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件聚氨酯发泡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9318 阅读:7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内饰件聚氨酯发泡成型工艺,所述汽车内饰件聚氨酯发泡成型工艺是将聚酯、泡沫稳定剂、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三乙醇胺和蒸馏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并通入氮气后加热反应后注入模具内膨胀熟化并脱模后完成的。本发明专利技术使聚氨酯在脱模成型环节更易操作,更易成型,而不同的实施例成型的原料屈服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纵向回缩率皆不同,通过需要设计的汽车内饰件的结构来选择不同的原料发泡成型工艺,从而使制造的内饰件在外观和强度上皆得到最佳效果,同时由于粘度下调后,更易操作,更复杂精巧的汽车内饰件也可快速制备量产,进一步提升了该发泡成型工艺的市场竞争力,便于操作和制备,因此适宜推广。

Polyurethane foam forming technology of automobile interior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内饰件聚氨酯发泡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内饰件
,具体涉及汽车内饰件聚氨酯发泡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聚氨酯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凡是在高分子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的-NHCOO-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统称为聚氨基甲酸酯。一-般聚氨酯系由二元或多元有机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相互作用而得。由于聚氨酯的结构不同,性能也不一样。利用这种性质,聚氨酯类聚合物可以分别制成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粘剂等。近二十年来,聚氨酯在这几个方面的应用都发展很快,特别是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涂料发展更加迅速。泡沫塑料是聚氨酯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多孔性,因而相对密度较小,质轻,隔热隔音,比强度高,减振等优异特性。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和配方的变化,可制成软质、半硬质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几种,因此,汽车的内饰件往往都选择聚氨酯发泡成型制作,但内饰件的强度则通过物料粘度和泡沫凝胶强度来调节,而现有主流的制作工艺为一步发泡工艺,其相较于预聚体法发泡工艺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易于操作管理等优点,但不能较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内饰件聚氨酯发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饰件聚氨酯发泡成型工艺是将聚酯、泡沫稳定剂、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三乙醇胺和蒸馏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并通入氮气后加热反应后注入模具内膨胀熟化并脱模后完成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将聚酯100kg、泡沫稳定剂1-4kg、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140-180kg、三乙醇胺0.7-1.5kg、蒸馏水0.4-1.5kg加入反应釜中进行缓慢搅拌1h,制成预聚体;/n步骤二;在预聚体中匀速通入氮气并加入催化剂,通入过程中进行高速搅拌,高速搅拌的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n步骤三;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加热的同时加入交联剂0.5-3kg,反应1h并...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内饰件聚氨酯发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内饰件聚氨酯发泡成型工艺是将聚酯、泡沫稳定剂、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三乙醇胺和蒸馏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并通入氮气后加热反应后注入模具内膨胀熟化并脱模后完成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酯100kg、泡沫稳定剂1-4kg、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140-180kg、三乙醇胺0.7-1.5kg、蒸馏水0.4-1.5kg加入反应釜中进行缓慢搅拌1h,制成预聚体;
步骤二;在预聚体中匀速通入氮气并加入催化剂,通入过程中进行高速搅拌,高速搅拌的同时加入表面活性剂;
步骤三;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加热的同时加入交联剂0.5-3kg,反应1h并冷却静止1h得反应料;
步骤四;在模具凹模内喷上脱模剂,将反应料快速喷入模具内,锁紧模具,反应料在模具内反应膨胀、熟化后起膜并脱模,并将溢出边的余料修剪即可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件聚氨酯发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氮气的通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捷李安南余书发吴德鹏王炳军付华超胡银红陈昌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华云汽车饰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