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抖线圈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863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防抖线圈生产相关技术领域的一种防抖线圈绕线机,包括机台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绕线机构、线圈换向装置、线夹单元、上下料单元、上下料旋转机构、从动机构和线性运动装置;所述上下料单元包括第一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背向设置;所述上下料单元通过所述上下料旋转机构与所述机台连接;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和从动轴台,所述从动轴设置于所述从动轴台上,所述从动轴台通过所述线性运动装置与所述机台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轴和所述第二主动轴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与所述从动轴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相适配;可在绕线同时上下料、自动换向、自动绕线和扯断,精度高、效率快。

A kind of anti shake coil w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抖线圈绕线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抖线圈生产相关
,特别涉及一种防抖线圈绕线机。
技术介绍
防抖线圈是防抖镜头中一个重要的小部件,其作用是通过电磁效应驱动防抖镜片做上下左右的运动,从而补偿镜头的抖动,通过与镜头抖动方向的反向运动,来抵消抖动造成的拍摄模糊。尤其在手机防抖镜头中,防抖线圈生产的成品率较低,因而生产成本较高,以至于造成了手机防抖镜头尚未普及。授权公告号为CN20616331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线圈换向装置,所述线圈换向装置包括转向机构,设置在转向机构上的顶杆和将顶杆与主顶座连接在一起的换向连接部,所述换向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在顶杆顶端的换向固定凸块和设置在主顶座相背于放置面的一面上的换向固定凹槽。这一线圈卷绕机中设置了线圈换向装置,能够在生产流程自动加入换向流程,不需要工人手动进行换向,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使得安全水平大为上升。由于产品骨架比较细小,绕线过程中,对避免骨架损伤、划痕要求较高,目前均采用手工上下料;手工上料的同时机器必须停下来,完成上下料后,才可以继续再生产;并且,换向机构换向时,作业员不能同时进行上料动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绕线要求高、生产效率低、良品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抖线圈绕线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抖线圈绕线机,包括机台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绕线机构、线圈换向装置、线夹单元、上下料单元、上下料旋转机构、从动机构和线性运动装置;所述上下料单元包括第一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背向设置;所述上下料单元通过所述上下料旋转机构与所述机台连接;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和从动轴台,所述从动轴设置于所述从动轴台上,所述从动轴台通过所述线性运动装置与所述机台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轴和所述第二主动轴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与所述从动轴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动轴或第二主动轴上均设有从动轴锁定与解锁装置,能够与即将运转的所述从动轴互锁,并确保其在运转状态下为互锁状态,直至停止运转再解锁。进一步的,所述线性运动装置包括导轨和伺服电机,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从动机构与所述机台之间,所述伺服电机的机身与所述机台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活动端与所述从动机构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台靠近所述上下料单元的一侧的边缘。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固定设置于所述上下料单元和所述从动机构外围的所述机台上。在上述任一种的基础上,所述绕线机构、所述线圈换向装置和所述线夹单元、所述第一主动轴、所述第二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均有4或6组;每组所述第一主动轴以及每组所述第二主动轴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均与每组所述从动轴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相适配。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上下料单元包括两个背向设置的主动轴,其中一个主动轴与从动轴配合进行绕线工作的同时,操作人员可以在另一个主动轴上上下料,使上下料与绕线工作可以同时进行,提高工作效率;2.上下料单元通过上下料旋转机构与机台连接,由上下料旋转机构进行第一主动轴与第二主动轴的工作状态的切换,精确度高,满足绕线的高标准要求,提高良品率;3.绕线机构、线圈换向装置与线夹单元紧密配合,全自动化绕线、切换绕线部位、扯断绕线铜线,节省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左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下料单元;11-第一主动轴;12-第二主动轴;2-上下料旋转机构;3-从动机构;31-从动轴;32-从动轴台;4-线性运动装置;5-机台;6-操作台;7-防护罩;8-线圈换向装置;9-线夹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对本专利技术结构的说明,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简便,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和“第二”,仅为对相同或相似结构,或者起相似功能的对应结构的称谓区分,不是对这些结构重要性的排列,也没有排序、或比较大小、或其他含义。另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结构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思路,联系本方案上下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3所示,一种防抖线圈绕线机,包括机台5以及设置于机台上的绕线机构、线圈换向装置8、线夹单元9、上下料单元1、上下料旋转机构2、从动机构3和线性运动装置4;上下料单元1包括第一主动轴11和第二主动轴12,第一主动轴11与第二主动轴12背向设置;上下料单元1通过上下料旋转机构2与机台5连接,其中,上下料旋转机构2的结构类似于数控车床上刀架的结构,只不过这里的上下料旋转机构2以旋转180°为一个工作行程,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是其他能够精确起到相同作用的结构;从动机构3包括从动轴31和从动轴台32,从动轴31设置于从动轴台32上,从动轴台32通过线性运动装置4与机台5连接,从而实现从动机构3在线性运动装置4上进行图1所示的左右运动;第一主动轴11和第二主动轴12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与从动轴31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相适配,以下将这一位置简称作业位置;无需多言,绕线机构、线圈换向装置8和线夹单元9的位置也均与这一作业位置相适配。结合图1,以第一主动轴11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操作人员将待加工工件固定于第一主动轴11的端头,上下料旋转机构2旋转180°将工件带至作业位置;同时,从动机构3在线性运动装置4的带动下自右向左运动,直至从动轴32从右侧将工件抵住,工件在第一主动轴11和从动轴31的抵压下固定;然后第一主动轴11与从动轴31进行同步转动;绕线机构对工件上需要绕线的位置进行绕线作业;当一个绕线位置绕线完成后,如果导线需要截断的,线夹单元9会自动将其截断,如果无需截断,则线圈换向装置8会直接对工件进行换向;然后继续由绕线机构对工件上其他需要绕线的位置进行绕线作业;如此循环,直至工件上所有需要绕线的位置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抖线圈绕线机,包括机台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绕线机构、线圈换向装置和线夹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下料单元、上下料旋转机构、从动机构和线性运动装置;所述上下料单元包括第一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背向设置;所述上下料单元通过所述上下料旋转机构与所述机台连接;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和从动轴台,所述从动轴设置于所述从动轴台上,所述从动轴台通过所述线性运动装置与所述机台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轴和所述第二主动轴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与所述从动轴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抖线圈绕线机,包括机台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绕线机构、线圈换向装置和线夹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下料单元、上下料旋转机构、从动机构和线性运动装置;所述上下料单元包括第一主动轴和第二主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轴背向设置;所述上下料单元通过所述上下料旋转机构与所述机台连接;所述从动机构包括从动轴和从动轴台,所述从动轴设置于所述从动轴台上,所述从动轴台通过所述线性运动装置与所述机台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轴和所述第二主动轴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与所述从动轴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轴和所述第二主动轴上均设置有从动轴锁定与解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线圈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运动装置包括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化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