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抗静电PE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967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PE保护膜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双面抗静电PE保护膜包括双面电晕处理的低密度聚乙烯PE原膜,其一面涂附有抗静电底涂层,背面涂附有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再在所述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面涂布丙烯酸酯压敏胶,所述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性聚氨酯乳液13~15份、乙氧基化烷醇酰胺18~20份、脂肪醇醚硫酸钠7~10份;涂附有此方法所制备的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的PE双面抗静电保护膜,具备抗静电性能稳定,易解卷,并且抗静电剂不转移的特点,且此抗静电隔离剂能在低温条件下固化,便于对此方法所制备的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进行涂附,且其可缩短表面静电压的半衰期,抗静电效果良好。

A double-sided anti-static PE protective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抗静电PE保护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PE保护膜
,具体涉及一种双面抗静电PE保护膜。
技术介绍
PE保护膜,是结构最简单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PE保护膜以特殊聚乙烯(PE)塑料薄膜为基材,根据密度的不同分为高密度聚乙烯保护膜、中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主要用于电子屏幕、汽车中控屏等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保护,使其不受污染,腐蚀,划伤,保护原有的光洁亮泽的表面,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市场竞争力。原有的抗静电PE保护膜上涂附的抗静电隔离剂,其材质挺性高,不易解卷,同时,其在进行涂附时,固化条件较为复杂,涂附固化的工序较为繁多,导致其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抗静电PE保护膜,具有抗静电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面抗静电PE保护膜,包括双面电晕处理的低密度聚乙烯PE原膜,其一面涂附有抗静电底涂层,背面涂附有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再在所述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面涂布丙烯酸酯压敏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抗静电PE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面电晕处理的低密度聚乙烯PE原膜,其一面涂附有抗静电底涂层,背面涂附有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再在所述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面涂布丙烯酸酯压敏胶,所述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n水性聚氨酯乳液13~15份、乙氧基化烷醇酰胺18~20份、脂肪醇醚硫酸钠7~10份、十八烷基二甲基氧化胺8~11份、三聚磷酸钠11~15份、明胶9~12份、羟基硅油乳液14~16份、硬脂酸咪唑啉13~16份、乙二醇聚氧乙烯醚2~7份、十溴二苯醚6~15份、硅烷偶联剂6~9份、乙醇醛二聚体9~11份、去离子水8~13、丙烯酸酯8~1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抗静电PE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面电晕处理的低密度聚乙烯PE原膜,其一面涂附有抗静电底涂层,背面涂附有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再在所述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面涂布丙烯酸酯压敏胶,所述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水性聚氨酯乳液13~15份、乙氧基化烷醇酰胺18~20份、脂肪醇醚硫酸钠7~10份、十八烷基二甲基氧化胺8~11份、三聚磷酸钠11~15份、明胶9~12份、羟基硅油乳液14~16份、硬脂酸咪唑啉13~16份、乙二醇聚氧乙烯醚2~7份、十溴二苯醚6~15份、硅烷偶联剂6~9份、乙醇醛二聚体9~11份、去离子水8~13、丙烯酸酯8~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抗静电PE保护膜中的低温型抗静电隔离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8~13份的去离子水加入到恒温振荡水浴锅中,加热升温,然后加入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13~15份,振荡25~30min使其混合均匀。
S2、取乙氧基化烷醇酰胺18~20份、脂肪醇醚硫酸钠7~10份、十八烷基二甲基氧化胺8~11份,加入到S1的混合液中,升温,振荡25~30min使其混合均匀。
S3、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四海刘佳施法宽刘宇周开奕赵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博益鑫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