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270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属于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领域,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可以通过仿生植物根系的吸水方式,在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上预埋有伪根系修复棒,在土壤深处生长展开后将植物根系的吸水特点逆反变为排水特点,从而将预先制备好的微生物复合修复剂向土壤内大范围的均匀释放,直接快速的到达修复部位展开多类重金属修复,利用生物手段有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具体体现在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钝化和隔离同步起效,还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平衡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且显著提高修复速度及修复效果。

A root like remediation method for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污染修复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人类活动(矿产开采、金属冶炼、生活废水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极大的加速了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使环境中的重金属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加大了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当进入环境中的重金属超过其在环境中的容量时,即可导致重金属污染的发生。重金属污染物为持久性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难以消除。重金属具有化学活动性强、迁移性大、毒性持久等特点,在环境中很难降解,其在土壤中的积累、迁移不仅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功能变化,还能够抑制作物根系作用和光合作用,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更重要的是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迁移到人体内,在人体中慢慢积累,引起人体慢性重金属中毒,导致肾脏、肝脏、肺部、骨骼、生殖器官、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目前,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主要分为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物理化学修复和农业工程修复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原料准备,制备可以修复多类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复合修复剂;/n修复土壤预处理,对待修复土壤进行表面破碎处理,并剔除大块异物,表面平整后均匀洒水,每天分早中晚各洒一次,洒水处理时间持续10-15天;/n预埋伪根系修复棒,根据待修复土壤的面积和深度挖坑,且保持每10平方米的待修复土壤上挖有不少于4个预埋坑,每个预埋坑竖直埋入一个伪根系修复棒,回填夯实;/n伪根系修复棒开始修复,在伪根系修复棒生长展开后,补充步骤一中的微生物复合修复剂,对待修复土壤进行重金属修复;/n洒水促进修复,每天均匀洒水一次至伪根系修复棒修复结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准备,制备可以修复多类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复合修复剂;
修复土壤预处理,对待修复土壤进行表面破碎处理,并剔除大块异物,表面平整后均匀洒水,每天分早中晚各洒一次,洒水处理时间持续10-15天;
预埋伪根系修复棒,根据待修复土壤的面积和深度挖坑,且保持每10平方米的待修复土壤上挖有不少于4个预埋坑,每个预埋坑竖直埋入一个伪根系修复棒,回填夯实;
伪根系修复棒开始修复,在伪根系修复棒生长展开后,补充步骤一中的微生物复合修复剂,对待修复土壤进行重金属修复;
洒水促进修复,每天均匀洒水一次至伪根系修复棒修复结束;
取样检测,修复时长到达2-3个月后进行取样检测,若重金属含量降低至要求值,完成伪根系修复棒的干扰修复,进行步骤七;若重金属含量未降低至要求值,继续重复步骤四、五;
植物自然修复,回收伪根系修复棒后,直接在预埋坑内种植重金属富集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复合修复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计的组分:微生物菌剂10-25份、腐化有机质10-25份、有机硅肥10-25份、5-10份硅酸钙、尿素10-30份、磷酸二氢铵10-15份、天然磷矿粉10-20份和氨基酸3-8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化有机质通过秸秆、枯枝、落叶、田边杂草和鱼塘污泥均匀混合进行堆肥,在ph5-6、温度25-30℃的环境下好氧发酵5-10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仿根系式修复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姜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锦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