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203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框架、若干提升机构和两块载车板,安装板均连接有限制载车板位置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和限位弹簧,安装板远离框架的端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和限位弹簧均置于限位槽内,限位块远离框架的端面开设有限位楔形面,限位楔形面下端朝向框架方向倾斜,限位楔形面与载车板抵接,限位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靠近框架的端面抵接,限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槽靠近框架的端面抵接,载车板上端均开设有四个限制车轮位置的防脱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合理,利用限位块对载车板的位置进行限定,同时利用防脱槽使车辆在载车板倾斜的情况下不会与载车板脱离。

A mechanical stereo ga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
本专利技术属于立体车库,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均汽车占有量不断增加,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的居住空间越来越小,几乎没有多少可供停车的位置,为了适应停车的需要,人们开始大量使用双层的立体车库,以解决车位不足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4326631U公开的一种停车平稳的双层立体停车位,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移动导轨总成、左支撑总成、中支撑总成、行走腿、行走总成、右支撑总成、机械缓冲、提升导轨总成、转动机构、提升油缸、提升架和载车板;所述中支撑总成连接行走腿和右支撑总成,右支撑总成固定在行走总成上;所述机械缓冲固定在行走总成上;所述提升导轨总成由两根相互平行的导轨单体组成,导轨单体的上端连接转动机构,下端连接行走总成;所述提升油缸固定在提升导轨总成内;所述提升架滑动安装在提升导轨总成上;所述载车板固定在提升架上。上述方案在提升载车板时依靠钢索进行,由于采用的钢索,一但钢索断裂或者钢索驱动设备发生故障,就会导致载车板上的车辆下坠,容易对人员造成伤害,也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使载车板连接的钢索断裂之后,载车板上的车辆不易发生坠落,减少经济的损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包括框架、设置于框架上端的若干提升机构和用于承载车辆的两块载车板,所述提升机构下端与载车板连接,两块所述载车板之间通过钢丝索连接,所述框架设置有若干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均连接有限制载车板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与安装板滑移连接的限位块和驱动限位块朝向框架移动的限位弹簧,所述安装板远离框架的端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和限位弹簧均置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远离框架的端面开设有限位楔形面,所述限位楔形面下端朝向框架方向倾斜,所述限位楔形面与载车板抵接,所述限位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靠近框架的端面抵接,所述限位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槽靠近框架的端面抵接,所述载车板上端均开设有四个限制车轮位置的防脱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载车板连接的某一条钢索断裂之后,利用限位块对载车板的位置进行限定,使载车板不会掉落,同时利用防脱槽使车辆在载车板倾斜的情况下不会与载车板脱离,从而减少了车辆从载车板上掉落的情况的发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连接有调节限位块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沿安装板上下滑动的调节块、驱动调节块向上移动的调节弹簧和驱动限位块朝向框架方向移动的驱动杆,所述限位槽底面开设有复位槽,所述调节块和调节弹簧均置于复位槽内,所述限位块下端开设有抵接槽,所述限位块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与呈水平设置的驱动杆固定,所述驱动杆远离框架的端面开设有驱动楔形面,所述驱动楔形面下端朝向框架方向倾斜,当所述限位块远离框架的一端位于限位槽内时,所述调节块上端插置于抵接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载车板向上移动并推动驱动杆朝向框架移动,且驱动杆与载车板处于竖直方向的侧壁抵接时,调节块上端在调节弹簧施加的弹力的作用下插置于抵接槽内,此时限位块的位置受到限定,不再阻碍载车板的向下移动,从而不再需要人工限制限位块的位置,从而使限位机构的使用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连接有驱动调节块向下移动的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位于调节块下方,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与安装板滑移连接的复位杆和驱动复位杆朝向载车板移动的复位弹簧,所述安装板远离框架的端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复位杆和复位弹簧均位于滑动槽内,所述复位杆靠近框架的端面开设有复位楔形面,所述复位楔形面下端朝向载车板方向倾斜,所述调节块靠近载车板的端面开设有复位槽,所述复位楔形面与复位槽开口下端抵接,所述复位杆远离框架的端面开设有第一推动楔形面,所述第一推动楔形面下端朝向框架方向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复位杆驱动调节块向下移动,此时调节块与限位块脱离连接,限位块在限位弹簧施加的弹力的作用下朝向远离框架的方向移动,此时不再需要人工使调节块与限位块脱离连接,从而使调节机构的使用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杆远离框架的端面还开设有第二推动楔形面,所述第二推动楔形面上端朝向框架方向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载车板向下移动且与复位杆接触时,载车板对复位杆施加垂直于第二推动楔形面且向下的力,使复位杆朝向框架方向移动,此时在载车板向下移动时不再需要人工移动复位杆,从而使复位机构的使用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脱槽内均设置有将车辆进行抬升的抬升机构,所述抬升机构包括设置于防脱槽内的抬升板和固定于抬升板下端的抬升柱,所述框架连接有推动抬升柱上升的挡板,所述抬升板置于防脱槽内且其侧壁与限位槽内壁贴合,所述抬升柱穿过载车板上下滑动,所述挡板与框架连接,当载车板上端面与抵接处于同一平面时,所述挡板上端与抬升柱下端抵接,所述抬升板上端面与载车板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位于上方的载车板向下移动时,将挡板转动至载车板下方,此时抬升柱与挡板上端抵接而停止移动,而载车板继续向下移动使抬升板上端面与载车板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此时车辆从载车板驶离时不会受到限位槽的阻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框架固定连接的转动座和沿转动座上下滑动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侧壁开设有螺旋腰型槽,所述螺旋腰型槽上端开口朝向载车板,所述螺旋腰型槽上投影为四分之一圆弧,所述挡板套接于转动柱且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插置于螺旋腰型槽内,当所述转动杆位于螺旋腰型槽上端时,所述挡板位于转动至载车板之间,位于上方的所述载车板侧壁固定连接有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与转动柱上端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载车板向下移动时,推动块对转动柱施加向下的压力时转动柱向下移动,此时转动杆沿着螺旋腰型槽移动至螺旋腰型槽的上端,从而使挡板转动至载车板的正下方,此时在载车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工转动挡板,从而使立体车库的使用过程更加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下端的所述载车板下端铰接有若干推动杆,所述推动杆一端分别与位于下方的载车板连接的抬升柱下端铰接,推动杆远离抬升柱的一端与转动座下端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停驻于下方的载车板上端的车辆需要驶离时,位于下方的载车板上升使推动杆与转动座下端抵接,此时利用推动杆远离转动座的一端对抬升柱施加向上的推力,带动抬升板上升而使其上端面与载车板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使车辆的驶离不会受到影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柱侧壁开设有呈竖直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下端与螺旋腰型槽上端连通,所述转动杆通过螺旋腰型槽进入导向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柱带动挡板转动至载车板下端之后,转动柱继续向下移动,转动杆位于导向槽内,此时挡板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转动柱也不会对载车板的移动产生限制,从而使车库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包括框架(1)、设置于框架(1)上端的若干提升机构(2)和用于承载车辆的两块载车板(3),所述提升机构(2)下端与载车板(3)连接,两块所述载车板(3)之间通过钢丝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设置有若干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均连接有限制载车板(3)位置的限位机构(4),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与安装板(11)滑移连接的限位块(41)和驱动限位块(41)朝向框架(1)移动的限位弹簧(42),所述安装板(11)远离框架(1)的端面开设有限位槽(111),限位槽(111)和限位弹簧(42)均置于限位槽(111)内,所述限位块(41)远离框架的端面开设有限位楔形面(411),所述限位楔形面(411)下端朝向框架(1)方向倾斜,所述限位楔形面(411)与载车板(3)抵接,所述限位弹簧(42)的一端与限位块(41)靠近框架(1)的端面抵接,所述限位弹簧(42)的另一端与限位槽(111)靠近框架的端面抵接,所述载车板(3)上端均开设有四个限制车轮位置的防脱槽(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包括框架(1)、设置于框架(1)上端的若干提升机构(2)和用于承载车辆的两块载车板(3),所述提升机构(2)下端与载车板(3)连接,两块所述载车板(3)之间通过钢丝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设置有若干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均连接有限制载车板(3)位置的限位机构(4),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与安装板(11)滑移连接的限位块(41)和驱动限位块(41)朝向框架(1)移动的限位弹簧(42),所述安装板(11)远离框架(1)的端面开设有限位槽(111),限位槽(111)和限位弹簧(42)均置于限位槽(111)内,所述限位块(41)远离框架的端面开设有限位楔形面(411),所述限位楔形面(411)下端朝向框架(1)方向倾斜,所述限位楔形面(411)与载车板(3)抵接,所述限位弹簧(42)的一端与限位块(41)靠近框架(1)的端面抵接,所述限位弹簧(42)的另一端与限位槽(111)靠近框架的端面抵接,所述载车板(3)上端均开设有四个限制车轮位置的防脱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连接有调节限位块(41)位置的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沿安装板(11)上下滑动的调节块(51)、驱动调节块(51)向上移动的调节弹簧(53)和驱动限位块(41)朝向框架(1)方向移动的驱动杆(52),所述限位槽(111)底面开设有复位槽(511),所述调节块(51)和调节弹簧(53)均置于复位槽(511)内,所述限位块(41)下端开设有抵接槽(412),所述限位块(41)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3),所述连接杆(43)上端与呈水平设置的驱动杆(52)固定,所述驱动杆(52)远离框架(1)的端面开设有驱动楔形面(521),所述驱动楔形面(521)下端朝向框架(1)方向倾斜,当所述限位块(41)远离框架(1)的一端位于限位槽(111)内时,所述调节块(51)上端插置于抵接槽(4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连接有驱动调节块(51)向下移动的复位机构(6),所述复位机构(6)位于调节块(51)下方,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与安装板(11)滑移连接的复位杆(61)和驱动复位杆(61)朝向载车板(3)移动的复位弹簧(62),所述安装板(11)远离框架(1)的端面开设有滑动槽(114),所述复位杆(61)和复位弹簧(62)均位于滑动槽(114)内,所述复位杆(61)靠近框架(1)的端面开设有复位楔形面(611),所述复位楔形面(611)下端朝向载车板(3)方向倾斜,所述调节块(51)靠近载车板(3)的端面开设有复位槽(511),所述复位楔形面(611)与复位槽(511)开口下端抵接,所述复位杆(61)远离框架(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推动楔形面(612),所述第一推动楔形面(612)下端朝向框架(1)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志强陈檐德卓斌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旭生骏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