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天窗用前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58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天窗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天窗用前框架,针对现有的汽车天窗前框架连接强度一般,且前框架不方便从框架总成上取下,也不便于安装在框架总成上,此外,前框架的排水速度慢,容易发生雨水堆积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架体和位于架体一侧的框架总成,所述架体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插槽,框架总成活动安装在插槽内,插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滚轮,滚轮与框架总成相接触,插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汽车天窗前框架连接稳定,且架体和框架总成之间可以相互安装或拆卸,方便前框架的维修和更换,且不容易发生雨水堆积。

Front frame for car sun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天窗用前框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天窗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天窗用前框架。
技术介绍
天窗的组成有一个电机、带导流板的倾斜和滑动的天窗玻璃和一个遮阳板组成,控制系统在倾斜和滑动模式下,有点动打开的功能,以及在倾斜模式下有点动关闭与防夹保护功能。天窗总成有一个天窗玻璃、一个遮阳板及一个导流板,这些都安装在一个框架上,框架位于顶盖内;然而现有的汽车天窗前框架连接强度一般,且前框架不方便从框架总成上取下,也不便于安装在框架总成上,此外,前框架的排水速度慢,容易发生雨水堆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汽车天窗前框架连接强度一般,且前框架不方便从框架总成上取下,也不便于安装在框架总成上,此外,前框架的排水速度慢,容易发生雨水堆积的缺点,而提出的汽车天窗用前框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汽车天窗用前框架,包括架体和位于架体一侧的框架总成,所述架体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插槽,框架总成活动安装在插槽内,插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滚轮,滚轮与框架总成相接触,插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滚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安装槽的内壁上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底端焊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转动杆的顶端延伸至凹槽内并固定套设有齿轮,凹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齿轮啮合,框架总成插入插槽内,使得框架总成带动滚轮转动,齿轮带动第一齿条滑动,当框架总成滑动到一定位置后,第一齿条滑入卡口内,框架总成挤压移动板,夹持臂将框架总成夹持并固定,即可固定框架总成在架体上的位置,转动转盘即可将框架总成从插槽内取出。优选的,所述框架总成的外侧开设有卡口,第一齿条的一侧滑入卡口内,第一齿条的另一侧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安装有螺杆,螺杆的一端延伸至架体的外侧并焊接有转盘,转盘转动安装在架体上,转盘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可带动第一齿条移出卡口,即可取消对框架总成的固定。优选的,所述架体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转动安装有夹持臂,夹持臂的一侧与框架总成相接触,夹持臂上固定安装有轮齿,插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压簧槽,压簧槽与固定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连接孔,连接孔内滑动安装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轮齿啮合,第二齿条带动夹持臂转动,夹持臂将框架总成夹持并固定。优选的,所述压簧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的顶部焊接有压簧,压簧的顶端焊接在压簧槽的顶部内壁上,移动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斜边座,第二齿条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转动轮,转动轮与斜边座相接触,框架总成挤压移动板,使得移动板在压簧槽内滑动并挤压压簧,移动板带动斜边座移动,斜边座带动第二齿条移动。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转动槽,夹持臂的两侧均焊接有转动块,转动块转动安装在对应的转动槽内,夹持臂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滑垫,防滑垫与框架总成相接触,夹持臂带动转动块在转动槽内转动,可以稳定夹持臂转动时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压簧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辅助槽,移动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辅助块,辅助块滑动安装在对应的辅助槽内,移动板移动时带动辅助块在辅助槽内滑动,可以稳定移动板移动时的位置。优选的,所述架体的一侧开设有环形槽,转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块,移动块与环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架体上开设有导水槽,导水槽的两侧均为开口,转盘带动移动块在环形槽内滑动可以稳定转盘转动时的位置,导水槽可辅助积水流出架体外侧。本技术中,所述汽车天窗用前框架通过架体、插槽、框架总成、滚轮、第一锥齿轮、转动杆、第二锥齿轮、凹槽、齿轮、第一齿条、螺杆、转盘、固定槽、夹持臂、第二齿条、移动板、压簧和斜边座的配合之下,将框架总成插入插槽内,使得框架总成带动滚轮转动,齿轮带动第一齿条滑动,当框架总成滑动到一定位置后,第一齿条滑入卡口内,框架总成挤压移动板,夹持臂将框架总成夹持并固定,即可固定框架总成在架体上的位置,转动转盘即可将框架总成从插槽内取出;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汽车天窗前框架连接稳定,且架体和框架总成之间可以相互安装或拆卸,方便前框架的维修和更换,且不容易发生雨水堆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汽车天窗用前框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汽车天窗用前框架的架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汽车天窗用前框架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汽车天窗用前框架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汽车天窗用前框架的C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架体、2插槽、3框架总成、4滚轮、5第一锥齿轮、6转动杆、7第二锥齿轮、8凹槽、9齿轮、10第一齿条、11螺杆、12转盘、13固定槽、14夹持臂、15第二齿条、16移动板、17压簧、18斜边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5,汽车天窗用前框架,包括架体1和位于架体1一侧的框架总成3,架体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插槽2,框架总成3活动安装在插槽2内,插槽2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滚轮4,滚轮4与框架总成3相接触,插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8,滚轮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5,安装槽的内壁上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底端焊接有第二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7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转动杆6的顶端延伸至凹槽8内并固定套设有齿轮9,凹槽8内滑动安装有第一齿条10,第一齿条10与齿轮9啮合,框架总成3插入插槽2内,使得框架总成3带动滚轮4转动,齿轮9带动第一齿条10滑动,当框架总成3滑动到一定位置后,第一齿条10滑入卡口内,框架总成3挤压移动板16,夹持臂14将框架总成3夹持并固定,即可固定框架总成3在架体1上的位置,转动转盘12即可将框架总成3从插槽2内取出。本技术中,框架总成3的外侧开设有卡口,第一齿条10的一侧滑入卡口内,第一齿条10的另一侧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安装有螺杆11,螺杆11的一端延伸至架体1的外侧并焊接有转盘12,转盘12转动安装在架体1上,转盘12带动螺杆11转动,螺杆11可带动第一齿条10移出卡口,即可取消对框架总成3的固定。本技术中,架体1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13,固定槽13内转动安装有夹持臂14,夹持臂14的一侧与框架总成3相接触,夹持臂14上固定安装有轮齿,插槽2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压簧槽,压簧槽与固定槽13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连接孔,连接孔内滑动安装有第二齿条15,第二齿条15与轮齿啮合,第二齿条15带动夹持臂14转动,夹持臂14将框架总成3夹持并固定。本技术中,压簧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16,移动板16的顶部焊接有压簧17,压簧17的顶端焊接在压簧槽的顶部内壁上,移动板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斜边座18,第二齿条15的一侧转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天窗用前框架,包括架体(1)和位于架体(1)一侧的框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插槽(2),框架总成(3)活动安装在插槽(2)内,插槽(2)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滚轮(4),滚轮(4)与框架总成(3)相接触,插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8),滚轮(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5),安装槽的内壁上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底端焊接有第二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7)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转动杆(6)的顶端延伸至凹槽(8)内并固定套设有齿轮(9),凹槽(8)内滑动安装有第一齿条(10),第一齿条(10)与齿轮(9)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天窗用前框架,包括架体(1)和位于架体(1)一侧的框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插槽(2),框架总成(3)活动安装在插槽(2)内,插槽(2)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安装有滚轮(4),滚轮(4)与框架总成(3)相接触,插槽(2)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凹槽(8),滚轮(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5),安装槽的内壁上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6),转动杆(6)的底端焊接有第二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7)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转动杆(6)的顶端延伸至凹槽(8)内并固定套设有齿轮(9),凹槽(8)内滑动安装有第一齿条(10),第一齿条(10)与齿轮(9)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天窗用前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3)的外侧开设有卡口,第一齿条(10)的一侧滑入卡口内,第一齿条(10)的另一侧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安装有螺杆(11),螺杆(11)的一端延伸至架体(1)的外侧并焊接有转盘(12),转盘(12)转动安装在架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天窗用前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13),固定槽(13)内转动安装有夹持臂(14),夹持臂(14)的一侧与框架总成(3)相接触,夹持臂(14)上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祖高柳志豪张铁军杨志刚宋万锋王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马斯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