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露天矿排弃物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露天矿污染治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露天矿排弃物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露天矿重金属污染治理以生态学、采矿学、土壤学、细菌学、生物学、环境工程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重金属污染地区有不同的方法。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常用的修复措施有工程措施、物理化学修复、农业生态修复、微生物修复等。矿区工程修复对污染的土壤要进行堆放或处理,在矿区实施往往效果不理想,土壤的实施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矿区物理化学修复实施复杂、治理费用高,重金属容易再度活化。矿区农业生态修复是虽然易操作、费用较低,但是缺点是周期长、效果不显著。矿区微生物修复投资费用低、绿色生态、经济有效,但微生物遗传稳定性差、易受重金属浓度与外界因素(如温度、pH、无机盐浓度)等其它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因此,矿区微生物修复中提供给微生物合适的外界条件,可以很有效的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露天矿排弃物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露天矿排弃土场中由下至上依次铺设隔水层(6)、含水层(5)、排弃物重金属污染层(2)、表土层(1),在排弃物重金属污染层(2)中设置菌种层(4),菌种层(4)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孔隙薄膜(3),菌种层(4)内设置网格板(16),网格板(16)通过输送管(8)与地面上的加压泵房(9)连通,加压泵房(9)通过制菌控制阀(10)和调节控制阀(13)分别与制菌池(11)和调节池(14)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露天矿排弃物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露天矿排弃土场中由下至上依次铺设隔水层(6)、含水层(5)、排弃物重金属污染层(2)、表土层(1),在排弃物重金属污染层(2)中设置菌种层(4),菌种层(4)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孔隙薄膜(3),菌种层(4)内设置网格板(16),网格板(16)通过输送管(8)与地面上的加压泵房(9)连通,加压泵房(9)通过制菌控制阀(10)和调节控制阀(13)分别与制菌池(11)和调节池(1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排弃物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层(6)由黏土碾压形成,铺设厚度为3~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露天矿排弃物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水层(5)由砂土或砾石组成,铺设厚度为5~10m。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韩流,舒继森,尚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