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盖板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7635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盖板及显示面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了同时增强柔性盖板的抗冲击性和弯折性,在不增加柔性盖板的膜层结构和厚度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柔性盖板的抗冲击性和弯折性的问题。该柔性盖板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的硬涂层,其中在所述基板中设置有吸能层。通过在柔性盖板的基板中设置吸能层实现了在不增加柔性盖板的膜层结构和厚度的同时,提高柔性盖板的抗冲击性能和弯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盖板及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盖板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目前,柔性盖板需要具有耐损伤性,并满足抗冲击性、表面硬度等测试需求,以保证在使用时柔性盖板不会被损伤。因此,可以在柔性盖板中设置硬涂层,但是如果设置的硬涂层的厚度过薄,则无法满足柔性盖板的抗冲击性的测试需求。为了增强柔性盖板的表面硬度,目前采用的方法大多数是增加硬涂层的厚度,但是过厚的硬涂层会降低柔性盖板的弯折性,当柔性盖板弯曲时,硬涂层也会产生裂纹甚至产生层间剥离。所以基于增强柔性盖板的抗冲击性和弯折性的两方面的考虑,硬涂层可以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不能够无上限的增加硬涂层的厚度,也不能无下限的降低硬涂层的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柔性盖板及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同时增强柔性盖板的抗冲击性和弯折性,在不增加柔性盖板的膜层结构和厚度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柔性盖板的抗冲击性和弯折性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柔性盖板,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的硬涂层,其中在所述基板中设置有吸能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能层沿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连续分布,以将所述基板分隔成靠近所述硬涂层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远离所述硬涂层一侧的第二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多个第二凸起,所述多个第一凸起与所述多个第二凸起相对设置且交错排列。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部分内还设置有第二吸能层,和/或在所述第二部分内还设置有第三吸能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能层以离散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板中,以形成靠近所述硬涂层一侧的第一组吸能层和远离所述硬涂层一侧的第二组吸能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吸能层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吸能块,所述第二组吸能层包括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吸能块。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吸能块与所述多个第二吸能块交错排列。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吸能块中的每个第一吸能块在远离所述硬涂层一侧的第二组吸能层上的投影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第二吸能块中的相邻两个第二吸能块之间的尺寸。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中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组吸能层和所述第二组吸能层之间的第三组吸能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能层的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层上的封装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的如上所述的柔性盖板。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柔性盖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基板;对所述基板进行开槽以形成多个凸起和多个凹槽;在所述多个凸起和所述多个凹槽上制作吸能层;对覆盖有所述吸能层的所述多个凹槽进行填充以使其表面与覆盖有所述吸能层的所述多个凸起的表面齐平或对覆盖有所述吸能层的所述多个凹槽和覆盖有所述吸能层的所述多个凸起分别进行填充以使两者的表面齐平;以及在所述多个凹槽与所述多个凸起的齐平的表面上涂布有机溶液以形成硬涂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多个凸起和所述多个凹槽上制作吸能层包括:在所述多个凸起和所述多个凹槽上以连续的方式涂布热塑性弹性体以形成连续分布的吸能层,和/或在所述多个凸起和所述多个凹槽上以离散的方式涂布热塑性弹性体以形成离散分布的吸能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包括:对覆盖有所述吸能层的所述多个凹槽填充与所述基板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或对覆盖有所述吸能层的所述多个凹槽和覆盖有所述吸能层的所述多个凸起分别填充与所述基板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盖板,通过在柔性盖板的基板中设置吸能层实现了在不增加柔性盖板的膜层结构和厚度的同时,提高柔性盖板的抗冲击性能和弯折性能。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结构示意图。图6至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至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和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吸能块之间的间距的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盖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柔性盖板包括:基板11;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11的表面上的硬涂层13,其中,在所述基板11中设置有吸能层12。应当理解,基板11为透明基板,其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也可以为涤纶树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定基板具体由何种材料构成。构成吸能层12的材料具有硬度大和拉伸性能好的特点,不仅可以提高柔性盖板的抗冲击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柔性盖板的弯折性能。应当理解,靠近所述硬涂层13一侧的所述基板11的表面为上表面,远离所述硬涂层13一侧的基板11的表面为下表面。基板11的偏上位置是指靠近上表面且与上表面间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远离硬涂层13一侧的基板11的偏下位置是指靠近下表面且与下表面间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定吸能层12设置在基板11中的具体位置,可以设置在基板11的正中间、靠近硬涂层13一侧的基板11的偏上位置和远离硬涂层13一侧的基板11的偏下位置,还可以设置在基板11的上表面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也并不限定吸能层12的具体结构,其结构可以是连续凹凸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是间隔投影结构(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结构),还可以是连续平面结构(如图4所示的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也并不限定基板11中的吸能层12的个数,吸能层12的个数为至少一层。由此可见,通过在柔性盖板的基板11中设置吸能层12实现了在不增加柔性盖板的膜层结构和厚度的同时,提高柔性盖板的抗冲击性能和弯折性能。具体而言,吸能层12的存在可以在不增加硬涂层13的厚度和膜层结构的前提下,提高基板11的抗冲击性,从而提高了柔性盖板整体的抗冲击性;同时,吸能层12的存在可以提高基板11的弯折性,从而在不降低硬涂层13的厚度和增加膜层结构的前提下,提高了柔性盖板整体的弯折性。因此,吸能层12的存在使得柔性盖板在抗冲击性和弯折性两个相对的维度上均得到了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吸能层12沿所述基板11的延伸方向连续分布,以将所述基板11分隔成靠近所述硬涂层13一侧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板;以及/n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的硬涂层;/n其中,在所述基板中设置有吸能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上的硬涂层;
其中,在所述基板中设置有吸能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层沿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连续分布,以将所述基板分隔成靠近所述硬涂层一侧的第一部分和远离所述硬涂层一侧的第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多个第二凸起,所述多个第一凸起与所述多个第二凸起相对设置且交错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部分内还设置有第二吸能层,和/或在所述第二部分内还设置有第三吸能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层以离散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板中,以形成靠近所述硬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昶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