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34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设置于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中部设有搅拌桨,所述反应釜的外部设有夹套;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冷凝盘管,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均以反应釜中部的搅拌桨为中轴至上向下盘旋排布;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为内外相互独立设置,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内冷冻水的流向均为自上向下,每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两端均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连,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于反应釜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釜冷凝装置,设备制造成本较低,该冷凝装置采用上进上出的冷凝盘管,使管内冷冻水温由上至下逐步上升,釜内物料温度分布均匀,反应控制更加稳定。

A reactor condensing device for producing kerosene thicke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冷凝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冷凝装置,属于化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反应釜在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相关化工行业中,反应釜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带有夹套的釜体、搅拌装置和用于为搅拌装置提供驱动力的动力装置;其中,冷却系统堪称反应釜的核心。然而,在生产煤油型增稠剂过程中,由于产品质量的和工艺的要求,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反应热消除。申请号为200920234300.0的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反应釜,釜体内设有两组冷却盘管,两组冷却盘管的进水口(釜底)在釜体外连接在总进水管上,两组冷却盘管的出水口(釜顶)在釜体外也连接在总出水管上。循环水通过盘管时带走釜内热量,达到控温效果。上述反应釜由于设置了多组冷却盘管,与物料接触面积大,移走热量更迅速,温控效率高,安全可靠。然而,上述反应釜仍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在上述反应釜中,将进水口设置在釜底,很多反应釜的外部都设有夹套,将进水口设置在釜底会增加设备的制造成本,同时也会影响设备的保温效果;其次,在上述反应釜中,进水口设于釜底,出水口设于釜顶,冷却水从反应釜的底部进入冷却盘管,随着冷却盘管上升,管内的冷却水温也随之上升,即上述反应釜内,冷却盘管内的水温是上高下低状态,这种水温分布对于反应集中在釜底的化工生产来说是比较合适的,但在很多化工生产中,往往需要在反应过程中滴加助剂,助剂通常从釜顶加入,因此会在釜顶发生相对较为剧烈的反应,造成釜内上部温度较高、下部温度较低的现象,而针对此类生产,目前尚未有针对性的冷凝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冷凝装置,该冷凝装置采用上进上出的冷凝盘管,使管内冷冻水温由上至下逐步上升,能够将釜内原料中和反应时放出的反应热量及时带走,使釜内物料温度分布均匀,反应控制更加稳定。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设置于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中部设有搅拌桨,所述反应釜的外部设有夹套;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冷凝盘管,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均以反应釜中部的搅拌桨为中轴至上向下盘旋排布;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为内外相互独立设置,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内冷冻水的流向均为自上向下,每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两端均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连,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于反应釜的顶部。进一步地,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的顶部端口均与进水口相连,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的底部端口均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导水管将冷凝盘管内的冷冻水引导至反应釜顶部出水口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凝盘管优选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冷凝盘管和第二冷凝盘管,所述第一冷凝盘管靠近所述反应釜内壁设置,所述第二冷凝盘管靠近所述反应釜中部的搅拌桨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盘管的顶部端口与第一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一冷凝盘管的底部端口连接有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凝盘管的顶部端口与第二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冷凝盘管的底部端口连接有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水口相连。上述冷凝装置的工作方式如下:煤油型增稠剂生产时,会在反应过程中向反应釜内滴加助剂,助剂进入釜内后,会率先在反应釜上部迅速反应,因此反应釜内上部的温度高于下部的温度。本技术中,各组冷凝盘管的顶部端口连接进水口,10-15度的冷冻水进入盘管后,随着盘管的盘旋自上向下流动,冷冻水将反应釜内的热量带走后,水温逐渐升高,温度相对较高的冷冻水到达冷凝盘管的底部端口,然后经导水管至出水口排出。由于反应釜内上部温度高于下部,因此采用冷冻水上进的方式,可以使反应物内物料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反应控制更加稳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冷凝装置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在反应釜内设置两组及以上相互独立的冷凝盘管,加大冷却面积,提高冷却效率;2)在反应釜顶部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设备改造、维修方便;3)冷冻水在冷凝盘管内的流向为自上向下,冷凝盘管内冷冻水的水温自上向下逐步上升,与反应釜内物料温度的分布方向相反,可以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使反应釜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反应控制更加稳定,从而稳定了反应的工艺条件,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提供的反应釜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搅拌桨;2-反应釜;3-第二出水口;4-第一出水口;5-第一导水管;6-第二导水管;7-夹套;8-第二冷凝盘管;9-第一冷凝盘管;10-第一进水口;11-第二进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设置于反应釜2内,所述反应釜2内中部设有搅拌桨1,所述反应釜2的外部设有夹套7。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两组冷凝盘管,分别为第一冷凝盘管9和第二冷凝盘管8,所述第一冷凝盘管9靠近所述反应釜2内壁设置,所述第二冷凝盘管8靠近所述反应釜2中部的搅拌桨1设置。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均以反应釜2中部的搅拌桨1为中轴至上向下盘旋排布;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为内外相互独立设置,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内冷冻水的流向均为自上向下。所述第一冷凝盘管9的顶部端口与第一进水口10相连,所述第一冷凝盘管9的底部端口连接有第一导水管5,所述第一导水管5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水口4相连;所述第二冷凝盘管8的顶部端口与第二进水口11相连,所述第二冷凝盘管8的底部端口连接有第二导水管6,所述第二导水管6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水口3相连。所述第一导水管5和第二导水管6分别将第一冷凝盘管9和第二冷凝盘管8内的冷冻水引导至反应釜2顶部的第一出水口4和第二出水口3排出。所述的第一进水口10、第二进水口11、第一出水口4、第二出水口3均设于所述反应釜2的顶部。上述冷凝装置的工作方式如下:煤油型增稠剂生产时,会在反应过程中向反应釜2内滴加助剂,助剂进入釜内后,会率先在反应釜2上部迅速反应,因此反应釜2内上部的温度高于下部的温度。本技术中,各组冷凝盘管的顶部端口连接进水口,10-15度的冷冻水进入盘管后,随着盘管的盘旋自上向下流动,冷冻水将反应釜2内的热量带走后,水温逐渐升高,温度相对较高的冷冻水到达冷凝盘管的底部端口,然后经导水管至出水口排出。本技术提供的冷凝装置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在反应釜2内设置两组及以上相互独立的冷凝盘管,加大冷却面积,提高冷却效率;2)在反应釜2顶部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设备改造、维修方便;3)由于反应釜2内上部温度高于下部,因此采用冷冻水上进的方式,冷冻水在冷凝盘管内的流向为自上向下,冷凝盘管内冷冻水的水温自上向下逐步上升,与反应釜2内物料温度的分布方向相反,可以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使反应釜2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设置于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中部设有搅拌桨,所述反应釜的外部设有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冷凝盘管,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均以反应釜中部的搅拌桨为中轴至上向下盘旋排布;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为内外相互独立设置,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内冷冻水的流向均为自上向下,每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两端均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连,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于反应釜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冷凝装置,所述冷凝装置设置于反应釜内,所述反应釜内中部设有搅拌桨,所述反应釜的外部设有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冷凝盘管,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均以反应釜中部的搅拌桨为中轴至上向下盘旋排布;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为内外相互独立设置,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内冷冻水的流向均为自上向下,每组所述的冷凝盘管两端均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连,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于反应釜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煤油型增稠剂的反应釜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的顶部端口均与进水口相连,各组所述的冷凝盘管的底部端口均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导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军程远江熊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