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16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DGNK‑JL2,其于2019年8月2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5,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748。本发明专利技术从中药渣堆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解磷菌,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生防作用的试验,为制备高效生物肥料储备菌株,助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最高可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提升8.6倍,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菌株DGNK‑JL2发酵液对辣椒炭疽病和苦瓜枯萎病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dgnk-jl2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物
,尤其是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DGNK-JL2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为高效利用土壤中的“磷库”资源,减少磷肥使用量,减轻由于磷肥使用过多造成的农业污染面源问题和改善土壤。本试验以中药渣堆肥为材料,用有机磷细菌培养基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细菌,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可溶磷的含量,对溶磷能力最优的解有机磷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rDNA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解磷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辣椒炭疽病和苦瓜枯萎病的拮抗作用。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酶系统的活化、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蛋白质、核酸、磷脂等物质的合成等过程;对植物体新生组织很重要,可以促进根的生长、开花、结果以及种子的形成;可以促进植物体对体内N、K的转化和吸收利用,能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抗倒伏、抗旱和抗寒等抗逆能力,从而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钟传青,2004;Westheimer,1987)。我国土壤缺磷的现象严重。土壤缺磷,并不是土壤总磷含量不足,而是指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有效磷含量匮乏,土壤中绝大多数的磷都以植物极难吸收的难溶矿物态存在。目前,农业生产中以施入磷肥补充磷元素(曹宁等,2009)。研究表明,中国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仅有5%~25%,导致大量的磷肥残留在土壤中被土壤矿物质吸附成为难溶性磷酸盐,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Gustafssonetal.,2012;Robertsetal.,2015)。长期施用化学磷肥还易造成磷素磷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土壤板结等问题(覃丽金等,2006),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转化土壤中的无效磷,提高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是解决土壤中磷素营养缺乏的有效途径。解磷微生物(Phosphatesolubilizingmicroorganisms,PSMs)是指能将无效态磷转化为植物可吸收态磷的微生物,通常包括溶磷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除了溶磷作用,解磷微生物对植物还具有促生作用,还能改善因大量施肥而造成的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因此,解磷微生物的应用成为缓解土壤缺磷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解磷微生物的研究及应用已成为国内外土壤肥料及植物营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秦利均等,2019)。中药植物以其特殊的药理亦成为解磷菌筛选的研究对象,目前有研究报道主要是在地黄(陈慧等,2007)、当归(江曙等,2008)和连翘(吴伟,2018)等药用植物根际分离获得溶磷菌株,并对其固氮、解钾、产生生长激素和抑病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中成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药渣中解磷微生物筛选未有报道,中药渣包含植物纤维、脂类、蛋白质、多糖、黄酮、生物碱、萜类以及氮、磷、钾等物质,现主要用于生物有机肥的制备。鲁耀雄等(2018)研究中药渣堆肥过程微生物菌群变化,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细菌数量最多,远多于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高效解磷的细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不懈的探索,最终获得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DGNK-JL2,其于2019年8月2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5,保藏编号为GDMCCNO:60748。本专利技术的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在NA培养基36℃培养24h后进行菌落形态及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菌落呈淡绿色,扁平,湿润,边缘不规则;革兰氏染色反应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DGNK-JL2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单个或成双排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在生物肥料制备中的应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肥料,其中含有上述的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方法,其包括将上述的生物肥料施放到田间。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多次试验发现,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最高可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提升8.6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在制备抗植物真菌病害的农药中的应用。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多次试验发现,菌株DGNK-JL2发酵液对辣椒炭疽病和苦瓜枯萎病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1.42%和44.48%。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真菌病害为辣椒炭疽病和/或苦瓜枯萎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植物真菌病害农药,其中含有上述的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的发酵液。优选为液体发酵液。进一步地,所述植物真菌病害为辣椒炭疽病和/或苦瓜枯萎病。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从中药渣堆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解磷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DGNK-JL2,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生防作用的试验,为制备高效生物肥料储备菌株,助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最高可将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提升8.6倍,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菌株DGNK-JL2发酵液对辣椒炭疽病和苦瓜枯萎病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YP5(即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的菌落形态图;图2是YP5的细胞形态图(×1000倍);图3是YP516SrDNA的PCR产物电泳结果图;图4是基于16SrDNA序列的YP5系统发育进化树;图5是用于测定YP5发酵液的拮抗作用的平板结果照片。生物保藏信息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DGNK-JL2,已于2019年8月2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5,保藏编号为GDMCCNO:60748。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从中药渣堆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解磷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DGNK-JL2(注:在实施例中该菌株标记为YP5),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生防作用的试验,为制备高效生物有机肥储备菌株,助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材料、试剂等,如无特别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百分含量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质量百分含量。实施例1解有机磷细菌的分离在中药渣堆肥2个月后,取其堆肥处中药药渣,采用三点取样法后混合为1份,用无菌袋密封带回实验室解有机磷菌。在无菌条件下,称取10g药渣溶于90mL的无菌水充分振荡并梯度稀释成10-3、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DGNK-JL2,其于2019年8月2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5,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74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DGNK-JL2,其于2019年8月22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邮编510075,保藏编号为GDMCCNO:60748。


2.权利要求1的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在制备生物肥料中的应用。


3.一种生物肥料,其中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绿假单胞菌DGNK-JL2。


4.一种提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珊梁卫驱黄皓陈仕丽罗华建徐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