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峰绪专利>正文

升降移动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04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移动座,包含有一具滑轮的滑轮座,该滑轮座上方安装固定有一齿轮盒,其内部横向轴设有一可供手动旋调的蜗轮,并于滑轮座上纵向穿伸轴设有一传动杆,该传动杆顶端设有一斜齿轮,可适当穿伸于齿轮盒内部与蜗轮相互啮合,该传动杆底端则设有一螺杆部与一连结座相互穿伸螺合,由此,可令使用者手动旋调蜗轮时,得以带动连结座及其上机台上、下升降位移。(*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座,更详而言,特别是指一种可分别架设于特定机台下方适当部位,并具有上、下升降调整功能,可藉以撑起机台,以方便机台活动滑移的升降移动座
技术介绍
一般中小型加工机械设备,诸如刨木机、砂轮机等刨削、研磨设备,大多会在机台底部安装一支撑底架,藉以支撑机台重量,然而,由于这些机台常需随着施工场地不同变换位置,加上其支撑底架上没有滑轮设计,因此常需以人力手动搬移,使得搬移过程相当费时、费力,因此,有业者在支撑底架上安装可供承载与止刹的滑轮,用以支撑机台,并透过滑轮的止刹功能控制机台处于固定或可位移状态。但一般中小型机台仍具有相当重量,因此,若直接在支撑底架上安装滑轮,则该滑轮经过一段承载时间后,即容易产生损坏;除此之外,由于一般滑轮止刹效果十分有限,故当机台进行运转与加工时,即容易随滑轮产生摇摆晃动,进而影响加工精度与品质,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确有其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降移动座,当特定机台安装固定于多个升降移动座的连结座时,即可随连结座作上、下升降位移,而可方便机台的固定与活动滑移。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移动座,包含有一具滑轮的滑轮座,该滑轮座上方安装固定有一齿轮盒,其内部横向轴设有一可供手动旋调的蜗轮,并于滑轮座上纵向穿伸轴设有一传动杆,该传动杆顶端设有一斜齿轮,可适当穿伸于齿轮盒内部与蜗轮相互啮合,该传动杆底端则设有一螺杆部与一连结座相互穿伸螺合。根据上述方案,当使用者手动旋调蜗轮时,即可带动连结座上、下升降位移,也即,当特定机台安装固定于多个升降移动座的连结座时,即可随连结座作上、下升降位移,而可方便机台的固定与活动滑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升降移动座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升降调整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升降移动座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连结座与蜗轮的另一实施形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滑轮座 11……架体 111……顶壁板112……螺孔 113……通孔 114……支板115……轴孔 116……侧壁板 12……滑轮支架121……滑轮 122……刹止板 13……滑轮14……刹车板 20……齿轮盒21……底壳211……弧形夹槽 212……贯通槽 22……顶盖221……弧形夹槽 222……穿孔 213……穿孔23……容置空间24……轴孔 25……螺栓 30……蜗轮 31……驱动部40……传动杆41……斜齿轮 42……螺杆部50……连结座51……直立板 511……螺接板 512……螺孔513……穿孔514……凸耳 515……穿孔516……锁固螺栓52……承接板521……限位槽53……调整螺杆 54……勾扣板541……螺孔542……固接耳 55……磁铁 60……机台61……支撑底架 611……板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升降移动座第一实施例,主要包含有一滑轮座10、一齿轮盒20、一蜗轮30、一传动杆40及一连结座50;请再参图3、4所示,其中该滑轮座10,具有一概呈倒L形的架体11,该架体11的顶壁板111一侧纵向穿伸轴设有一可活动旋转的滑轮支架12,该滑轮支架12上轴设定位有一滑轮121,并于适当处安装有一刹止板122,可藉以刹止滑轮121,该架体11的顶壁板111适当处设有二螺孔112及一通孔113,该架体11的下方适当处更横设有一支板114,该支板114上设有一相对上方通孔113的轴孔115;该齿轮盒20,具有一底壳21与一顶盖22,可上、下组接盖合而于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23,且其二侧适当处均分别相对凹设有一弧形夹槽211、221,可分别上、下并接组成一轴孔24,同时,该底壳21的底部形成有一贯通槽212,该底壳21与顶盖22二侧则分别相对贯设有一穿孔213、222,可供一螺栓25穿伸后与滑轮座10顶壁板111的二螺孔112相互螺锁固定;该蜗轮30,横向容纳于齿轮盒20的容置空间23中,且二端与齿轮盒20的二相对轴孔24相互轴设定位,同时,其一端形成有一驱动部31,本实施例为一六角栓槽,可供一手动或电动工具(图中未示)的六角栓头嵌置后旋转调整; 该传动杆40,由上往下纵向穿伸轴设于滑轮座10顶壁板111的通孔113及支架114的轴孔115中,且顶端具有一斜齿轮41,可经由齿轮盒20底壳21下方贯通槽212穿伸容设于内部空置空间23中,并与齿轮盒20内的蜗轮30相互啮合,同时,该传动杆40底部具有一螺杆部42;该连结座50,具有一直立板51,其外侧壁面适当处横向延伸有二上、下对应的螺接板511,可伸入滑轮座10下方处,且螺接板511上各贯设有一螺孔512,可与传动杆40的螺杆部42相互穿伸螺合,另,该直立板51底缘更往内侧横向延伸有一承接板52,该承接板52二侧各横向剖设有一限位槽521,并于直立板51底缘相对限位槽521部位往下延伸有一具穿孔513的凸耳514,可分别供一调整螺杆53由此往限位槽521方向穿伸,另该承接板52上方更设有一勾扣板54,该勾扣板54二侧底缘各往下延伸有一具螺孔541的固接耳542,恰可分别往下对应穿过二限位槽521,并与二调整螺杆53相互螺设,使勾扣板54得以随着二调整螺杆53的旋调,而于二限位槽521中作横向限位滑移,藉以产生一往内的勾扣作用,又,该直立板51相对于限位槽521的内侧壁面再磁吸结合有一板状磁铁55,可提供一磁吸结合作用。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升降移动座,主要是将滑轮座10的架体11设呈矩形框体状,使顶壁板111二侧各往下延伸有一侧壁板116,且利用这些侧壁板116间直接横向轴设定位一滑轮13,并于顶壁板111内侧装设有一可刹止该滑轮13的刹车板14,使滑轮座10上安装有一无法活动旋转的固定式滑轮13。为供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现将本技术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请再配合参阅图1、3,本技术第一、二实施例的升降移动座主要差别在于第一实施例为可活动旋转的滑轮121,第二实施例则是固定式滑轮13,因此,在使用升降移动座前,使用者可依据需要选择适当型态的升降移动座,一般而言,通常会安装二活动式滑轮121搭配二固定式滑轮13的升降移动座,安装时,先将各升降移动座的连结座50安装于预定机台60上,也即,将每一升降移动座的连结座50放置于预定机台60底部的支撑底架61下方,使连结座50可通过直立板51内侧的磁铁55预先与机台60相对应的壁面磁吸结合,并使连结座50的承接板52承抵于支撑底架61下方部位,接着,适当旋转调整螺杆53,使勾扣板54得以往外位移勾扣于支撑底架61内侧相对板体611上,即可使连结座50勾扣固定于支撑底架61上,并可随即进行升降移动座的升降调整,也即,使用者只须以适当手动工具旋调动作蜗轮30啮转连动传动杆40,即可使螺合于传动杆40上的连结座50上升,如图5所示,而将其上安装的机台60往上撑起,使支撑底架61离开地面,如此,使用者即可轻易通过各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移动座,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滑轮座,其下方安装轴设有一滑轮;一齿轮盒,安装固定于滑轮座的顶壁板上,且具有一容置空间;一蜗轮,横向轴设容纳于齿轮盒的容置空间,且一端形成有一供旋调转动蜗轮的驱动部;一传 动杆,纵向穿伸轴设于滑轮座上,且顶端具有一斜齿轮,而穿伸容设于齿轮盒中,并与齿轮盒内的蜗轮相互啮合,其底段则具有一螺杆部;一连结座,其与传动杆的螺杆部相互穿伸螺合,而受传动杆旋转连动作上、下升降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峰绪
申请(专利权)人:林峰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