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立新专利>正文

立体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420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其中,立体交通系统包括多组道路,多组道路围绕交叉路口设置,多组道路中的至少一组道路包括:至少两个运输机构,设置在道路两侧,运输机构对地面及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运输;直行下行车道,包括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与其连通的第二直行下行车道;交叉路口具有至少一个第四调整车道,第四调整车道将与道路相对设置的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与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连通,直行机动车辆通过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第四调整车道、该组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第二直行下行车道行驶至该组道路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交叉路口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易对机动车辆干扰的问题。

Three dimensi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its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体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交叉路口处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会对机动车辆的通行造成干扰,容易出现机动车辆误伤行人及非机动车辆的现象,不仅对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造成交通拥堵,影响了交叉路口的通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交通系统及具有其的城市交通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交叉路口处由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对机动车辆的干扰、影响交叉路口处通行效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立体交通系统,立体交通系统包括多组道路,且多组道路围绕一个交叉路口设置,其中,多组道路中的至少一组道路包括:至少两个运输机构,设置在道路的两侧,运输机构对地面及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运输,以将地面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桥梁上,和/或将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地面上;直行下行车道,直行下行车道包括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连通的第二直行下行车道,第一直行下行车道相对于第二直行下行车道靠近道路的中央设置;其中,交叉路口具有至少一个第四调整车道,通过第四调整车道将与道路相对设置的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与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连通,直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第四调整车道、该组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第二直行下行车道后行驶至该组道路上。进一步地,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与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平行设置,且第四调整车道与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与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之间呈钝角设置。进一步地,各运输机构包括:支架;多个滑轮,设置在支架上;至少两个运输装置,至少两个运输装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绳相互连接,且第一传动绳穿过至少一部分滑轮,以将至少一个运输装置与支架连接,各运输装置具有能够容纳行人及非机动车辆的容纳腔;驱动组件,设置在支架上,第二传动绳绕设在至少一部分滑轮上且将至少两个运输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运输装置与驱动组件连接,第三传动绳绕设在至少一部分滑轮上且将至少两个运输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运输装置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驱动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驱动组件拉动第二传动绳,以使与第二传动绳连接的运输装置进行升降;当驱动组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驱动组件拉动第三传动绳,以使与第三传动绳连接的运输装置进行升降,其中,第二传动绳和第三传动绳分别与不同的运输装置连接。进一步地,道路的左转上行道路包括:第一左转上行车道,与交叉路口相距预设距离,且第一左转上行车道位于上行车道内;第二左转上行车道,与第一左转上行车道连通,且第二左转上行车道设置在右转下行车道与直行下行车道之间;第三左转上行车道,与第二左转上行车道和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连通;其中,左转上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第一左转上行车道、第二左转上行车道及第三左转上行车道后行驶至与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上。进一步地,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调整区,调整区包括子调整区,通过子调整区将第一左转上行车道和第二左转上行车道连通,子调整区用于将行驶在第一左转上行车道上的左转上行机动车辆引导至第二左转上行车道上。进一步地,第二直行下行车道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平行设置,调整区还包括第二调整车道,通过第二调整车道将第一直行下行车道与第二直行下行车道连通,且第二调整车道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和第二直行下行车道之间呈钝角设置。进一步地,立体交通系统还包括:架设在多组道路上的多组桥梁,各组桥梁将相对设置的两组道路连通,且各组桥梁的延伸方向与两组道路的延伸方向一致,各组桥梁包括两个桥梁,且两个桥梁分别位于道路的两侧,至少两个运输机构分别设置在各桥梁的一端,以实现地面与桥梁之间行人及非机动车辆的运输。进一步地,各桥梁包括:人行道;非机动车辆车道;与人行道间隔设置且与人行道平行。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隔离带,设置在上行车道与直行下行车道之间,用于隔离道路的上行机动车辆和下行机动车辆,其中,子调整区与隔离带避让设置。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第一交通信号灯,用于指示行驶于子调整区的机动车辆的行驶状态;第二交通信号灯,用于指示行驶于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辆的行驶状态。进一步地,第一交通信号灯包括第一直行信号灯和第一左转信号灯;第二交通信号灯包括第二直行信号灯和第三左转信号灯。进一步地,第一直行信号灯和第一左转信号灯同步开启绿灯指示,第一左转信号灯比第一直行信号灯提前第一预设时间开启红灯指示。进一步地,第二直行信号灯比第一直行信号灯滞后第二预设时间开启绿灯指示,第二直行信号灯比第一直行信号灯滞后第三预设时间开启红灯指示。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减速指示牌,设置在调整区的一侧,减速指示牌用于指示行驶于调整区的机动车辆按照建议车速行驶。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第一栅栏,设置在第二左转上行车道的两侧,用于将行驶在第二左转上行车道上的机动车辆与道路的路牙隔离。进一步地,多组道路中至少一组道路还包括:第二栅栏,设置在第三左转上行车道的两侧,用于将行驶在第三左转上行车道上的机动车辆与道路的路牙隔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城市交通系统,包括上述的立体交通系统,且立体交通系统为多个。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至少两个运输机构能够对地面及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运输,以将地面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桥梁上,和/或将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地面上。其中,直行下行车道包括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与第一直行下行车道连通的第二直行下行车道,直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第四调整车道、该组道路的第一直行下行车道及第二直行下行车道后行驶至该组道路上。在上述过程中,将机动车辆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分离,避免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对机动车辆的通行造成干扰,进而提升立体交通系统在交叉路口处的通行效率,防止发生交通拥堵,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交叉路口处由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对机动车辆的干扰、影响交叉路口处通行效率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立体交通系统的实施例的地面道路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立体交通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立体交通系统的直行路线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立体交通系统的左转路线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立体交通系统的运输机构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中的运输机构的主视图;图7示出了图5中的运输机构的侧视图;图8示出了图5中的运输机构的另一角度的侧视图;图9示出了图5中的运输机构的仰视图;以及图10示出了图5中的运输机构的A处放大示意图。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交通系统包括多组道路,且多组所述道路围绕一个交叉路口(20)设置,其中,多组所述道路中的至少一组所述道路包括:/n至少两个运输机构(190),设置在所述道路的两侧,所述运输机构(190)对地面及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运输,以将地面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桥梁上,和/或将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地面上;/n直行下行车道(33),所述直行下行车道(33)包括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及与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连通的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相对于所述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靠近所述道路的中央设置;/n其中,所述交叉路口(20)具有至少一个第四调整车道(44),通过所述第四调整车道(44)将与所述道路相对设置的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与所述道路的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连通,直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另一组道路的所述直行上行车道(321)、所述第四调整车道(44)、该组道路的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及所述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后行驶至该组道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交通系统包括多组道路,且多组所述道路围绕一个交叉路口(20)设置,其中,多组所述道路中的至少一组所述道路包括:
至少两个运输机构(190),设置在所述道路的两侧,所述运输机构(190)对地面及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进行运输,以将地面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桥梁上,和/或将桥梁上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辆运输至地面上;
直行下行车道(33),所述直行下行车道(33)包括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及与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连通的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相对于所述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靠近所述道路的中央设置;
其中,所述交叉路口(20)具有至少一个第四调整车道(44),通过所述第四调整车道(44)将与所述道路相对设置的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与所述道路的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连通,直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另一组道路的所述直行上行车道(321)、所述第四调整车道(44)、该组道路的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及所述第二直行下行车道(332)后行驶至该组道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与所述道路的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平行设置,且所述第四调整车道(44)与另一组道路的直行上行车道(321)与所述道路的所述第一直行下行车道(331)之间呈钝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运输机构(190)包括:
支架(100);
多个滑轮(110),设置在所述支架(100)上;
至少两个运输装置,至少两个运输装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绳(120)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传动绳(120)穿过至少一部分所述滑轮(110),以将至少一个所述运输装置与所述支架(100)连接,各所述运输装置具有能够容纳行人及非机动车辆的容纳腔;
驱动组件(130),设置在所述支架(100)上,第二传动绳(140)绕设在至少一部分所述滑轮(110)上且将所述至少两个运输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运输装置与所述驱动组件(130)连接,第三传动绳(150)绕设在至少一部分所述滑轮(110)上且将所述至少两个运输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运输装置与所述驱动组件(130)连接,所述驱动组件(130)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驱动组件(130)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驱动组件(130)拉动所述第二传动绳(140),以使与所述第二传动绳(140)连接的运输装置进行升降;当所述驱动组件(130)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驱动组件(130)拉动所述第三传动绳(150),以使与所述第三传动绳(150)连接的运输装置进行升降,其中,所述第二传动绳(140)和所述第三传动绳(150)分别与不同的运输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的左转上行道路包括:
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与所述交叉路口(20)相距预设距离,且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位于上行车道(32)内;
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与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连通,且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设置在右转下行车道(35)与直行下行车道(33)之间;
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与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和所述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连通;
其中,左转上行机动车辆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左转上行车道(31)、所述第二左转上行车道(34)及所述第三左转上行车道(36)后行驶至与所述道路顺时针方向的相邻道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所述道路还包括:
调整区(40),所述调整区(40)包括子调整区,通过所述子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新贾志光
申请(专利权)人:周立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