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立新专利>正文

平面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420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面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其中,平面交通系统包括多组道路,多组道路中的至少一组道路包括:第一左转上行车道,在上行车道内;第二左转上行车道,与第一左转上行车道连通且设置在右转下行车道与直行下行车道之间;直行上行车道,在上行车道内且位于第一左转上行车道的一侧;辅助通道,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过辅助通道在道路的两侧通行;安全保护机构,设置在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和/或辅助通道上,对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阻拦;左转车辆通过第一左转上行车道及第二左转上行车道行驶至与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上,直行车辆通过直行上行车道行驶至对面道路。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交叉路口的左转车道堵车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面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平面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车族越来越多,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交叉路口的左转车道,堵车现象尤为严重,影响了车辆在交叉路口的通行效率。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交叉路口交通的流畅性,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然而,效果不太明显,交叉路口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叉路口的左转车道堵车较为严重,影响交通系统通行效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平面交通系统,平面交通系统包括多组道路,多组道路围绕一个交叉路口设置,其中,多组道路中的至少一组道路的上行道路包括:第一左转上行车道,与交叉路口相距预设距离,且第一左转上行车道位于上行车道内;第二左转上行车道,与第一左转上行车道连通,且第二左转上行车道设置在右转下行车道与直行下行车道之间;直行上行车道,位于上行车道内,直行上行车道位于第一左转上行车道的一侧;辅助通道,与道路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辅助通道将道路的两侧路牙相连通,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过辅助通道在道路的两侧路牙之间通行;安全保护机构,设置在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和/或辅助通道上,当非机动车道处于不可通行状态时,安全保护机构能够对非机动车辆进行阻拦,防止非机动车辆通行,和/或当辅助通道处于不可通行状态时,安全保护机构能够对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阻拦,防止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行;其中,左转上行车辆依次通过第一左转上行车道及第二左转上行车道后行驶至与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上,直行车辆通过直行上行车道行驶至对面的道路上。进一步地,安全保护机构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有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一显示状态时,非机动车道和/或辅助通道处于通行状态;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二显示状态时,非机动车道和/或辅助通道处于非通行状态;保护装置,具有通行位置及阻拦位置,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一显示状态时,保护装置处于通行位置;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二显示状态时,至少一部分保护装置相对于地面进行翻转,且与地面呈夹角设置,保护装置处于阻拦位置,以避免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行。进一步地,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调整区,调整区包括子调整区,通过子调整区将第一左转上行车道和第二左转上行车道连通,子调整区用于将行驶在第一左转上行车道上的左转上行车辆引导至第二左转上行车道上。进一步地,子调整区包括第一调整车道,第一调整车道与第一左转上行车道及第二左转上行车道之间呈钝角设置。进一步地,调整区还包括第二调整车道,多组道路中的至少一组道路的直行下行车道包括:第一直行下行车道,第二直行下行车道,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平行设置,通过第二调整车道将第一直行下行车道与第二直行下行车道连通,且第二调整车道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和第二直行下行车道之间呈钝角设置。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隔离带,设置在上行车道与直行下行车道之间,用于隔离道路的上行车辆和下行车辆,其中,子调整区与隔离带避让设置。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第一交通信号灯,用于指示行驶于子调整区的车辆的行驶状态;第二交通信号灯,用于指示行驶于交叉路口的车辆的行驶状态;第五交通信号灯,用于指示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进一步地,第一交通信号灯包括第一直行信号灯和第一左转信号灯;第二交通信号灯包括第二直行信号灯和第三左转信号灯;第五交通信号灯包括第一行人及非机动车信号灯和第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信号灯,其中,第一行人及非机动车信号灯和第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信号灯的连线与直行车道垂直设置,且第一行人及非机动车信号灯和第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信号灯分别位于直行车道的两侧。进一步地,第一直行信号灯和第一左转信号灯同步开启绿灯指示,第一左转信号灯比第一直行信号灯提前第一预设时间开启红灯指示。进一步地,第二直行信号灯比第一直行信号灯滞后第二预设时间开启绿灯指示,第二直行信号灯比第一直行信号灯滞后第三预设时间开启红灯指示。进一步地,第一左转信号灯在第二直行信号灯的红灯熄灭前的第四预设时间内开启绿灯指示。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减速指示牌,设置在调整区的一侧,减速指示牌用于指示行驶于调整区的车辆按照建议车速行驶。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第一栅栏,设置在第二左转上行车道的两侧,用于将行驶在第二左转上行车道上的车辆与道路的路牙隔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城市交通系统,包括上述的平面交通系统,且平面交通系统为多个。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交叉路口设的一组道路的上行道路包括第一左转上行车道、第二左转上行车道及直行上行车道。这样,左转上行车辆依次通过第一左转上行车道及第二左转上行车道后行驶至与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上,直行车辆通过直行上行车道行驶至对面的道路上,则直行上行车道与第一左转上行车道的路线没有交叉,可以同时通行,进而缩短了左转上行车辆的等待时间,避免左转上行车道发生拥堵而影响平面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交叉路口的左转车道堵车较为严重,影响交通系统通行效率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平面交通系统的实施例一的路面规划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平面交通系统的左转路线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平面交通系统的直行路线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平面交通系统的安全保护机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的安全保护机构的侧视图;图6示出了图5中的安全保护机构的A-A向剖视图;图7示出了图4中的用于交通系统的安全保护机构的翻转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4中的用于交通系统的安全保护机构的保护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8中的离合结构的主动件和从动件啮合后的主视图;图10示出了图4中的用于交通系统的安全保护机构的保护装置的侧视图;图11示出了图10中的保护装置处于阻拦位置时的B-B向剖视图;图12示出了图10中的保护装置处于通行位置时的B-B向剖视图;图13示出了图4中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交通系统的安全保护机构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示出了图11中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示出了图12中的驱动组件的主视图;图1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平面交通系统的实施例三的道路图;图18示出了图17中的平面交通系统的左转方向行驶路线图;图19示出了图17中的平面交通系统的直行方向行驶路线图;图20示出了图17中的平面交通系统的右转方向行驶路线图;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面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交通系统包括多组道路,多组所述道路围绕一个交叉路口(20)设置,其中,多组所述道路中的至少一组所述道路包括:/n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与所述交叉路口(20)相距预设距离,且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位于上行车道(32)内;/n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与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连通,且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设置在右转下行车道(35)与直行下行车道(33)之间;/n直行上行车道(321),位于所述上行车道(32)内,所述直行上行车道(321)位于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的一侧;/n辅助通道(50),与所述道路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所述辅助通道(50)将所述道路的两侧路牙相连通,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过所述辅助通道(50)在所述道路的两侧路牙之间通行;/n安全保护机构(400),设置在所述道路的非机动车道(39)和/或所述辅助通道(50)上,当所述非机动车道(39)处于不可通行状态时,所述安全保护机构(400)能够对非机动车辆进行阻拦,防止非机动车辆通行,和/或当所述辅助通道(50)处于不可通行状态时,所述安全保护机构(400)能够对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阻拦,防止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行;/n其中,左转上行车辆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及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后行驶至与所述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上,直行车辆通过所述直行上行车道(321)行驶至对面的道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交通系统包括多组道路,多组所述道路围绕一个交叉路口(20)设置,其中,多组所述道路中的至少一组所述道路包括:
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与所述交叉路口(20)相距预设距离,且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位于上行车道(32)内;
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与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连通,且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设置在右转下行车道(35)与直行下行车道(33)之间;
直行上行车道(321),位于所述上行车道(32)内,所述直行上行车道(321)位于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的一侧;
辅助通道(50),与所述道路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所述辅助通道(50)将所述道路的两侧路牙相连通,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过所述辅助通道(50)在所述道路的两侧路牙之间通行;
安全保护机构(400),设置在所述道路的非机动车道(39)和/或所述辅助通道(50)上,当所述非机动车道(39)处于不可通行状态时,所述安全保护机构(400)能够对非机动车辆进行阻拦,防止非机动车辆通行,和/或当所述辅助通道(50)处于不可通行状态时,所述安全保护机构(400)能够对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阻拦,防止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行;
其中,左转上行车辆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及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后行驶至与所述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上,直行车辆通过所述直行上行车道(321)行驶至对面的道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保护机构(400)包括:
显示装置(410),所述显示装置(410)具有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当所述显示装置(410)处于所述第一显示状态时,所述非机动车道(39)和/或所述辅助通道(50)处于通行状态;当所述显示装置(410)处于所述第二显示状态时,所述非机动车道(39)和/或所述辅助通道(50)处于非通行状态;
保护装置(420),具有通行位置及阻拦位置,当所述显示装置(410)处于所述第一显示状态时,所述保护装置(420)处于所述通行位置;当所述显示装置(410)处于所述第二显示状态时,至少一部分所述保护装置(420)相对于地面进行翻转,且与地面呈夹角设置,所述保护装置(420)处于所述阻拦位置,以避免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组所述道路还包括:
调整区(40),所述调整区(40)包括子调整区,通过所述子调整区将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和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连通,所述子调整区用于将行驶在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上的所述左转上行车辆引导至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调整区包括第一调整车道(41),所述第一调整车道(41)与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及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之间呈钝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区(40)还包括第二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新贾志光
申请(专利权)人:周立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