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微珠连续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85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微珠连续加热装置。包括由支架支撑的机架台面,在机架台面的中部设有竖直的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两侧分别安装固定有第一外筒体和第二外筒体;在第一外筒体的内腔设有第一热风管道和第二热风管道,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一外筒体的顶壁穿出、下端均由第一外筒体的底壁穿出,在第一热风管道的外侧设有第一螺旋盘管,在第二热风管道的外侧设有第二螺旋盘管,第一螺旋盘管和第二螺旋盘管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一外筒体侧壁的顶部穿出、下端均由第一外筒体侧壁的底部穿出;第二外筒体内部结构与第一外筒体内部相一致;还包括带有热风导入管道的送风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现连续式加工、加热效果均匀且加热升温快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微珠连续加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玻璃微珠的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微珠连续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玻璃微珠是一种用途广泛、性能特殊的新型材料,分为空心玻璃微珠和实心玻璃微珠。产品由硼硅酸盐原料经高科技加工而成,粒度为几微米至几百微米。玻璃微珠产品具有质轻、低导热、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其表面经过特殊处理具有亲油憎水性能,非常容易分散于有机材料体系中。玻璃微珠产品具有如下特性:(1)比重轻体积大。空心玻璃微珠的密度约是传统填充料微粒密度的十几分之一,填充后可大大减轻产品的基重,替代及节省更多的生产用树脂,降低产品成本;(2)具有有机改性表面。空心玻璃微珠润湿分散容易,可填充于大多数热固热塑性树脂中,如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等;(3)高分散、流动性好。由于空心玻璃微珠是微小圆球,在液体树脂中要比片状、针状或不规则形状的填料更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所以充模性能优异。更重要的是这种小微珠是各向同性的,因此不会产生因取向造成不同部位收缩率不一致的弊病,保证了产品的尺寸稳定,不会翘曲;(4)隔热、隔音、绝缘、吸水率低。空心玻璃微珠的内部是稀薄的气体,所以它具有隔音、隔热的特性,是做为各种保温、隔音产品的极佳填充剂。空心玻璃微珠的隔热特性还可用于保护产品经受急热和急冷条件之间交替变化而引起的热冲击。较高的比电阻,极低的吸水率使其可广泛用于加工生产电缆绝缘材料;(5)吸油率低。球体的微粒决定了其有最小的比表面积及低吸油率,使用过程中可大大减少树脂的用量,即使在高添加量的前提下粘度也不会增大很多,大大改善了生产操作条件,可使生产效率提高10%~20%。玻璃微珠的生产工艺为:先将化工原料混合均匀后放入熔炼炉中熔炼,将熔体放料到循环水池中,形成玻璃微珠水淬料,再将玻璃微珠水淬料表面上的水分烘干,烘干后经过破碎机破碎,分级后送入球化化炉内,在自身表面张力作用下成球,成球后需要进行漂选,得到成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玻璃微珠(半成品、中间产品)进行加热升温是较常见的步骤,升温后的玻璃微珠方便进行后续的诸如圆整加工,现有的加热设备一般是对大量的玻璃微珠进行集中加热升温,考虑到玻璃微珠结构的特殊性,集中加热时流动性差,难以保证升温的均匀性,这为后续的进一步加工带来了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现连续式加工、加热效果均匀且加热升温快速的玻璃微珠连续加热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微珠连续加热装置包括由支架支撑的机架台面,在机架台面的中部设有竖直的支撑架,在支撑架的两侧分别安装固定有第一外筒体和第二外筒体;在第一外筒体的内腔设有第一热风管道和第二热风管道,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一外筒体的顶壁穿出、下端均由第一外筒体的底壁穿出,在第一热风管道的外侧设有第一螺旋盘管,在第二热风管道的外侧设有第二螺旋盘管,第一螺旋盘管和第二螺旋盘管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一外筒体侧壁的顶部穿出、下端均由第一外筒体侧壁的底部穿出;在第二外筒体的内腔设有第三热风管道和第四热风管道,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二外筒体的顶壁穿出、下端均由第二外筒体的底壁穿出,在第三热风管道的外侧设有第三螺旋盘管,在第四热风管道的外侧设有第四螺旋盘管,第三螺旋盘管和第四螺旋盘管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二外筒体侧壁的顶部穿出、下端均由第二筒体侧壁的底部穿出;还包括带有第一热风导入管道和第二热风导入管道的送风管道,送风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筒体和第二外筒体两者内腔的底部贯通,第一热风管道、第二热风管道、第三热风管道和第四热风管道四者的下端均与送风管道连接贯通;在第一外筒体和第二外筒体两者侧壁的顶部均设有排风筒。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玻璃微珠连续加热装置,与现有的加热设备和加热方式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两个外筒体并在外筒体内设置热风管道、在热风管道外侧设置螺旋盘管,令从各螺旋盘管螺旋下行的玻璃微珠换热升温。可以将本加热装置设置在玻璃微珠的生产线体中,实现连续式的加热过程。通过将各热风管道设置在外筒体内,令螺旋盘管处于高温环境中,从内侧和外侧受到均匀的热辐射,提升了玻璃微珠加热的效率。与现有的加热方式相比,本技术方案中的玻璃微珠是以相对分散的方式从多个螺旋盘管中旋转下行的,避免了大量玻璃微珠同时在一个位置由于翻动不均匀而导致的受热不均问题。优选地:支撑架为空心管体,上端封口、下端敞口,支撑架的下端贯穿至机架台面的下方构成排料口;第一螺旋盘管、第二螺旋盘管、第三螺旋盘管和第四螺旋盘管四者的下端均与支撑架的管体中下部的内腔贯通。优选地:在送风管道两端的位置、第一热风管道、第二热风管道、第三热风管道和第四热风管道四者的下端均设有风阀。优选地:还包括Y形的中间排风管道,中间排风管道包括两个分管和一个汇总管,两个分管分别与第一外筒体和第二外筒体两者的排风筒对接连接。优选地:还包括Y形的第一排风管道,第一排风管道包括两个分管和一个汇总管,两个分管分别与第一热风管道和第二热风管道的上端对接连接;还包括Y形的第二排风管道,第二排风管道包括两个分管和一个汇总管,两个分管分别与第三热风管道和第四热风管道的上端对接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阀;2、第一热风管道;3、第一外筒体;4、第一螺旋盘管;5、第二热风管道;6、第二螺旋盘管;7、第一排风管道;8、中间排风管道;9、第二排风管道;10、第三螺旋盘管;11、第三热风管道;12、第二外筒体;13、第四螺旋盘管;14、第四热风管道;15、支撑架;16、送风管道;17、机架台面;18、支架;19、第一热风导入管道;20、第二热风导入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见图1,本技术的玻璃微珠连续加热装置由支架18支撑的机架台面17,在机架台面17的中部设有竖直的支撑架15,在支撑架15的两侧分别安装固定有第一外筒体3和第二外筒体12。第一外筒体3和第二外筒体12两者由支撑架15稳定支撑。在第一外筒体3的内腔设有第一热风管道2和第二热风管道5,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一外筒体3的顶壁穿出、下端均由第一外筒体3的底壁穿出。在第一热风管道2的外侧设有第一螺旋盘管4,在第二热风管道5的外侧设有第二螺旋盘管6,第一螺旋盘管4和第二螺旋盘管6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一外筒体3侧壁的顶部穿出、下端均由第一外筒体3侧壁的底部穿出。玻璃微珠经由第一螺旋盘管4和第二螺旋盘管6两者的上端进入,螺旋形下落并受热升温后从第一螺旋盘管4和第二螺旋盘管6两者的下端排出。在第二外筒体12的内腔设有第三热风管道11和第四热风管道14,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二外筒体12的顶壁穿出、下端均由第二外筒体12的底壁穿出。在第三热风管道11的外侧设有第三螺旋盘管10,在第四热风管道14的外侧设有第四螺旋盘管13,第三螺旋盘管10和第四螺旋盘管13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二外筒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微珠连续加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由支架(18)支撑的机架台面(17),在机架台面(17)的中部设有竖直的支撑架(15),在支撑架(15)的两侧分别安装固定有第一外筒体(3)和第二外筒体(12);/n在第一外筒体(3)的内腔设有第一热风管道(2)和第二热风管道(5),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一外筒体(3)的顶壁穿出、下端均由第一外筒体(3)的底壁穿出,在第一热风管道(2)的外侧设有第一螺旋盘管(4),在第二热风管道(5)的外侧设有第二螺旋盘管(6),第一螺旋盘管(4)和第二螺旋盘管(6)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一外筒体(3)侧壁的顶部穿出、下端均由第一外筒体(3)侧壁的底部穿出;在第二外筒体(12)的内腔设有第三热风管道(11)和第四热风管道(14),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二外筒体(12)的顶壁穿出、下端均由第二外筒体(12)的底壁穿出,在第三热风管道(11)的外侧设有第三螺旋盘管(10),在第四热风管道(14)的外侧设有第四螺旋盘管(13),第三螺旋盘管(10)和第四螺旋盘管(13)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二外筒体(12)侧壁的顶部穿出、下端均由第二外筒体(12)侧壁的底部穿出;/n还包括带有第一热风导入管道(19)和第二热风导入管道(20)的送风管道(16),送风管道(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筒体(3)和第二外筒体(12)两者内腔的底部贯通,第一热风管道(2)、第二热风管道(5)、第三热风管道(11)和第四热风管道(14)四者的下端均与送风管道(16)连接贯通;在第一外筒体(3)和第二外筒体(12)两者侧壁的顶部均设有排风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微珠连续加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由支架(18)支撑的机架台面(17),在机架台面(17)的中部设有竖直的支撑架(15),在支撑架(15)的两侧分别安装固定有第一外筒体(3)和第二外筒体(12);
在第一外筒体(3)的内腔设有第一热风管道(2)和第二热风管道(5),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一外筒体(3)的顶壁穿出、下端均由第一外筒体(3)的底壁穿出,在第一热风管道(2)的外侧设有第一螺旋盘管(4),在第二热风管道(5)的外侧设有第二螺旋盘管(6),第一螺旋盘管(4)和第二螺旋盘管(6)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一外筒体(3)侧壁的顶部穿出、下端均由第一外筒体(3)侧壁的底部穿出;在第二外筒体(12)的内腔设有第三热风管道(11)和第四热风管道(14),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二外筒体(12)的顶壁穿出、下端均由第二外筒体(12)的底壁穿出,在第三热风管道(11)的外侧设有第三螺旋盘管(10),在第四热风管道(14)的外侧设有第四螺旋盘管(13),第三螺旋盘管(10)和第四螺旋盘管(13)两者的上端均由第二外筒体(12)侧壁的顶部穿出、下端均由第二外筒体(12)侧壁的底部穿出;
还包括带有第一热风导入管道(19)和第二热风导入管道(20)的送风管道(16),送风管道(1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外筒体(3)和第二外筒体(12)两者内腔的底部贯通,第一热风管道(2)、第二热风管道(5)、第三热风管道(11)和第四热风管道(14)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子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伊比沙玻璃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