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电感绕制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60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5:38
一种共模电感绕制治具,用于制造共模电感,该共模电感包括一座体、设于该座体上的磁芯及对称绕包在该磁芯上的至少两个导线绕组,该座体包括贯穿座体且对称设置的多个导线孔对及设于该座体其中一表面且用于连通该导线孔对的多个导线槽;该共模电感绕制治具包括一上盖及一下盖,该座体夹持于该上盖及该下盖之间,该上盖的靠近该座体的一侧于该导线露出该座体的对应位置处形成有上导线收容槽,该下盖的靠近该座体的一侧于该导线槽对应位置处形成有收容槽。该上导线收容槽、该座体的该导线孔对及该收容槽共同配合形成供该导线绕制穿行的通道,一绕线机将该导线从该通道的一端推入并从该通道的另一端推出。

Common mode inductive winding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模电感绕制治具
本技术涉及电器元件
,特别涉及一种共模电感绕制治具。
技术介绍
计算机、各种服务器、电信产品以及电子仪器内部的主板上混合了各种高频电路、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它们中的开关电源工作时会产生大量高频的电磁干扰,而在主板上设置共模电感能够用于过滤电磁干扰信号,抑制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共模电感主要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磁芯及设于磁芯上的两个线圈,两个线圈的匝数和相位都相同。为了便于将共模电感焊接在主板上,一般会在底座上设有引脚,且引脚主要设置在底座的底面上,形成插接式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共模电感绕制,由于共模电感引脚为插接式结构,导致绕线麻烦且只能够采用人工进行插接,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绕制共模电感的治具,有利于实现共模电感的自动化绕线。一种共模电感绕制治具,用于绕制共模电感,所述共模电感绕制治具包括一上盖及一下盖,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用于夹持所述共模电感的座体,所述上盖靠近所述座体的一侧于导线露出所述座体的对应位置处形成有上导线收容槽,所述上导线收容槽用于引导导线从所述座体上的其中一孔进入另一孔,所述下盖靠近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座体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上导线收容槽包括对称设置的一第一上导线收容槽、一第二上导线收容槽、一第三上导线收容槽及一第四上导线收容槽,所述第一上导线收容槽、所述第二上导线收容槽、所述第三上导线收容槽及所述第四上导线收容槽用于引导露出于所述座体的一侧的导线从一孔进入另一孔。进一步地,所述上导线收容槽的底部两端或者底部整体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用于方便穿行的所述导线改变前行方向。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于靠近所述座体一侧的边缘朝向所述座体延伸形成一周壁,所述周壁用于包围所述座体并进一步固定所述座体。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于远离所述座体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座体的方向延伸形成一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用于将所述上盖固定在一绕线机上。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于靠近所述座体一侧设置一凹槽,所述凹槽朝向固定柱内部延伸,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座体上的一立柱。进一步地,所述收容槽包括一第一收容槽、一第二收容槽及一第三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及所述第二收容槽大致呈半圆状,且在所述下盖的侧壁上具有开口,所述第三收容槽呈带状,且贯穿所述下盖的两相对的侧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位于所述下盖相背的两侧边缘,所述第三收容槽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及所述第二收容槽之间的区域,所述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及所述第三收容槽通过朝向远离所述座体方向凹陷形成。进一步地,所述下盖于远离所述座体一侧朝向远离所述座体的方向延伸形成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将所述下盖固定在一绕线机上。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的材质为金属或塑胶中的一种。本技术提供的共模电感绕制治具通过设置与共模电感的座体的多个导线槽互相匹配的上导线收容槽及收容槽,且所述上导线收容槽、所述座体的所述导线孔对及所述收容槽共同配合形成供所述导线绕制穿行的通道,一绕线机将所述导线从所述通道的一端推入并从所述通道的另一端推出。从而实现共模电感的自动化绕线,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模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共模电感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共模电感的去掉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共模电感的分解图。图5为图3所示的共模电感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模电感及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共模电感及治具的分解图。图8为图6所示共模电感及治具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说明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附图1-8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一并参见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共模电感100,包括一座体10、设于所述座体10上的磁芯20及对称绕包在所述磁芯20上的至少两个导线绕组30,所述座体10包括贯穿所述座体10且对称设置的多个导线孔对11及设于所述座体10其中一表面且用于连通所述导线孔对11中的多个导线槽13。组成所述导线绕组30的导线31穿过所述导线孔对11以绕包在所述磁芯20之上,同时,所述导线绕组30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导线槽13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体10包括一第一表面12及一与所述第一表面12相对的一第二表面14,所述第一表面12向内凹陷以形成一环状的容纳槽121(请参见图4),所述磁芯20收容于所述容纳槽121内,所述第二表面14于露出所述导线31的位置处向内凹陷以形成所述导线槽13,以收容露出第二表面14的导线31于导线槽13内。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12于露出所述导线31的位置处亦向内形成有导线槽13,用以收容露出第一表面12的导线31于导线槽13内。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121的形状可以是可以收容所述磁芯20的任意形状,如方形、椭圆形等,进一步地,所述磁芯20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配置,所述容纳槽121可以是与所述磁芯20形状匹配的任意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见图1-图4,所述磁芯20上绕包两个所述导线绕组30且两个所述导线绕组30的匝数相同,所述磁芯20呈环状,其包括一通孔201,所述座体10包括位于容纳槽121内侧的一第一区域15a及一位于容纳槽121外侧的一第二区域15b,其中,所述第一区域15a位于所述磁芯20的通孔201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15a内朝外凸出形成有一立柱16,所述立柱16用于供外部装置或人手抓取与移动所述共模电感100。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见图1-图5,所述导线孔对11贯穿所述第一表面12及所述第二表面14。其包括一第一导线孔对11a,一第二导线孔对11b,一第三导线孔对11c及一第四导线孔对11d,其中,所述第一导线孔对11a及所述第二导线孔对11b用于穿过一或多根导线31以形成一个所述导线绕组30,所述第三导线孔对11c及所述第四导线孔对11d用于穿过另一根或多根导线31以形成另一个所述导线绕组30,且两个所述导线绕组30关于磁芯20的中心轴对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孔对11a包括一第一内孔111a及一第一外孔112a,所述第二导线孔对11b包括一第二内孔111b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模电感绕制治具,用于绕制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绕制治具包括一上盖及一下盖,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用于夹持所述共模电感的座体,所述上盖靠近所述座体的一侧于导线露出所述座体的对应位置处形成有上导线收容槽,所述上导线收容槽用于引导导线从所述座体上的其中一孔进入另一孔,所述下盖靠近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座体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模电感绕制治具,用于绕制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感绕制治具包括一上盖及一下盖,所述上盖及所述下盖用于夹持所述共模电感的座体,所述上盖靠近所述座体的一侧于导线露出所述座体的对应位置处形成有上导线收容槽,所述上导线收容槽用于引导导线从所述座体上的其中一孔进入另一孔,所述下盖靠近所述座体的一侧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座体的下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绕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线收容槽包括对称设置的一第一上导线收容槽、一第二上导线收容槽、一第三上导线收容槽及一第四上导线收容槽,所述第一上导线收容槽、所述第二上导线收容槽、所述第三上导线收容槽及所述第四上导线收容槽用于引导露出于所述座体的一侧的导线从一孔进入另一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电感绕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线收容槽的底部两端或者底部整体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用于方便穿行的所述导线改变前行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绕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于靠近所述座体一侧的边缘朝向所述座体延伸形成一周壁,所述周壁用于包围所述座体并进一步固定所述座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绕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万金朱勇李伟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