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121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该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发动机油道、曲轴及油底壳,沿曲轴的首端到末端方向在每个曲轴的主轴颈上均套设有一个主轴承瓦,每个主轴承瓦分别连通于发动机油道和油底壳,在位于相邻两个主轴颈之间的曲轴的连杆颈上均套设有一个连杆瓦,连杆瓦的一端连通于与其相邻的且靠近首端的主轴承瓦,另一端连通于油底壳,流经每个主轴承瓦内润滑油的流速均相同。该发动机润滑系统中位于末端主轴瓦内润滑油的阻力与其他主轴瓦内润滑油的阻力相同,用于降低末端主轴瓦和与其相对应的主轴颈之间的摩擦热,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

An engine lubricating system and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的曲轴为气缸体中的主要旋转部件,曲轴承接连杆的上下往复作用力,并将其转化为循环旋转运动,以驱动发动机上其他附件工作。在曲轴上设置有主轴颈和连杆颈两个重要部位,主轴颈与主轴瓦配合,连杆颈与连杆瓦配合。对于高强化高可靠性要求的大功率发动机,发动机的主轴瓦和连杆瓦在材料不断升级的同时,轴瓦的宽度也逐渐增大。随着发动机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寿命的逐渐增长,对发动机主轴瓦、连杆瓦等运动摩擦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图1所示,根据V型发动机自身结构特点,如果将安装在同一个连杆径上两个连杆瓦定义成一个连杆瓦,则主轴瓦的数量比连杆瓦的数量多一个。发动机的各主轴承上瓦通过内设油道与发动机主(副)油道相连通,在主轴承上瓦设计油槽,曲轴的主轴颈内设置有贯通油道,使发动机主轴承下瓦实时与主轴承上瓦的油道连通,以达到润滑和冷却的目的,然后经过主轴承下瓦的润滑油从曲轴和主轴承下瓦之间的间隙中流出,回流入油底壳内。同时,为了给连杆瓦提供润滑油进行冷却和润滑,在曲轴内开设有润滑油道,润滑油道连通于连杆瓦与主轴承上瓦、主轴承下瓦之间的贯通油道,经过连杆瓦的润滑油从连杆颈和连杆瓦之间的间隙中流出,流入油底壳。流入主轴承上瓦的润滑油流速由流经通道的最小间隙决定,即主轴承下瓦和主轴颈之间的间隙及连杆瓦和曲轴连杆颈之间的间隙,两者相加的和决定。但对于末端的主轴承上瓦和主轴承下瓦而言,由于没有相应的连杆瓦润滑需求,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润滑油道,末端的主轴承下瓦和曲轴主轴颈间隙决定润滑油流速,使得润滑油阻力大,导致末端的主轴承下瓦处的润滑油流速较其它主轴承下瓦处急剧下降。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增加、功率密度加强,末端的主轴承上瓦和末端的主轴承下瓦产生的摩擦热也随着增加提升,由于摩擦热导致的温升显著高于其它主轴承下瓦,极易出现润滑油老化,导致粘连故障,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降低位于末端主轴承瓦内润滑油阻力,增强末端主轴承瓦的冷却和润滑效果,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发动机油道、曲轴及油底壳,沿所述曲轴的首端到末端方向,所述曲轴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主轴颈,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轴颈之间均设有一个连杆颈,在每个所述主轴颈上均套设有一个主轴承瓦,每个所述主轴承瓦分别连通于所述发动机油道和所述油底壳,在每个所述连杆颈上均套设有一个连杆瓦,所述连杆瓦的一端连通于与其相邻的且靠近首端的所述主轴承瓦,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油底壳,流经每个所述主轴承瓦内润滑油的流速均相同。作为优选,在所述曲轴内开设有泄压油道,所述泄压油道的一端连通于位于末端的所述主轴承瓦,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油底壳,其中,所述位于末端的所述主轴承瓦为未与所述连杆瓦相连通的所述主轴承瓦。作为优选,所述泄压油道的体积与所述连杆瓦和所述连杆颈之间的间隙体积相同。作为优选,所述泄压油道的内径d和长度L满足的公式为:d2*L=H*(d2-dw2);其中,H为所述连杆瓦的宽度,d为所述连杆瓦的内径,dw为所述连杆颈的外径。作为优选,在所述曲轴内开设有降压油道,所述降压油道的一端连通于位于末端的所述主轴承瓦,另一端连通于与末端所述主轴承瓦相邻的所述连杆瓦。作为优选,在所述曲轴内开设有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连杆瓦,另一端连通于与所述连杆瓦相邻的且靠近首端的所述主轴承瓦。作为优选,所述降压油道的内径与所述润滑油道的内径相同,所述降压油道的长度与所述润滑油道的内径长度。作为优选,所述主轴承瓦包括主轴承上瓦和主轴承下瓦,所述主轴承上瓦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主轴承下瓦以形成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所述曲轴的主轴颈穿设,在所述主轴承上瓦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连通油道和油槽,所述连通油道连通于所述发动机油道,所述油槽连通于所述主轴承下瓦。作为优选,在所述曲轴的主轴颈内开设有贯通油道,所述贯通油道分别连通于所述油槽和与其相对应的所述主轴承下瓦及与所述主轴承下瓦相邻的且靠近末端的所述连杆瓦。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通过设置流经每个主轴承瓦内润滑油的流速均相同,使得位于末端主轴瓦内润滑油的阻力与其他主轴瓦内润滑油的阻力相同,用于降低末端主轴瓦和与其相对应的主轴颈之间的摩擦热,以避免因末端主轴瓦产生摩擦热高于其他主轴瓦产生的摩擦热而导致润滑油老化和粘连故障,从而保证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延长了发动机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该发动机可以降低位于末端主轴承瓦内润滑油阻力,减少润滑油老化的情况,增强末端主轴承瓦的冷却和润滑效果,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润滑系统一种形式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泄压油道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润滑系统另一种形式的示意图。图中:1、发动机油道;2、油底壳;3、主轴承瓦;4、连杆瓦;5、泄压油道;6、降压油道;7、润滑油道;8、连通油道;9、贯通油道;31、主轴承上瓦;32、主轴承下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适用于发动机曲轴的润滑和冷却。如图2所示,该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发动机油道1、曲轴及油底壳2,发动机油道1具体可以为发动机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发动机油道(1)、曲轴及油底壳(2),沿所述曲轴的首端到末端方向,所述曲轴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主轴颈,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轴颈之间均设有一个连杆颈,在每个所述主轴颈上均套设有一个主轴承瓦(3),每个所述主轴承瓦(3)分别连通于所述发动机油道(1)和所述油底壳(2),在每个所述连杆颈上均套设有一个连杆瓦(4),所述连杆瓦(4)的一端连通于与其相邻的且靠近首端的所述主轴承瓦(3),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油底壳(2),其特征在于,流经每个所述主轴承瓦(3)内润滑油的流速均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发动机油道(1)、曲轴及油底壳(2),沿所述曲轴的首端到末端方向,所述曲轴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主轴颈,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主轴颈之间均设有一个连杆颈,在每个所述主轴颈上均套设有一个主轴承瓦(3),每个所述主轴承瓦(3)分别连通于所述发动机油道(1)和所述油底壳(2),在每个所述连杆颈上均套设有一个连杆瓦(4),所述连杆瓦(4)的一端连通于与其相邻的且靠近首端的所述主轴承瓦(3),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油底壳(2),其特征在于,流经每个所述主轴承瓦(3)内润滑油的流速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内开设有泄压油道(5),所述泄压油道(5)的一端连通于位于末端的所述主轴承瓦(3),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油底壳(2),其中,所述位于末端的所述主轴承瓦(3)为未与所述连杆瓦(4)相连通的所述主轴承瓦(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油道(5)的体积与所述连杆瓦(4)和所述连杆颈之间的间隙体积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油道(5)的内径d和长度L满足的公式为:d2*L=H*(d2-dw2);其中,H为所述连杆瓦(4)的宽度,d为所述连杆瓦(4)的内径,dw为所述连杆颈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轴内开设有降压油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山傅晓磊朱杨魏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