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捣固作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118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捣固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在捣固车辆作业时,获取线路里程数据,并通过距离测量获取轨枕间距、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及捣固作业移动误差距离;S20)根据轨枕间距、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捣固作业移动误差距离,以及手动调整误差距离计算捣固作业位置,并输出捣固作业控制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作业方法存在作业累计误差,需要不断修正移动距离,甚至导致作业无法进行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捣固作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工程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大型养路机械捣固作业的自动捣固作业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铁道线路的养护作业由人工方式转变为大型工程机械方式,大型机械捣固作业需要人工踩镐,在到达捣固点前的某一距离,需要踩下捣固下降踏板,捣固头下降,从而完成一次捣固作业。大型养路机械在自动捣固作业过程中,需要对作业的铁道线路进行测量,需要计算捣搞下插位置,从当前位置到下一捣固下插位置的移动距离。但当系统发生故障,或发生意外时,捣固装置可能下插到意外的地方,如:若插到轨枕上方,则可能损坏轨枕或捣搞;若插到轨枕边缘,则可能会改变轨枕的位置关系,并改变轨枕的间距。在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捣固作业方法采用等距作业法,这种作业方法适用于每次作业移动的距离不变或变化很小的场合。而实际的情况是,每次作业移动的距离和期望移动的距离往往会存在误差,这个误差会被逐渐累积起来从而形成较大的作业误差,因此需要作业人员通过人工方式不断修正移动距离。显然,这种自动捣固作业方法存在某些情况下无法作业,而且需要作业人员随时干预,且不能离开工作岗位的技术缺馅。此外,本申请人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于2018年02月01日申请,并于2018年05月29日公开,公开号为CN108086071A的中国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铁道线路轨枕位置测量方法。当位于铁道线路的开始点,铁道线路轨枕位置测量装置将公里标定位至开始点;铁道线路轨枕位置测量装置开始沿铁道线路测量,公里标向前移动,当检测到轨枕时,标记轨枕的中心位置,并标记相应的公里标;当检测到轨枕之间存在障碍物,则在两根轨枕之间打上障碍物标记,并标记相应的公里标;当检测到两根钢轨之间存在接头,则在相应的两根轨枕之间打上钢轨接头标记,并标记相应的公里标;当铁道线路轨枕位置测量装置持续检测直至铁道线路测量结束,形成轨枕与公里标对应关系的数据文件。该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测量方式作业误差大、自动化程度低、作业状态不稳定、需要人工干预的技术问题。但是,该专利技术申请的技术方案主要涉及车辆捣固作业之前的线路轨枕测量定位和作业文件形成,而不涉及到车辆在捣固作业过程中的捣固头下插位置计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捣固作业方法,以解决现有捣固作业方法存在作业累计误差,需要作业人员不断修正移动距离,甚至导致作业无法进行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了一种自动捣固作业方法的技术实现方案,自动捣固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在捣固车辆作业时,获取线路里程数据,并通过距离测量获取轨枕间距A、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B及捣固作业移动误差距离D;S20)根据轨枕间距A、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B、捣固作业移动误差距离D,以及手动调整误差距离C,计算捣固作业位置,并输出捣固作业控制信号。进一步的,所述轨枕间距A根据以下公式计算:A=S/J其中,S为前M次作业捣固装置总移动距离,J为前M次作业捣固装置总移动轨枕数量,M为1~N的整数。进一步的,所述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B根据以下公式计算:B=E/W其中,E为前W次作业捣固装置下插信号产生之后至实际下插位置之间移动距离之和,W为1~N的整数。进一步的,本次捣固作业移动误差距离D为前一次理论计算得到的捣固装置移动距离与捣固装置实际移动距离之间的差值。进一步的,当所述捣固车辆长距离作业后,如果测量到的线路里程数据与理论计算的里程数据产生误差,或存在轨枕的间距相差超过设定值,或下一次捣固作业的移动距离与平均轨枕间距相差超过设定值时,则通过手动方式进行误差距离调整,手动调整误差距离为C。进一步的,捣固装置从当前捣固作业位置到下一捣固作业位置之间的移动距离L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L=K*A-B+C+D其中,K为每次捣固作业的轨枕数量,A为轨枕间距,B为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C为手动调整误差距离,D为捣固作业移动误差距离。进一步的,当所述捣固车辆开始作业时,先通过人工控制方式进行捣固作业,通过距离测量获取捣固装置下插位置的线路里程数据,并以此计算轨枕间距A、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B,以及捣固作业移动误差距离D。进一步的,捣固车辆在作业过程中,将当前最近一次作业的捣固装置总移动距离取代前第M次作业的捣固装置总移动距离。进一步的,捣固车辆在作业过程中,将当前最近一次的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取代前第W次的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20)中,如果向捣固下降阀发出轨枕保护信号,则捣固下插信号被切断,捣固下降阀不能得电,捣固头不能下插,此时可以通过人工切除方式切除轨枕保护信号。通过实施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捣固作业方法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自动捣固作业方法,既可以实现自动修正作业误差,又可以实现人工手动修正作业误差,能够大幅提高捣固作业的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2)本专利技术自动捣固作业方法,能够自动修正作业误差,实现过程简单,不需要额外增加硬件成本;(3)本专利技术自动捣固作业方法,在线路轨枕距离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能实现自动捣固,代替工人踩捣,减轻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基于的自动捣固作业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组成简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自动捣固作业方法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参数显示和设置界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基于的自动捣固作业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组成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基于的自动捣固作业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局部系统结构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自动捣固作业方法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作业原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自动捣固作业方法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作业位置计算原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自动捣固作业方法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程序流程图;图中:1-处理单元,2-距离测量单元,3-显示单元,4-调节单元,5-捣固下降阀,6-轨枕保护执行单元,61-控制线圈,62-操作开关,7-人工切除开关,10-轨枕,11-钢轨,12-道钉,100-自动捣固作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给出了本专利技术自动捣固作业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捣固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0)在捣固车辆作业时,获取线路里程数据,并通过距离测量获取轨枕间距A、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B及捣固作业移动误差距离D;/nS20)根据轨枕间距A、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B、捣固作业移动误差距离D,以及手动调整误差距离C计算捣固作业位置,并输出捣固作业控制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捣固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在捣固车辆作业时,获取线路里程数据,并通过距离测量获取轨枕间距A、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B及捣固作业移动误差距离D;
S20)根据轨枕间距A、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B、捣固作业移动误差距离D,以及手动调整误差距离C计算捣固作业位置,并输出捣固作业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捣固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枕间距A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A=S/J
其中,S为前M次作业捣固装置总移动距离,J为前M次作业捣固装置总移动轨枕数量,M为1~N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捣固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捣固作业惯性制动距离B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B=E/W
其中,E为前W次作业捣固装置下插信号产生之后至实际下插位置之间移动距离之和,W为1~N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捣固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次捣固作业移动误差距离D为前一次理论计算得到的捣固装置移动距离与捣固装置实际移动距离之间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捣固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捣固车辆长距离作业后,如果测量到的线路里程数据与理论计算的里程数据产生误差,或存在轨枕(10)的间距相差超过设定值,或下一次捣固作业的移动距离与平均轨枕间距相差超过设定值时,则通过手动方式进行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言建文王建宏李华伟陈荣郭明丽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