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十字滑台移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218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十字滑台移动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固接有十字滑台装置,所述十字滑台装置上设有可开合夹取钢丝的夹具。所述十字滑台装置包括固接在升降板上端的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包括可前后移动的横移板。所述横移板的上端固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纵移组件,所述夹具包括固接在纵移组件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设有下夹头,所述下夹头的一侧设有与固定板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有与下夹头匹配的上夹头组件,下方设有可驱动上夹头开合的二号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弯框机的自动送丝功能,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Cross slide moving mechanism for automatic frame be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十字滑台移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十字滑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十字滑台移动机构。
技术介绍
弯框机是用来对各种金属材料进行折弯的,如选用适当的模具,可供飞机、船舶、汽车、机车车辆、装潢、仪表、电器、无线电等工厂使用。一般弹簧床垫厂的钢丝是通过多机械工作实现弯框的,首先将钢丝送入裁切机进行定长切割,再将切割好的钢丝送到压管机中,将钢丝的两端压合在套管内形成钢丝圈,最后将钢丝圈送入到弯框机中进行弯框。但现有的弯框机大多是半自动或手动的,需要人工将切割好的钢丝送入到压管机中,操作繁琐,工作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十字滑台移动机构,实现了弯框机的自动送丝功能,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十字滑台移动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固接有十字滑台装置,所述十字滑台装置上设有可开合夹取钢丝的夹具。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依次固接在底板上的轴承座组件、一号无杆气缸组件,所述轴承座组件的上方设有与之铰接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远离轴承座组件的一端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一号无杆气缸组件连接。启动一号无杆气缸组件,升降板远离轴承座组件的一端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升降板靠近轴承座组件的一端沿着轴承座组件转动。通过一号无杆气缸组件与轴承座组件的配合使得升降板的升降运动更加平稳,进而使得夹具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更加平稳精准。所述十字滑台装置包括固接在升降板上端的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包括可前后移动的横移板;所述横移板的上端固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纵移组件,所述纵移组件包括纵移板,所述夹具位于纵移板的前端部。通过横移组件与纵移组件的配合实现了夹具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夹具包括固接在纵移板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设有下夹头,所述下夹头的一侧设有与固定板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有与下夹头匹配的上夹头组件,下方设有可驱动上夹头组件开合的二号气缸。通过下夹头与上夹头组件实现了对钢丝的夹取,通过二号气缸实现了上夹头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了上夹头组件的开合动作。进一步来说,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连通上下端面的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靠近下夹头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上夹头组件的二号轴承座;所述二号气缸的缸筒固接在支撑板的下端,其推杆穿过圆形通孔并能上下移动;所述上夹头组件包括与二号轴承座铰接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位于二号气缸推杆的上方,另一端设有与下夹头匹配的上夹头。启动二号气缸,推杆伸出并抵靠到驱动杆的一端,此时驱动杆随之沿着二号轴承座转动,使得驱动杆靠近推杆的一端向上移动,远离推杆的一端向下移动,进而使得上夹头贴合到下夹头上,实现对钢丝的夹紧动作;反之推杆退回,驱动杆靠近推杆的一端在自重作用下复位到初始位置,上夹头与下夹头呈打开状态。进一步来说,所述支撑板靠近圆形通孔的两侧设有弹簧座A,所述驱动杆的两侧设有与弹簧座A对应的弹簧座B,所述弹簧座A、弹簧座B之间设有弹簧。当推杆伸出时,驱动杆靠近推杆的一端向上移动时,弹簧被拉伸;当推杆退回时,弹簧回缩,使得驱动杆靠近推杆的一端迅速复位到初始位置,通过弹簧的设置使得驱动杆的复位动作更加快速精准。进一步来说,所述轴承座组件包括固接在底板上的轴承座基板,所述轴承座基板上设有一对竖直放置的一号轴承座,一对所述一号轴承座之间设有可转动的绞轴;所述升降板与绞轴固定连接。通过绞轴的转动实现了升降板与一号轴承座的铰接。优选地,所述绞轴与一号轴承座的连接处设有弹性挡圈。进一步来说,所述一号无杆气缸组件包括固接在底板上的一号缸筒、一号导轨,所述一号缸筒位于所述一号导轨与轴承座基板之间,所述一号导轨上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的两侧设有一对连杆,所述连杆的下侧面与活塞铰接,上侧面与升降板铰接。当活塞沿着一号导轨向前移动时,连杆的下端随之向前移动,上端则推动升降板向上移动;当活塞沿着一号导轨向后移动时,连杆的下端随之向后移动,上端则带动升降板向下移动。通过与活塞、升降板均铰接的连杆将活塞的前后移动转化为连杆的上下移动,进而转化为升降板的上下移动。进一步来说,所述横移组件包括固接在升降板上的一号丝杆电机,所述一号丝杆电机包括与升降板平行设置的一号滚珠丝杆,所述一号滚珠丝杆上套装有可沿一号滚珠丝杆前后移动的一号螺母座,所述一号螺母座的上端固接有与升降板垂直设置的横移板。进一步来说,所述纵移组件包括固接在横移板上的二号丝杆电机,所述二号丝杆电机包括与横移板平行设置的二号滚珠丝杆,所述二号滚珠丝杆上套装有可沿二号滚珠丝杆左右移动的二号螺母座,所述二号螺母座的上端与所述纵移板固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升降装置使得十字滑台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实现了夹具在三维方向上任一位置的移动,进而实现了弯框机的自动送丝功能,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弯框机工作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十字滑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升降装置;21-升降板;221-轴承座基板;222-一号轴承座;231-一号缸筒;232-一号导轨;233-活塞;24-连杆;3-十字滑台装置;311-横移板;312-一号丝杆电机;321-纵移板;322-二号丝杆电机;4-夹具;41-固定板;42-下夹头;43-支撑板;44-驱动杆;45-二号气缸;46-上夹头;47-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参见附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十字滑台移动机构,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的上端固接有十字滑台装置3,所述十字滑台装置3上设有可开合夹取钢丝的夹具4。如附图2所示,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依次固接在底板1上的轴承座组件、一号无杆气缸组件,所述轴承座组件的上方设有与之铰接的升降板21,所述升降板21远离轴承座组件的一端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一号无杆气缸组件连接。所述轴承座组件包括固接在底板1上的轴承座基板221,所述轴承座基板221上设有一对竖直放置的一号轴承座222,一对所述一号轴承座222之间设有可转动的绞轴。所述绞轴的侧面设有用于连接升降板的螺栓孔,两端套设有与一号轴承座连接的弹性挡圈。所述一号无杆气缸组件包括固接在底板上的一号缸筒231、一号导轨232,所述一号缸筒231位于所述一号导轨232与轴承座基板221之间。所述一号导轨232上设有可前后移动的活塞233,所述活塞233的两侧设有一对连杆24,所述连杆24的下侧面与活塞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十字滑台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的上端固接有十字滑台装置(3),所述十字滑台装置(3)上设有可开合夹取钢丝的夹具(4);/n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依次固接在底板(1)上的轴承座组件、一号无杆气缸组件,所述轴承座组件的上方设有与之铰接的升降板(21),所述升降板(21)远离轴承座组件的一端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一号无杆气缸组件连接;/n所述十字滑台装置(3)包括固接在升降板(21)上端的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包括可前后移动的横移板(311);所述横移板(311)的上端固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纵移组件,所述纵移组件包括纵移板(321),所述夹具(4)位于纵移板(321)的前端部;/n所述夹具(4)包括固接在纵移板(321)上的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的上端设有下夹头(42),所述下夹头(42)的一侧设有与固定板(41)连接的支撑板(43);所述支撑板(43)的上方设有与下夹头(42)匹配的上夹头组件,下方设有可驱动上夹头组件开合的二号气缸(4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全自动弯框机的十字滑台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的上端固接有十字滑台装置(3),所述十字滑台装置(3)上设有可开合夹取钢丝的夹具(4);
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依次固接在底板(1)上的轴承座组件、一号无杆气缸组件,所述轴承座组件的上方设有与之铰接的升降板(21),所述升降板(21)远离轴承座组件的一端与驱动其上下移动的一号无杆气缸组件连接;
所述十字滑台装置(3)包括固接在升降板(21)上端的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包括可前后移动的横移板(311);所述横移板(311)的上端固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纵移组件,所述纵移组件包括纵移板(321),所述夹具(4)位于纵移板(321)的前端部;
所述夹具(4)包括固接在纵移板(321)上的固定板(41),所述固定板(41)的上端设有下夹头(42),所述下夹头(42)的一侧设有与固定板(41)连接的支撑板(43);所述支撑板(43)的上方设有与下夹头(42)匹配的上夹头组件,下方设有可驱动上夹头组件开合的二号气缸(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3)上设有连通上下端面的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靠近下夹头(42)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上夹头组件的二号轴承座;所述二号气缸(45)的缸筒固接在支撑板(43)的下端,其推杆穿过圆形通孔并能上下移动;所述上夹头组件包括与二号轴承座铰接的驱动杆(44),所述驱动杆(44)的一端位于二号气缸(45)的上方,另一端设有与下夹头(42)匹配的上夹头(4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3)靠近圆形通孔的两侧设有弹簧座A,所述驱动杆(44)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德
申请(专利权)人:德魁智能装备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