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和铉专利>正文

自动换向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64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换向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两路供给管道(17a,17b)的垂直方向设置输出管道(18),而供给管道(17a,17b)和输出管道(18)之间设置阀门,再连接转动上述阀门用的装有换向盘(13)的阀旋转轴(12)的换向本体(10);连杆机构(20)固定在换向本体(10)的下部,连杆(21)的一端通过上述换向盘(13)上的换向部件(14)连接,另一端与装有第1弹簧(25)的活塞(24)相接;连杆机构(20)可根据上述活塞(24)的移动位置判断换向与否;锁定/解锁换向盘(13)用的控制模片机构(30)固定在换向本体(10)的上部,而手动旋转上述阀旋转轴(12)及与此相连的换向部件(14)用的复位装置(40)固定于换向本体(10)的正面;    而上述换向本体(10)的下部设置安装三向阀(11)用的阀室(11d),在阀室(11d)的两端设置连接供给管道用的孔(11e),从装有上述控制模片机构(30)的压力室(15)至阀室(11D)之间用流体压力传输通道(19)相连。(*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在两路流体供给管道中一侧流体余量降到指定压力以下时,自动转换到另一侧流体供给管道,使流体持续供给到使用侧的自动换向阀装置(auto-change valve apparatus)。
技术介绍
为了给液化(LPG)气发动机的竖型蒸汽管(vapor riser)或煤气灶具持续供给液化气,通常接两路液化气罐(LPG bomb)(包括备用罐),在供气回路安装自动换向阀。当正常使用的液化气罐的余量降到指定压力以下时,随着其压力的降底,自动切换到备用液化气罐上。在日本公开专利公报公布号为特开2000-39080号上发表了与上述技术相关的自动换向阀装置,此装置具有A,B两路LPG供给管道,通过输出管道---C回路向竖型蒸汽管输送LPG。它由换向本体、固定在换向本体下部的连杆机构、固定在换向本体上部的控制模片机构、固定在换向本体正面的复位机构以及固定在换向本体背面的用于安装两路供给管道和输出管道的阀室等构成。具有以上结构的自动换向阀装置中,当A或B供给管道剩有足够的LPG余量时,换向本体压力室内压和第2弹簧的拉力得到平衡,阀杆位于上侧,凸缘顶到换向盘的外侧,换向盘处于锁定状态。相反,当随着LPG的余量的减少时,压力室的内压降到指定压力以下,阀杆被控制模片机构的弹簧的弹力向下压,把凸缘压入换向盘内部,解除换向盘的锁定状态。此时处于解锁状态的换向盘因连杆机构及换向部件的启动而旋转,由此带动阀轴旋转,3向阀随之切换到另一侧供给管道。但是在上述自动换向阀装置中,为了把送到输出管道的流体压力传送到换向本体的压力室,换向本体的压力室至输出管道间必须连接流体压力传输管路。而从结构特性上讲,上述流体压力传输管路只能放在自动换向阀装置的外部。因流体压力传输管路露在外面所以在寒冷地区使用时要防止冻结,因此势必带来整个自动换向阀装置必须罩上防护罩进行保护等缺点。而且换向本体、连杆机构、控制模片机构、复位机构及阀室都需要分别独立制造,其组成部件过多,造成制作难度加大,并组装时要下很大工夫才能确保其性能和产品的保密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原有自动换向阀装置的诸多缺点为目的而研究开发,即本专利技术中把安装三向阀用的阀室设置在换向本体上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以减少组成部件,降低组装难度。而且换向本体的压力室和阀室间通过流体压力传输通道相连,可以防止在寒冷地区使用时发生冻结现象并可提高响应速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在两路供给管道的垂直方向设置输出管道,在供给管道和输出管道之间设置阀门,再连接转动阀们用的装有换向盘的阀旋转轴的换向本体。本专利技术的连杆通过换向盘上的换向部件固定在换向本体的下部,连杆再通过装有第1弹簧的活塞相连构成连杆机构,而连杆机构可根据活塞的位置判断换向与否。锁定/解锁换向盘用的控制模片机构固定在换向本体的上部。而手动转动阀旋转轴及与此相连的换向部件用的复位装置固定于换向本体的正面。具有上述结构的自动换向阀机构的特点为换向本体的下部设置安装3向阀用的阀室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在阀室两端设置连接供给管道用的孔。装有控制模片机构的换向本体内的压力室至阀室间用流体压力传输通道相连。上面提到的控制模片机构具有手动换向功能,即按动一次可随时进行手动换向。手动换向机构由套住控制模片和第3弹簧的模片罩、一边向控制模片和换向本体内的换向盘方向延伸另一边穿过第2缸和螺栓向外部延长的阀杆、安装在模片罩内,把阀杆向离开换向盘方向拉伸的第3弹簧构成。本专利技术中,换向本体和安装3向阀用的阀室形成一体,可减少组成部件,降低组装难度。而且换向本体到阀室间用流体压力传输通道直接连接,不需额外排管,并可提高响应速度。按动控制模片机构的手动换向手柄,阀杆独立向换向盘移动使凸缘被压入换向盘内部,以极其简单的机械结构解除换向盘的锁定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自动换向阀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沿着图1所示A-A线剖开的剖面图,图3为沿着图12所示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4为为了说明换向盘、换向部件及复位路径之间关系而拆开部件后的局部斜视图,图5a至图5C为显示换向盘锁定---解除---锁定过程用的剖面图,图6为显示换向盘和控制模片之关系用的剖面图,主要部件说明10换向本体11三向阀11d阀室 12阀旋转轴13换向盘 14换向部件15压力室 19流体传输通道20连杆机构21连杆23第1缸 24活塞30控制模片机构31控制模片33阀杆34圆盘35螺栓36模片罩37第3弹簧 38第2缸 39手动换向柄 40复位机构41复位转盘42手柄43,44复位突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件中的图纸对本自动换向阀装置加以详细说明。图1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LPG自动换向阀装置的整体/局部示意图。如图所示,换向本体10上设置了A,B两路LPG供给管道17a,17b和输出管道18,LPG经供给管道17a,17b、C回路再通过输出管道18输出到竖式蒸汽管等设备。换向本体10本体的下部、上部和正面分别固定着连杆机构20、控制模片机构30和复位机构40。如图2所示,换向本体10的一侧形成与换向本体10两端的供给管道连通的阀室11d,阀室11d的两端有两个连通供给管道17a,17b的同心孔11e,阀室11d内安装切换A、B两路供给管道17a,17b用的球型3向阀11。而3向阀11上连接阀旋转轴12的末端,阀旋转轴12的中部再安装换向盘13。上述3向阀11内安装带连通供给管道用孔的换向本体11b,11c和阀球11a,阀球11a可在换向本体11b,11c之间旋转。换向盘13可通过阀旋转轴12把安装在换向本体10的阀室11d内的3向阀11转动90度,以完成换向动作。如图4所示,换向盘13为带棱角13a的扇形,其圆弧部分有一个轴向突出的换向凸起13b。上述换向本体10中,在控制模片机构30的控制模片31的安装位置有凹形压力室15,而压力室15至阀室11d之间用流体压力传输通道19相连。如图2、图4所示,上述阀旋转轴12上安装可旋转的U形换向部件14,换向部件14为带两个平行的辅件14a,14b的 形,而此辅件14a,14b上的偏心处用连杆固定针22安装连杆机构20的组成部件—连杆21。如图2所示,在连杆机构20中,第1缸23内安装一个中空的活塞24,此活塞24的中空内再安装第一弹簧25,其弹力把活塞24向上推。而活塞24上部的圆锥型凹槽24a与上述连杆21的球型末端21a相连。如图5a至5c所示,上述连杆机构20由第1弹簧25弹力引起的活塞24的直线运动通过连杆21在换向本体10中被换向部件14转换成旋转运动。而换向部件14的辅件14a与换向盘13的换向突起13b相接,因此换向部件14的旋转带动换向突起13b旋转,由此连接在阀旋转轴末端上的3向阀11动作。如图2所示,控制模片机构30与第2缸38的连接处安装可在换向本体10的压力室15内向下运动的控制模片31。而第2缸38内安装第2弹簧32,其一端与控制模片31相接,使第2缸38对控制模片31的压力和压力室15内压达到平衡。第2缸38的末端再安装一个螺栓35,用于通过推动位于第2弹簧32上部的圆盘34来调整第2弹簧32的弹力。控制模片31上安装罩住第3弹簧37用的模片罩36和一端向换向本体10内的换向盘13方向延伸,另一端穿透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和铉
申请(专利权)人:孙和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