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罐容器及其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66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氢燃料罐用加热装置以及具有此加热装置的氢燃料罐用容器,其中容器用以放置一氢燃料罐,氢燃料罐用以供应一燃料电池所需的氢气,而燃料电池设有一排水口,且上述氢燃料罐用容器包括一承座、一水套、以及一密封构件;承座用以承载氢燃料罐,水套设置于承座上,且与燃料电池的排水口连通,其中当氢燃料罐放置于承座上时,水套包围氢燃料罐,且藉由来自燃料电池的排水口的水加热氢燃料罐;密封构件设置于水套和承座之间,用以使设置于水套中的氢燃料罐与水套紧密地抵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氢燃料罐用容器,特别有关于一种具有加热装置的氢燃料罐用容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一大部分是来自于汽油引擎所排放的废气,因此汽油引擎所造成的污染绝不容轻视,为追求更好的环境品质,发展零污染的燃料电池来代替高污染的汽油引擎等,实为首要之务。燃料电池的构造和种类与本专利技术较无关联,在此并不详细描述,应注意的是燃料电池利用氢气与氧气的结合,其中所需的氧气还可直接取之于空气,但所需的氢气则通常需要由装有纯氢的氢燃料罐来供给。氢燃料罐中装有用以储存氢气的储氢合金,当将氢燃料罐与燃料电池连通时,氢燃料罐中的储氢合金会释放氢气,以供给氢气至燃料电池,此时储氢合金伴随着氢气的释放,会产生吸热效应,而导致氢燃料罐的温度下降,然而,在低温时,储氢合金的放氢效率及受到抑制,而产生无法供应燃料电池足够流量氢气的问题。另外,燃料电池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水及废热等副产物,如何将其妥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又,在其它需利用氢气作为反应气体的系统中,例如氢气冷气机与氢气引擎等,如何放置氢燃料罐使其正常的供应氢气,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燃料罐用容器,其具有加热装置,可使放置于其中的氢燃料罐保持在一既定温度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燃料罐用容器,其可妥善利用燃料电池的副产物。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氢燃料罐用容器,用以放置一氢燃料罐,其中氢燃料罐用以供应一燃料电池所需的氢气,而燃料电池设有一排水口,且上述氢燃料罐用容器包括用以承载氢燃料罐的一承座;以及设置于承座上的一加热装置,且与燃料电池的排水口连通,其中当氢燃料罐放置于承座上时,加热装置包围氢燃料罐,且由来自燃料电池排水口的水加热氢燃料罐。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一水套,且水套具有一进水口,其与燃料电池的排水口连通。又,水套包括设置于承座上的复数个基底;以及分别与基底对应且结合的复数个外罩,其具有进水口。又,基底上分别形成一凹陷部,当基底与外罩结合后,凹陷部可供来自燃料电池的水在水套中流动。又,基底的形状系以与氢燃料罐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且外罩的形状以与基底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形成。应了解的是当氢燃料罐的外形为一圆柱体时,基底和外罩分别为一弧形构件。应了解的是水套可由铝制成。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氢燃料罐用容器更包括一密封构件,其设置于加热装置和承座之间,用以使设置于加热装置中的氢燃料罐与加热装置紧密地抵接。应了解的是密封构件可为一O形环。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承座包括一第一端板和一第二端板,用以承载氢燃料罐的两端部。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承座设有一接头,用以固定氢燃料罐于承座上。又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氢燃料罐用加热装置,适用于用以放置一氢燃料罐的一容器中,其中氢燃料罐系用以供应一燃料电池所需的氢气,而燃料电池设有一排水口,且上述氢燃料罐用加热装置包括设置于容器上的一水套,其与燃料电池的排水口连通,其中当氢燃料罐放置于容器上时,水套包围氢燃料罐,且由来自排水口的水加热氢燃料罐;以及设置于水套和容器之间的一密封构件,用以使设置于水套中的氢燃料罐与水套紧密地抵接。本专利技术的氢燃料罐用容器的构成如上所述,以下说明其优点1.由于在放置氢燃料罐的容器中增设加热装置,可使放置于其中的氢燃料罐保持在一既定温度下,进而可确保氢燃料罐中的储氢合金的放氢效率,而可充分供应燃料电池足够流量的氢气;2.由于加热装置利用燃料电池反应后的副产物(废热和水)来加热,并不需增设其它的热源,且可符合环保的需求;以及3.由于每一加热装置由可分离的构件所组成,且在承座和加热装置之间设置密封构件,藉此不论氢燃料罐因为温度变化而使尺寸产生变化,加热装置仍然可与氢燃料罐紧密地抵接,确保两者之间的热交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氢燃料罐用容器的俯视图;图1b为图1a中的线b-b的剖面图;图1c为图1b中的线c-c的剖面图;图2a为图1a中的第一端板的示意图;图2b为图1a中的第二端板的示意图;图3a为图1a中的水套的基底的仰视图;图3b为图1a中的水套的基底的侧视图;图3c为图1a中的水套的基底的俯视图;图3d为图3b中的线d-d的剖面图;图4为图1a中的水套的外罩的立体图;以及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氢燃料罐用容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号说明100 氢燃料罐用容器 110承座111 第一端板112 第二端板 1121 底座1122 上盖1123 接合件 113接头120 加热装置(水套)120a 加热装置 120b 加热装置121 基底121a 凹陷部 121b 沟槽122 外罩122a 进水口(第一开口) 122b 排水口(第二开口)122c 第一开口 130122d第二开口密封构件200 氢燃料罐 300燃料电池400 供应器 310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a、1b、1c,本专利技术的氢燃料罐用容器100可用以放置氢燃料罐200,其中氢燃料罐200用以供应一燃料电池300所需的氢气,而燃料电池300设有一排水口310,且上述氢燃料罐用容器包括一承座110、两加热装置120、以及四个密封构件130。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承座110可承载两个氢燃料罐200,但在实际使用时并不限制于此,可依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变化。承座110用以承载氢燃料罐200的两端,且包括一第一端板111和一第二端板112,其中第一端板111如图2a所示,而第二端板112如图2b所示,其包括一底座1121、一上盖1122、以及一接合件1123,而底座1121和上盖1122由接合件1123而结合;另外,如图1a、1b、1c所示,在第一端板111上设有一接头113,用以固定氢燃料罐200于承座110的第一端板111上。由上述构成,当欲在承座110中承载氢燃料罐200时,将氢燃料罐200穿过第二端板112的上盖1122与底座1121之间的圆形孔洞,直至一端抵达于第一端板111中并与接头113接合。应了解的是承座110的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12的形状并不限制如图2a、2b所示,只要其可使氢燃料罐200放置于其上、且可使加热装置120设置于其上即可。加热装置120设置于承座110上,包括两个基底1211、1212、以及两个外罩1221、1222,如图1b所示,其中每两个基底121、以及两个外罩122用以包围一氢燃料罐200。基底121的两端设置于承座110的第一端板111和第二端板112上,且如图3a、3b、3c、3d所示,其上形成一凹陷部121a,当基底121与外罩122结合后,凹陷部121a可供来自燃料电池300的水在加热装置120中流动,且在两端分别形成一沟槽121b,用以放置密封构件130。外罩122如图4所示,其分别与基底121对应且与之结合成为加热装置120的半部,且具有一第一开口122a以及一第二开口122b,其中当第一开口122a作为进水口时,第二开口122b则作为出水口,相对地,当第一开口122a作为出水口时,第二开口122b则作为进水口;例如,在图1a中,第一开口122a即作为进水口,其与燃料电池300的排水口310连通,可使燃料电池300反应后产生的水经由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氢燃料罐用加热装置,适用于用以放置一氢燃料罐的一容器中,其中该氢燃料罐用以供应一燃料电池所需的氢气,而该燃料电池设有一排水口,且上述氢燃料罐用加热装置包括:    一水套,设置于该容器上,且与该燃料电池的排水口连通,其中当该氢燃料罐放置于该容器上时,该水套包围该氢燃料罐,且由来自该燃料电池的排水口的水加热该氢燃料罐;以及    一密封构件,设置于该水套和该容器之间,用以使设置于该水套中的该氢燃料罐与该水套紧密地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源生徐耀升
申请(专利权)人:亚太燃料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