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技术介绍
尾矿废弃地,又称尾矿库,是金属矿山最常见并且最难治理的废弃地裸地,它不仅自身重金属污染严重,也是持久的重金属污染源。尾矿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随雨水和扬尘扩散,污染周边土壤、水体和大气,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甚至威胁到当地人民的健康。其中铅锌矿区土壤中Pb、Zn污染严重,Cd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限量值(0.60mg/kg),造成严重污染,且Cd因具有高毒性、非生物降解性和潜在致癌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铅超标能够导致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其生殖功能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进而会导致出现多种异常情况。环境中的铅污染来源于含铅矿企业排放出来三废,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尾砂。Zn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如果人体锌的摄入量过多会引起恶心、昏迷、肠功能失调、腹泻等不良后果。植被修复如CN201510054146.9一种利用溶解性有机质强化植物修复土壤铅和镉的方法,但周期较长,且质量难以控制。化学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铅镉复合污染的土壤,采用吸附固化、微生物修复的联合修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1)在作物播种前,按照7-13kg/亩的量向土壤撒入吸附剂,6-10kg/亩的量向土壤撒入钝化剂,同时按照30-35kg/亩的量喷洒水,然后深翻5-8cm,放置10-15天;/n2)按照5-8kg/亩的量向土壤撒入复合菌制剂,浅翻3-5cm,然后按照3-7kg/亩的量向土壤喷洒成膜液,放置10-15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铅镉复合污染的土壤,采用吸附固化、微生物修复的联合修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在作物播种前,按照7-13kg/亩的量向土壤撒入吸附剂,6-10kg/亩的量向土壤撒入钝化剂,同时按照30-35kg/亩的量喷洒水,然后深翻5-8cm,放置10-15天;
2)按照5-8kg/亩的量向土壤撒入复合菌制剂,浅翻3-5cm,然后按照3-7kg/亩的量向土壤喷洒成膜液,放置10-15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按如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椰壳粉20-32份、花生壳粉14-19份、小麦壳粉17-25份、硅藻粉7-13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椰壳粉、花生壳粉、小麦壳粉混合后,加入到水溶液中进行超声波活化后,放入反应器中加入硅藻粉,升温至300-350℃,进行热解炭化反应30-45min,得到吸附剂;所述超声波活化的工作条件为:固液比为1g:(3-5)mL,活化温度为50-55℃,活化时间为20-30min,超声波频率为35-45kHz。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剂按如下重量份原料组成:粉煤灰2-4份、羟基磷灰石4-8份、微晶纤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昌萍,杨宝平,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市万山区植保植检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