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24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左端焊接固定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筛网,所述箱体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箱体右下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输料罐,所述输料罐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输料罐右端上部焊接固定有输料槽,所述输料槽下侧放置有槽体,该设计使用方便,便于通过筛网进行过滤,便于对土壤和药剂均匀混合,通过喷头进行喷洒营养液和水,通过放置板对土壤放置,便于植株进行种植,便于对土壤进行修复,可靠性高。

A device for remediation of polluted soil by microorganism plant comb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
本技术是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属于土壤修复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现有技术中,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较为简单,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所以急需一种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通过筛网进行过滤,便于对土壤均匀混合,通过喷头进行喷洒营养液和水,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左端焊接固定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筛网,所述箱体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箱体右下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输料罐,所述输料罐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输料罐右端上部焊接固定有输料槽,所述输料槽下侧放置有槽体,所述槽体内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下端焊接固定有支撑杆,所述箱体内壁固定有喷头,所述喷头设置在放置板上侧,所述箱体外侧缠绕固定有水管,所述喷头与水管相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斗内右端焊接固定有挡板,所述筛网右部与挡板相接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上端固定有电机一,所述输料罐上端固定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一下端输出轴与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下端输出轴与螺旋杆固定连接,所述箱体上端左部固定有添加管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槽体右侧设有水箱,所述水箱内固定有水泵,所述水箱上端固定有添加管二,所述水泵上端连接有导管。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板设有三组,所述支撑杆设有十二组,十二组所述支撑杆分别固定在放置板下端四个拐角处,三组所述放置板叠加放置在槽体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喷头设有四组以上,四组以上所述喷头分别设置在放置板上侧的槽体内,所述水管设有四组,四组所述水管均与导管相连通,所述槽体侧面开设有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因添加了进料斗、筛网、搅拌杆、箱体、输料罐、螺旋杆、输料槽、喷头、槽体、放置板、支撑杆、水管、导管以及水箱,该设计使用方便,便于通过筛网进行过滤,便于对土壤和药剂均匀混合,通过喷头进行喷洒营养液和水,通过放置板,便于对土壤进行修复,可靠性高,解决了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较为简单,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通过筛网进行过滤,便于对土壤均匀混合,通过喷头进行喷洒营养液和水,可靠性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中槽体的主视示意图;图中:1-进料斗、2-筛网、3-搅拌杆、4-箱体、5-输料罐、6-螺旋杆、7-输料槽、8-喷头、9-槽体、10-放置板、11-支撑杆、12-水管、13-导管、14-水箱。具体实施方式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技术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技术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箱体4,箱体4左端焊接固定有进料斗1,进料斗1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筛网2,箱体4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杆3,箱体4右下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输料罐5,输料罐5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旋杆6,输料罐5右端上部焊接固定有输料槽7,输料槽7下侧放置有槽体9,槽体9内放置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下端焊接固定有支撑杆11,箱体4内壁固定有喷头8,喷头8设置在放置板10上侧,箱体4外侧缠绕固定有水管12,喷头8与水管12相连接,首先将污染的土壤通入进料斗1内,通过筛网2对土壤内杂物进行过滤,然后进入箱体4内,然后通过添加管一,添加微生物菌剂和药剂,然后运行电机一,电机一带动搅拌杆3进行转动,将土壤与药剂均匀混合,然后再运行电机二,电机二带动螺旋杆6进行转动,将土壤输送至槽体9内,输送一定量后,将该部分土壤种植植株,然后将放置一组放置板10,再输送一定量的土壤,在该部分土壤上再次种植植株,依次操作,通过添加管二,定期向水箱14内添加营养液和清水,并通过喷头8喷洒至土壤内,通过微生物以及植株联合对土壤进行修复,使用方便,便于通过筛网2进行过滤,便于对土壤和药剂均匀混合,通过喷头8进行喷洒营养液和水,通过放置板10对土壤放置,便于植株进行种植,便于对土壤进行修复,可靠性高。进料斗1内右端焊接固定有挡板,筛网2右部与挡板相接触,通过挡板,便于对筛网2进行限位。箱体4上端固定有电机一,输料罐5上端固定有电机二,电机一下端输出轴与搅拌杆3固定连接,电机二下端输出轴与螺旋杆6固定连接,箱体4上端左部固定有添加管一,通过电机一,便于带动搅拌杆3进行转动,进而便于使土壤与药剂进行混合,通过电机二,便于带动螺旋杆6进行转动,进而便于输送,通过添加管一,便于添加药剂。槽体9右侧设有水箱14,水箱14内固定有水泵,水箱14上端固定有添加管二,水泵上端连接有导管13,通过水箱14和水泵,便于喷洒水和营养液,便于微生物和植株进行生长,进而便于对土壤进行修复。放置板10设有三组,支撑杆11设有十二组,十二组支撑杆11分别固定在放置板10下端四个拐角处,三组放置板10叠加放置在槽体9内,便于提高修复效率。喷头8设有四组以上,四组以上喷头8分别设置在放置板10上侧的槽体9内,水管12设有四组,四组水管12均与导管13相连通,槽体9侧面开设有通孔,通过喷洒效果,通过通孔,便于空气流动。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技术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箱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左端焊接固定有进料斗(1),所述进料斗(1)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筛网(2),所述箱体(4)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杆(3),所述箱体(4)右下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输料罐(5),所述输料罐(5)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旋杆(6),所述输料罐(5)右端上部焊接固定有输料槽(7),所述输料槽(7)下侧放置有槽体(9),所述槽体(9)内放置有放置板(10),所述放置板(10)下端焊接固定有支撑杆(11),所述箱体(4)内壁固定有喷头(8),所述喷头(8)设置在放置板(10)上侧,所述箱体(4)外侧缠绕固定有水管(12),所述喷头(8)与水管(1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包括箱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左端焊接固定有进料斗(1),所述进料斗(1)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筛网(2),所述箱体(4)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搅拌杆(3),所述箱体(4)右下端通过连接管连接有输料罐(5),所述输料罐(5)内通过轴承连接有螺旋杆(6),所述输料罐(5)右端上部焊接固定有输料槽(7),所述输料槽(7)下侧放置有槽体(9),所述槽体(9)内放置有放置板(10),所述放置板(10)下端焊接固定有支撑杆(11),所述箱体(4)内壁固定有喷头(8),所述喷头(8)设置在放置板(10)上侧,所述箱体(4)外侧缠绕固定有水管(12),所述喷头(8)与水管(1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1)内右端焊接固定有挡板,所述筛网(2)右部与挡板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上端固定有电机一,所述输料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雁冰徐后龙张盼飞高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惠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