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贠清亮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929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制剂,是以生黄芪、红景天、葶苈子、大枣、干姜、女贞子、生白术、防风、桔梗、茯苓、陈皮、瓜蒌皮、苏子、桂枝为原料,按照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内服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红景天、生黄芪、生白术、女贞子同为均药,肺脾肾并补;桂枝、葶苈子、茯苓、瓜蒌皮共为臣药,温阳化饮;桔梗、苏子、陈皮同为佐药,宣肺降逆;防风祛风胜湿,干姜、大枣调和营卫,共为使药。全方共奏培土生金、补肾宣肺、扶正化痰的作用,符合中医治疗内伤咳嗽理论。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总有效率达9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制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保健

技术介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于气道的炎症造成小气道结构改变而形成的持续性气流受限的疾病。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内伤咳嗽范畴,因脾失健运,水湿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于肺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导致肺气壅塞,上逆而咳。日久则肺脾肾虚,气不化津,滋生痰浊,咳喘并作。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宜肺脾肾同补,兼宣肺化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制剂。一、组方、药理和功效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是以生黄芪、红景天、葶苈子、大枣、干姜、女贞子、生白术、防风、桔梗、茯苓、陈皮、瓜蒌皮、苏子、桂枝为原料进行组方,使各药物组分的功效协同,共奏健脾益气,滋肾养肺,温阳化饮,宣肺降气。红景天、生黄芪、生白术、女贞子同为君药,肺脾肾并补;桂枝、葶苈子、茯苓、瓜蒌皮共为臣药,温阳化饮;桔梗、苏子、陈皮同为佐药,宣肺降逆;防风祛风胜湿,干姜、大枣调和营卫,共为使药。全方共奏培土生金、补肾宣肺、扶正化痰的作用,符合中医治疗内伤咳嗽理论。上述各原料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生黄芪45~55份,红景天45~55份,葶苈子45~55份,大枣5~15份,干姜5~15份,女贞子5~15份,生白术25~35份,防风5~15份,桔梗5~15份,茯苓5~15份,陈皮105~15份,瓜蒌皮5~15份,苏子5~15份,桂枝5~15份。优选配比:生黄芪50份、红景天50份、葶苈子50份、大枣10份、干姜10份、女贞子10份、生白术30份、防风10份、桔梗10份、茯苓10份、陈皮10份、瓜蒌皮10份、苏子10份、桂枝10份。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制剂可按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任何一种内服制剂,如片剂、颗粒剂、丸剂、汤剂等。二、临床观察统计兹对于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一疗效总结。1.病例纳入标准(1)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喘息、胸部膨满、呼吸困难等症状2年以上;(2)胸部X线或CT检查提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3)肺功能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符合(3)或同时符合上述第(1)和(2)者,作为本组观察病例。于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应用贠氏慢阻肺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数十例,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共39例,其中符合(3)者17例。2.治疗方法方药:黄芪50g、红景天50g、葶苈子50g、大枣10g、干姜10g、女贞子10g、生白术30g、防风10g、桔梗10g、茯苓10g、陈皮10g、瓜蒌皮10g、苏子10g、桂枝10g。每日1剂,水煎2次,约500毫升,混合,分2次口服;或研末,每次6克,每日2-3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加重期(发作期)应用汤剂治疗,在疾病稳定期(缓解期)应用丸散剂治疗,且连续服药1疗程以上。3.临床资料本组共39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者53岁,年龄最大者78岁,平均60.6岁;病程最短者6年,最长者33年,平均13年;全部患者均自患本病以来在急性加重期(发作期)进行治疗,而在疾病稳定期(缓解期)未进行治疗。接受贠氏慢阻肺方治疗1疗程者5例,2疗程者19例,3疗程者14例。4.疗效标准(1)1年后随访,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减少2次或2次以上,或者未出现急性加重(发作),长期处于稳定期(缓解期)者为显效;(2)1年后随访,自觉症状明显好转,但急性加重(发作)次数为2次或2次以上为有效;(3)不具备以上两条者为无效。5.治疗结果显效28例(71.8%),有效8例(20.5%),无效3例(7.7%)。总有效率92.3%。6.典型病例朱某,女性,75岁,家住嘉峪关市新华街46号楼。2016年9月25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喘息25年,加重半年。病史:患者于25年前反复“感冒”,继而咳嗽、咳痰、喘息,伴胸闷、气短等症状。起初每年发作2-3次,大多数时间处于稳定期(缓解期),多在“感冒”后或寒冷季节发作,自服抗生素及茶碱制剂可缓解,严重时去医院治疗。近10年来,患者病情逐年加重,发作次数逐年增多,多次在本地三级医院X线及CT检查提示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曾经2次肺功能检查确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断中医、西医治疗,病情总体未见好转且逐年趋重。自患本病以来仅在发作期用药治疗,在稳定期(缓解期)一直未治疗。半年前“感冒”后发作,以咳嗽、咳痰、喘息为主症,伴胸闷、气短,动则加重,畏寒、自汗,痰液稀白、量多,不能平卧,中西医治疗不见好转。刻诊,面色虚浮,口唇紫疳,症状如上,询问病情时患者频频咳嗽、喘息,伴气短、汗出,舌紫暗,苔白,脉弱。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证:肺脾肾虚,感受外邪,痰湿壅阻,肺失宣降。治法:健脾益气,补肾养肺,温阳化饮,宣肺降气。方药:黄芪50g、红景天50g、葶苈子50g、大枣10g、干姜10g、女贞子10g、生白术30g、防风10g、桔梗10g、茯苓10g、陈皮10g、瓜蒌皮10g、苏子10g、桂枝10g,淫羊藿10g。5剂,每日1剂,水煎2次,约500毫升,混合,分2次口服。2016年10月1日复诊,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明显减轻,浑身轻松有劲,面色趋于红润,口唇无紫疳,舌淡红,苔薄白,脉弱。前方去淫羊藿,加党参15g,3剂,研末,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冲服。经上法治疗,患者症状消失,病情转入稳定期(缓解期),能从事日常家务劳作。1年后随访,未再发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制剂的原料配比及制备、用法用量等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片剂的制备原料配比:以重量份计:生黄芪50份、红景天50份、葶苈子50份、大枣10份、干姜10份、女贞子10份、生白术30份、防风10份、桔梗10份、茯苓10份、陈皮10份、瓜蒌皮10份、苏子10份、桂枝10份;制备工艺:按药剂学制备片剂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成;规格:6g/片;用法用量:每次6g,每日2~3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原料配比:以重量份计:生黄芪55份,红景天55份,葶苈子55份,大枣15份,干姜15份,女贞子15份,生白术35份,防风15份,桔梗15份,茯苓15份,陈皮15份,瓜蒌皮15份,苏子15份,桂枝15份;制备工艺:按药剂学制备颗粒剂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成;规格:6g/包;用法用量:每次6g,每日2~3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实施例3、丸剂的制备原料配比:以重量份计:生黄芪45份,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制剂,是以生黄芪、红景天、葶苈子、大枣、干姜、女贞子、生白术、防风、桔梗、茯苓、陈皮、瓜蒌皮、苏子、桂枝为原料,按照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内服制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制剂,是以生黄芪、红景天、葶苈子、大枣、干姜、女贞子、生白术、防风、桔梗、茯苓、陈皮、瓜蒌皮、苏子、桂枝为原料,按照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内服制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要按以下重量分进行配比:生黄芪45~55份,红景天45~55份,葶苈子45~55份,大枣5~15份,干姜5~15份,女贞子5~15份,生白术25~35份,防风5~15份,桔梗5~15份,茯苓5~15份,陈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贠清亮
申请(专利权)人:贠清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