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虾蟹类网渔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845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鱼虾蟹类网渔具,其包括网笼、台形网及斗状网;网笼为上开口结构,斗状网及台形网均为上下开口结构;台形网的下开口连接网笼的上开口,台形网的上开口连接所述斗状网的上开口;还包括设于台形网的上开口外缘用于对台形网向上提吊的提吊杆、设于斗状网的下开口外缘用于对斗状网向上提拉的提拉绳及饵料囊;饵料囊的两端分别连接网笼的底部及台形网的上开口处。网笼与台形网组成顶部有开口的腔体,鱼虾蟹类等渔获物可以从该开口进入至该腔体内,此时可以拉动提拉绳,将同样在上述腔体内的斗状网下开口往斗状网上开口的方向拉动。由于斗状网的下开口比上开口小,此时渔获物不容易从鱼虾蟹类网渔具中逃脱,提高了捕获的效率。

A kind of net fishing gear for fish, shrimp and cr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虾蟹类网渔具
本技术涉及渔具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鱼虾蟹类网渔具。
技术介绍
目前,渔民或捕鱼爱好者通常通过在网笼上放置饵料来诱捕鱼类、虾类、蟹类,但是现有技术的网笼通常开口要么过大要么过小。当网笼的开口过大时,即便鱼虾蟹类等渔获物进入网笼后还是容易从开口处逃脱;当网笼的开口过小时,鱼虾蟹类等渔获物则难以顺利地进入网笼内,难以捕获。因此,现有技术的网笼对于捕获鱼类、虾类、蟹类等渔获物的效率都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鱼虾蟹类网渔具,其目的在于提高捕获鱼虾蟹类等渔获物的效率。具体的,本技术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实施例:一种鱼虾蟹类网渔具,其包括网笼、台形网及斗状网;所述网笼为上开口结构,所述斗状网及所述台形网均为上下开口结构;所述台形网的下开口连接所述网笼的上开口,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连接所述斗状网的上开口;所述鱼虾蟹类网渔具还包括设于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外缘用于对所述台形网向上提吊的提吊杆、设于所述斗状网的下开口外缘用于对所述斗状网向上提拉的提拉绳及饵料囊;所述饵料囊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网笼的底部及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处。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处设有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台形网的外缘并用于连接所述饵料囊的连接线。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台形网为圆台形,所述网笼为圆笼形。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笼的侧网处设有网门及用于将所述网门的开合部挂靠于所述侧网上的挂钩。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斗状网的下开口的外缘设有用于束缚所述斗状网的下开口的绳索,所述绳索的端部连接所述提拉绳。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与所述斗状网的上开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固定圆环,所述台形网的下开口与所述网笼的上开口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固定圆环,所述网笼的底面的外缘设有第三固定圆环。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鱼虾蟹类网渔具还包括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从第一固定圆环延伸至第三固定圆环上。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为偶数个,所述鱼虾蟹类网渔具还包括设于所述网笼的底面的底面杆,所述底面杆经过所述网笼的圆心且所述底面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杆在第三圆环上的端部。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饵料囊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网笼的底面的圆心。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拉绳通过圆环连接绳索。本技术的一种鱼虾蟹类网渔具,其包括网笼、台形网及斗状网;所述网笼为上开口结构,所述斗状网及所述台形网均为上下开口结构;所述台形网的下开口连接所述网笼的上开口,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连接所述斗状网的上开口;所述鱼虾蟹类网渔具还包括设于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外缘的提吊杆、设于所述斗状网的下开口外缘的提拉绳及饵料囊;所述饵料囊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网笼的底部及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处。本技术的网笼与台形网组成顶部有开口的腔体,鱼虾蟹类等渔获物可以从台形网的上开口进入至该腔体内,此时可以拉动提拉绳,将同样在上述腔体内的斗状网下开口往斗状网上开口的方向拉动。由于斗状网的下开口比上开口小,因此,此时渔获物不容易从鱼虾蟹类网渔具中逃脱,提高了捕捞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特殊的结构,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未见有类似的方法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产生了好用且实用的效果,较现有的技术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较为适于实用,并具有广泛的产业价值。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鱼虾蟹类网渔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鱼虾蟹类网渔具;10-网笼;11-网门;12-挂钩;13-第一固定圆环;14-第二固定圆环;15第三固定圆环;16-支撑杆;17-底面杆;20-台形网;21-提吊杆;22-连接线;23-环体;30-斗状网;31-提拉绳;32-绳索;33-第一圆环;34-第二圆环;40-饵料囊。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公开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在下文中,可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
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技术所必须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鱼虾蟹类网渔具100,其包括网笼10、台形网20及斗状网30;所述网笼10为上开口结构,所述斗状网30及所述台形网20均为上下开口结构;所述台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虾蟹类网渔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笼、台形网及斗状网;/n所述网笼为上开口结构,所述斗状网及所述台形网均为上下开口结构;/n所述台形网的下开口连接所述网笼的上开口,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连接所述斗状网的上开口;/n所述鱼虾蟹类网渔具还包括设于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外缘用于对所述台形网向上提吊的提吊杆、设于所述斗状网的下开口外缘用于对所述斗状网向上提拉的提拉绳及饵料囊;/n所述饵料囊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网笼的底部及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虾蟹类网渔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笼、台形网及斗状网;
所述网笼为上开口结构,所述斗状网及所述台形网均为上下开口结构;
所述台形网的下开口连接所述网笼的上开口,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连接所述斗状网的上开口;
所述鱼虾蟹类网渔具还包括设于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外缘用于对所述台形网向上提吊的提吊杆、设于所述斗状网的下开口外缘用于对所述斗状网向上提拉的提拉绳及饵料囊;
所述饵料囊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网笼的底部及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虾蟹类网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形网的上开口处设有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台形网的外缘并用于连接所述饵料囊的连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虾蟹类网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形网为圆台形,所述网笼为圆笼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虾蟹类网渔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笼的侧网处设有网门及用于将所述网门的开合部挂靠于所述侧网上的挂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虾蟹类网渔具,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仁协苗奔奔刘芳欧春晓牛素芳梁镇邦陈成琼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