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47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包括智能车本体,所述智能车本体的顶部一侧焊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铰接有天线,智能车本体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动槽,第一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丝杆,丝杆的顶端延伸至智能车本体的上方并与天线的底部相铰接,丝杆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板,第一转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限位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限位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用性高,通过第一转轴和丝杆,方便调节天线的角度,并且通过散热叶片和散热孔,对主控板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
技术介绍
智能车是电子计算机等最新科技成果与现代汽车工业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教学用的智能车通常包括车身、遥控器、接收器及车轮等,内部由可编程的主控板进行控制小车的前进、左转、右转等运动;车身一般为金属或者塑胶材料制成,车轮通常为橡胶,目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通过设置天线来收发无线电信号,但是不便于调节天线的角度,并且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都会设置主控板用来编写程序,但是主控板长期工作中温度较高,不便于对其进行散热,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包括智能车本体,智能车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可编写程序的主控板,所述智能车本体的顶部一侧焊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铰接有天线,智能车本体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动槽,第一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丝杆,丝杆的顶端延伸至智能车本体的上方并与天线的底部相铰接,丝杆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板,第一转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限位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限位槽内,智能车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与第一转动槽相连通,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板,滑动板位于第一转轴的一侧,第一转轴的外侧安装有齿轮,滑动板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安装有齿条,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智能车本体上设有与滑动槽相连通的放置腔,放置板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主控板,放置板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散热孔,放置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转动槽,第二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滑动板靠近第二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第一连接绳远离滑动板的一端绕设于第二转轴上,第二转轴的外侧还绕设有位于第一连接绳上方的第二连接绳,第二转轴的外侧焊接有多个散热叶片,放置腔远离滑动板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横槽,横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定位槽,两个定位槽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定位板,定位板靠近滑动板的一侧顶部和一侧底部均焊接有弹簧,弹簧远离定位板的一侧焊接于定位槽的一侧内壁上,第二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定位板上,智能车本体的一侧焊接有放置板,放置板的顶部开设有竖孔,竖孔内滑动安装有固定板,滑动板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板与固定槽相卡装。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侧壁上安装有密封圈,且固定板与密封圈的内侧滑动连接。优选的,两个限位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限位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散热叶片的数量为四到六个,且四到六个散热叶片呈环形排布。优选的,所述滑动板远离第二转轴的一侧延伸至滑动槽的外侧并焊接有把手,且把手上设有防滑螺纹。优选的,位于第一转动槽内的第一转轴的外侧安装有第一滑块,第一转动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一环形滑轨,且第一滑块与第一环形滑轨滑动连接。优选的,位于第二转动槽内的第二转轴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二转动槽的内壁上设有第二环形滑轨,且第二滑块与第二环形滑轨滑动连接。优选的,位于放置腔一侧内壁上的散热孔的数量至少为八个。优选的,所述智能车本体的底部滚动安装有四个万向轮,位于前侧的两个万向轮上安装有转向结构。优选的,所述主控板上设有无线接收芯片,主控板通过无线接收芯片无线连接有IOSPAD或AndroidPAD等,主控板上还设有USB接口,主控板通过USB接口有线连接有P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智能车本体、支撑板、天线、第一转轴、螺纹槽、丝杆、限位板、限位槽、滑动板、齿轮和齿条相配合,拉动把手,把手带动滑动板进行滑动,滑动板上的齿条与第一转轴上的齿轮相啮合,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第一转轴带动螺纹槽进行转动,螺纹槽与丝杆螺纹连接,带动丝杆进行移动,丝杆通过限位板进行移动,丝杆带动天线进行转动,方便调节天线的角度;(2)、通过放置腔、主控板、散热孔、第二转动槽、第二转轴、第一连接绳、第二连接绳、散热叶片、横槽、定位槽、定位板、弹簧、放置板、竖孔、固定板和固定槽相配合,滑动板同时带动第一连接绳进行移动,第一连接绳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第二转轴带动散热叶片进行转动,散热叶片对主控板进行散热,第二转轴同时带动第二连接绳进行移动,第二连接绳带动定位板进行移动,定位板挤压弹簧,弹簧的存在可以使得第一连接绳能够重新绕设于第二转轴上。本专利技术实用性高,通过第一转轴和丝杆,方便调节天线的角度,并且通过散热叶片和散热孔,对主控板进行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的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的D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智能车本体、2支撑板、3天线、4第一转动槽、5第一转轴、6螺纹槽、7丝杆、8限位板、9限位槽、10滑动槽、11滑动板、12齿轮、13齿条、14放置腔、15主控板、16散热孔、17第二转动槽、18第二转轴、19第一连接绳、20第二连接绳、21散热叶片、22横槽、23定位槽、24定位板、25弹簧、26放置板、27竖孔、28固定板、29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参照图1-5,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包括智能车本体1,智能车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可编写程序的主控板,智能车本体1的顶部一侧焊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铰接有天线3,智能车本体1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动槽4,第一转动槽4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6,螺纹槽6内螺纹连接有丝杆7,丝杆7的顶端延伸至智能车本体1的上方并与天线3的底部相铰接,丝杆7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板8,第一转动槽4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9,两个限位板8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限位槽9内,智能车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10,滑动槽10与第一转动槽4相连通,滑动槽10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板11,滑动板11位于第一转轴5的一侧,第一转轴5的外侧安装有齿轮12,滑动板11靠近第一转轴5的一侧安装有齿条13,齿轮12与齿条13相啮合,智能车本体1上设有与滑动槽10相连通的放置腔14,放置板14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主控板15,放置板14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散热孔16,放置腔14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转动槽17,第二转动槽17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18,滑动板11靠近第二转轴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19,第一连接绳19远离滑动板11的一端绕设于第二转轴18上,第二转轴18的外侧还绕设有位于第一连接绳19上方的第二连接绳20,第二转轴18的外侧焊接有多个散热叶片21,放置腔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包括智能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车本体(1)的顶部一侧焊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铰接有天线(3),智能车本体(1)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动槽(4),第一转动槽(4)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6),螺纹槽(6)内螺纹连接有丝杆(7),丝杆(7)的顶端延伸至智能车本体(1)的上方并与天线(3)的底部相铰接,丝杆(7)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板(8),第一转动槽(4)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9),两个限位板(8)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限位槽(9)内,智能车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10),滑动槽(10)与第一转动槽(4)相连通,滑动槽(10)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板(11),滑动板(11)位于第一转轴(5)的一侧,第一转轴(5)的外侧安装有齿轮(12),滑动板(11)靠近第一转轴(5)的一侧安装有齿条(13),齿轮(12)与齿条(13)相啮合,智能车本体(1)上设有与滑动槽(10)相连通的放置腔(14),放置板(14)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主控板(15),放置板(14)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散热孔(16),放置腔(14)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转动槽(17),第二转动槽(17)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18),滑动板(11)靠近第二转轴(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19),第一连接绳(19)远离滑动板(11)的一端绕设于第二转轴(18)上,第二转轴(18)的外侧还绕设有位于第一连接绳(19)上方的第二连接绳(20),第二转轴(18)的外侧焊接有多个散热叶片(21),放置腔(14)远离滑动板(1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横槽(22),横槽(22)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定位槽(23),两个定位槽(23)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定位板(24),定位板(24)靠近滑动板(11)的一侧顶部和一侧底部均焊接有弹簧(25),弹簧(25)远离定位板(24)的一侧焊接于定位槽(23)的一侧内壁上,第二连接绳(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定位板(24)上,智能车本体(1)的一侧焊接有放置板(26),放置板(26)的顶部开设有竖孔(27),竖孔(27)内滑动安装有固定板(28),滑动板(11)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29),固定板(28)与固定槽(29)相卡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教学的可编程智能车,包括智能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车本体(1)的顶部一侧焊接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部铰接有天线(3),智能车本体(1)的顶部另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动槽(4),第一转动槽(4)内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6),螺纹槽(6)内螺纹连接有丝杆(7),丝杆(7)的顶端延伸至智能车本体(1)的上方并与天线(3)的底部相铰接,丝杆(7)的两侧均焊接有限位板(8),第一转动槽(4)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9),两个限位板(8)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限位槽(9)内,智能车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10),滑动槽(10)与第一转动槽(4)相连通,滑动槽(10)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板(11),滑动板(11)位于第一转轴(5)的一侧,第一转轴(5)的外侧安装有齿轮(12),滑动板(11)靠近第一转轴(5)的一侧安装有齿条(13),齿轮(12)与齿条(13)相啮合,智能车本体(1)上设有与滑动槽(10)相连通的放置腔(14),放置板(14)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主控板(15),放置板(14)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散热孔(16),放置腔(14)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转动槽(17),第二转动槽(17)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18),滑动板(11)靠近第二转轴(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绳(19),第一连接绳(19)远离滑动板(11)的一端绕设于第二转轴(18)上,第二转轴(18)的外侧还绕设有位于第一连接绳(19)上方的第二连接绳(20),第二转轴(18)的外侧焊接有多个散热叶片(21),放置腔(14)远离滑动板(1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横槽(22),横槽(22)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定位槽(23),两个定位槽(23)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定位板(24),定位板(24)靠近滑动板(11)的一侧顶部和一侧底部均焊接有弹簧(25),弹簧(25)远离定位板(24)的一侧焊接于定位槽(23)的一侧内壁上,第二连接绳(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定位板(24)上,智能车本体(1)的一侧焊接有放置板(26),放置板(26)的顶部开设有竖孔(27),竖孔(27)内滑动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治林练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陀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