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减震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404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减震行走装置,包括与车架连接的主轴、行走机构和减震机构,所述主轴远离车架的一端两侧对称铰接有能够转动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与主轴之间还设有减震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转向架、轮架和车轮,所述转向架一端与主轴铰接,另一端通过轮架连接车轮,所述转向架与主轴之间还连接减震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转向架与主轴铰接,使得转向架行驶在轨道之间的连接处以及进入道岔或小半径弯道时能够适应性的围绕主轴转动,减少行驶在以上位置时出现的剧烈震动,提高减震效果,同时通过减震机构的设置,进一步减小行驶的震动,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减震行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为一种轨道减震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轨道交通一般分成国家铁路系统、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三大类。轨道交通普遍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班次密、安全舒适、准点率高、全天候、运费低和节能环保等优点,但同时常伴随着较高的前期投资、技术要求和维护成本,并且占用的空间往往较大。在轨道交通中,车轮与轨道在高速接触过程中,将不可避免产生大量的冲击能,特别是在轨道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在进入道岔或小半径弯道时产生剧烈震动,为了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震动,通常在车架与转向架之间设有减震装置,利用减震装置在车架与转向架之间上下伸缩直线运动实现减震,而现有的转向架只是用于连接前后车轮,其不具有减震作用,这样使得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减震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的轨道减震行走装置,以解决现有转向架不具有减震作用以及车辆减震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减震行走装置,包括与车架连接的主轴、行走机构和减震机构,所述主轴远离车架的一端两侧对称铰接有能够转动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与主轴之间还设有减震机构;通过主轴两侧对称铰接有能够转动的行走机构,使得行走机构行驶在轨道之间的连接处以及进入道岔或小半径弯道时能够适应性的围绕主轴转动,减少行驶在以上位置时出现的剧烈震动,提高减震效果,同时通过减震机构的设置,进一步减小行驶的震动,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化。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转向架、轮架和车轮,所述转向架一端与主轴铰接,另一端通过轮架连接车轮,所述转向架与主轴之间还连接减震机构;通过转向架与主轴铰接,使得转向架行驶在轨道之间的连接处以及进入道岔或小半径弯道时能够适应性的围绕主轴转动,减少行驶在以上位置时出现的剧烈震动,提高减震效果。优选地,所述转向架相对称的同一端通过转动轴铰接在主轴上并且能够围绕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向架远离主轴的另一端设有通孔,所述轮架一端通过轴承能够转动的设置在通孔内,另一端连接车轮;通过轮架能够在通孔内转动,保证在该装置在转弯时,轮架能够带动车轮进行转动来适应不同路况,减少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优选地,所述轮架包括连接杆和U型件,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通孔内,另一端连接U型件,所述U型件的开口端通过连接轴与车轮连接。优选地,所述U型件的开口端两侧设有方形开口,所述连接轴的两端为能够与方形开口配合的方形段,连接轴中间段为能够穿过车轮中心的圆柱段。优选地,所述U型件的开口端两侧还设有与方形开口垂直的第一固定孔,所述连接轴的两方形段上也设有与第一固定孔同一中心轴且孔径相同的第二固定孔,所述连接轴通过插销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与U型件的开口端固定。优选地,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球头拉杆和减震弹簧,所述球头拉杆的球头端与主轴能够转动的连接,另一端与转向架连接,所述球头拉杆外侧还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一端固定在主轴,另一端固定在转向架;通过球头拉杆的球头端与主轴能够转动的连接,保证转向架在转动时,减震机构能够跟随转向架转动,提高减震机构的适应性,进而提高减震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转向架与主轴铰接,使得转向架行驶在轨道之间的连接处以及进入道岔或小半径弯道时能够适应性的围绕主轴转动,减少行驶在以上位置时出现的剧烈震动,提高减震效果,同时通过减震机构的设置,进一步减小行驶的震动,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化。2、通过轮架能够在转向架的通孔内转动,保证在车辆在转弯时,轮架能够带动车轮进行转动来适应不同路况,减少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3、通过球头拉杆的球头端与主轴能够转动的连接,保证转向架在转动时,减震机构能够跟随转向架转动,提高减震机构的适应性,进而提高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轨道减震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轮架与车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轮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减震行走装置,包括与车架(图中未示)连接的主轴1、行走机构2和减震机构3,所述主轴1远离车架的一端两侧对称铰接有能够转动的行走机构2,所述行走机构2与主轴1之间还设有减震机构3;通过主轴1两侧对称铰接有能够转动的行走机构2,使得行走机构2行驶在轨道之间的连接处以及进入道岔或小半径弯道时能够适应性的围绕主轴1转动,减少行驶在以上位置时出现的剧烈震动,提高减震效果,同时通过减震机构3的设置,进一步减小行驶的震动,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化。所述行走机构2包括转向架21、轮架22和车轮23,所述转向架21一端与主轴1铰接,另一端通过轮架22连接车轮23,所述转向架21的中间段与主轴1连接减震机构3;通过转向架21与主轴1铰接,使得转向架21行驶在轨道之间的连接处以及进入道岔或小半径弯道时能够适应性的围绕主轴1转动,减少行驶在以上位置时出现的剧烈震动,提高减震效果。参阅图3,所述转向架21相对称的同一端通过转动轴24铰接在主轴1上并且能够围绕转动轴24转动,所述转向架21远离主轴1的另一端设有通孔211,所述轮架22一端通过轴承25能够转动的设置在通孔211内,轮架22另一端连接车轮2,通过轮架22能够在通孔211内转动,保证在该装置在转弯时,轮架22能够带动车轮2进行转动来适应不同路况,减少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参阅图4,所述轮架22包括连接杆221和U型件222,所述连接杆221一端通过轴承25固定在通孔211内,另一端连接U型件222的底端,所述U型件222的开口端通过连接轴26与车轮23连接。进一步的,所述U型件222的开口端两侧设有方形开口2221,参阅图5,所述连接轴26的两端为能够与方形开口配合的方形段261,所述U型件222的开口端两侧还设有与方形开口2221垂直的第一固定孔2222,所述连接轴26的方形段261上也设有与第一固定孔2222同一中心轴且孔径相同的第二固定孔2611,所述连接轴26通过插销(图中未示)穿过第一固定孔2222和第二固定孔2611与U型件222的开口端固定,所述连接轴26中间段为能够穿过车轮23中心的圆柱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减震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架连接的主轴、行走机构和减震机构,所述主轴远离车架的一端两侧对称铰接有能够转动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与主轴之间还设有减震机构;/n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转向架、轮架和车轮,所述转向架一端与主轴铰接,另一端通过轮架连接车轮,所述转向架与主轴之间还连接减震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减震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架连接的主轴、行走机构和减震机构,所述主轴远离车架的一端两侧对称铰接有能够转动的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与主轴之间还设有减震机构;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转向架、轮架和车轮,所述转向架一端与主轴铰接,另一端通过轮架连接车轮,所述转向架与主轴之间还连接减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减震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相对称的同一端通过转动轴铰接在主轴上并且能够围绕转动轴转动,所述转向架远离主轴的另一端设有通孔,所述轮架一端通过轴承能够转动的设置在通孔内,另一端连接车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减震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包括连接杆和U型件,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通孔内,另一端连接U型件,所述U型件的开口端通过连接轴与车轮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友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集电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