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层或双层二硫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116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层或双层二硫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层或双层二硫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材料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单层或双层二硫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二硫化钨为六方晶系,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WS2因其存在带隙,而表现出半导体性质,这些特性使WS2在电子和光电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二硫化钨具有优异的光吸收与光响应特性。当WS2薄膜层数由多层减双为单层,其带隙由间接带隙转换为直接带隙,带隙宽度由1.3eV增大为2.1eV。当WS2为单层时,带隙最大,光致发光的强度也达到最大值。目前制备二硫化钨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水热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而机械剥离法制备的二硫化钨剥离过程存在偶然性且剥离尺寸较小,无法实现批量制备;水热法制备的二硫化钨虽质量较高,尺寸均一,却无法控制其厚度;化学气相沉积厚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批量制备大尺寸、厚度可控且均匀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层或双层二硫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衬底进行清洗并烘干后,放入将原子层沉积腔室中;步骤2、调节原子层沉积腔室温度至280~320℃,将原子层沉积腔室气压抽真空;步骤3、加热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源至90℃~100℃;步骤4、利用氩气(Ar2)将蒸发的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分子送入原子层沉积腔室,待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分子通入结束后,继续通入氩气(Ar2)5~10s;步骤5、利用氩气将蒸发的氧(O2)等离子体分子送入原子层沉积腔室,生成三氧化钨(WO3)薄膜,氧(O2)等离子通入结束后,继续通入氩气(Ar2)5~10s;步骤6、重复步骤4~步骤5,直至生成三氧化钨(WO3)薄膜的厚度达到目标厚度,待自然降至室温后取出生长过三氧化钨(WO3)薄膜的衬底;步骤7、将生长在衬底上的三氧化钨(WO3)与硫(S)粉放入石墨舟,将石墨舟放入硫化炉中,并维持温度在900~1000℃,保持30~40min;然后在流动的氩气(Ar2)中冷却到室温,即得到单层或双层二硫化钨(WS2)薄膜。进一步的,所述衬底是硅衬底或者二氧化硅衬底。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原子层沉积腔室气压的真空要求是气压低于0.5Pa。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步骤5中的氩气(Ar2)的纯度为99.999%以上。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步骤5中的氩气(Ar2)的流量为150~200scc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利用氩气(Ar2)将蒸发的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分子送入原子层沉积腔室的持续时间为400~500ms。所述步骤5利用氩气将蒸发的氧(O2)子体分子送入原子层沉积腔室的持续时间为400~500ms。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单层或双层二硫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法来制备二硫化钨,在一个原子层沉积循环中,一个完整的反应可分为两部分。当衬底表面的活性位点被耗尽后,第一个半反应停止,之后开始另一个半反应。在原子层沉积过程中,每个反应只沉积一层原子。由于自限制反应,不仅可在原子尺度上控制薄膜厚度,而且在复杂结构的衬底上也能保持均匀性。此外,原子层沉积对过量的前驱体不敏感,具有重复性好控制精度高,加热均匀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过程的简略流程图。图2为原子层沉积过程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图2所示的单层二硫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二氧化硅(SiO2)衬底依次用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RAC溶液、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依次超声清洗,并用氮气吹干;并烘干放入原子层沉积(ALD)腔室中;步骤2、调节原子层沉积腔室温度至280~320℃,将原子层沉积腔室气压抽真空,以便下述的W源与O源更好地结合;步骤3、加热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源至100℃;步骤4、利用氩气(Ar2)将蒸发的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分子送入原子层沉积腔室,待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分子通入结束后,继续通入氩气(Ar2)5~10s,以便清洗残余W源与反应副产物;步骤5、利用氩气将蒸发的氧(O2)等离子体分子送入原子层沉积腔室,生成三氧化钨(WO3)薄膜,氧(O2)等离子通入结束后,继续通入氩气(Ar2)5~10s,以便清洗残余O2等离子体与反应副产物;步骤6、重复步骤4~步骤5,经过20个循环得到目标厚度三氧化钨(WO3)薄膜,待自然降至室温后取出生长过三氧化钨(WO3)薄膜的衬底;步骤7、将生长在衬底上的三氧化钨(WO3)与硫(S)粉放入石墨舟,将石墨舟放入硫化炉中,并维持温度在900~1000℃,保持30~40min;然后在流动的氩气(Ar2)中冷却到室温,即得到厚度为1nm的单层二硫化钨(WS2)薄膜。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硅(SiO2)还可以是硅(Si)衬底。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原子层沉积腔室气压的真空要求是气压低于0.5Pa。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步骤5中的氩气(Ar2)的纯度为99.999%以上。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步骤5中的氩气(Ar2)的流量为150~200scc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利用氩气(Ar2)将蒸发的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分子送入原子层沉积腔室的持续时间为400~500ms。所述步骤5利用氩气将蒸发的氧(O2)子体分子送入原子层沉积腔室的持续时间为400~500ms。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图2所示的双层二硫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硅(Si)衬底依次用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RAC溶液、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依次超声清洗,并用氮气吹干;并烘干放入原子层沉积(ALD)腔室中;步骤2、调节原子层沉积腔室温度至280~320℃,将原子层沉积腔室气压抽真空,以便下述的W源与O源更好地结合;步骤3、加热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源至100℃;步骤4、利用氩气(Ar2)将蒸发的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分子送入原子层沉积腔室,待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分子通入结束后,继续通入氩气(Ar2)5~10s,以便清洗残余W源与反应副产物;步骤5、利用氩气将蒸发的氧(O2)等离子体分子送入原子层沉积腔室,生成三氧化钨(WO3)薄膜,氧(O2)等离子通入结束后,继续通入氩气(Ar2)5~10s,以便清洗残余O2等离子体与反应副产物;步骤6、重复步骤4~步骤5,经过35个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层或双层二硫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将衬底进行清洗并烘干后,放入将原子层沉积腔室中;/n步骤2、调节原子层沉积腔室温度至280~320℃,将原子层沉积腔室气压抽真空;/n步骤3、加热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层或双层二硫化钨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衬底进行清洗并烘干后,放入将原子层沉积腔室中;
步骤2、调节原子层沉积腔室温度至280~320℃,将原子层沉积腔室气压抽真空;
步骤3、加热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源至90℃~100℃;
步骤4、利用氩气(Ar2)将蒸发的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分子送入原子层沉积腔室,待双异丙基环戊烯基二氢化钨(WH2(iPrCp)2)分子通入结束后,继续通入氩气(Ar2)5~10s;
步骤5、利用氩气将蒸发的氧(O2)等离子体分子送入原子层沉积腔室,生成三氧化钨(WO3)薄膜,氧(O2)等离子通入结束后,继续通入氩气(Ar2)5~10s;
步骤6、重复步骤4~步骤5,直至生成三氧化钨(WO3)薄膜的厚度达到目标厚度,待自然降至室温后取出生长过三氧化钨(WO3)薄膜的衬底;
步骤7、将生长在衬底上的三氧化钨(WO3)与硫(S)粉放入石墨舟,将石墨舟放入硫化炉中,并维持温度在900~1000℃,保持30~40min;然后在流动的氩气(Ar2)中冷却到室温,即得到单层或双层二硫化钨(W...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培志马春阳杨雯杜凯翔申开远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