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方法及其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2290941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方法及其模具,其中的热挤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工件加工:对钢材工件进行切割加工,并采用测量仪器对切割加工后的工件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方可使用,S2:加热:对S1中所述的加工合格的工件进行加热,S3:初步挤压:对S2中所述的加热后的工件的一端加工成锥形,加工完成后将锥形一端的尺寸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方可使用,S4:二次加热:对S3中所述的工件再次加热,S5:挤压成型:对S4中所述的加热后的工件放进模具内挤压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将成型的驱动轴毛坯从模具本体内顶出,省时省力,且在顶出时具有缓冲的作用,防止成型的驱动轴毛坯受到损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Hot extrusion forming method and die for driving shaft bl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方法及其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挤压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方法及其模具。
技术介绍
驱动轴是汽车、拖拉机由后桥差速器传递到轮胎用来传递扭矩的重要部件,是支撑重量的关键零件之一,驱动轴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它是典型的杆部带法兰盘的零件,经检索,申请号201110088483.1的专利文件公开了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方法及其模具:所述方法包括圆钢切割、加热、挤压、锻压后形成具有球头窝的法兰盘成型的驱动轴毛坯;所述模具包含半成品模具和成品模具,其中半成品模具包含上模A、模芯A、模架A和顶出机构A;所述成品模具包含上模B、模芯B、模架B和顶出机构B;本专利技术基本不需要二次加热的过程,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汽车、拖拉机驱动轴液压成型工艺而言,是传统工艺生产效率的数倍,相应的噪音也大幅度的减少,生产成本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但是上述所提到的模具在加工好驱动轴毛坯后,不便于将驱动轴毛坯取出,取出时费时费力,因此我们提出了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方法及其模具,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方法及其模具。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工件加工:对钢材工件进行切割加工,并采用测量仪器对切割加工后的工件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方可使用;S2:加热:对S1中所述的加工合格的工件进行加热;S3:初步挤压:对S2中所述的加热后的工件的一端加工成锥形,加工完成后将锥形一端的尺寸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方可使用;S4:二次加热(法兰盘直径大于300mm):对S3中所述的工件再次加热;S5:挤压成型:对S4中所述的加热后的工件放进模具内挤压成型,制得驱动轴毛坯成品;S6:检验:对S5中所述的驱动轴毛坯成品的质量和尺寸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即可批量加工。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顶部开设有成型槽,且模具本体上开设有模腔,模腔与成型槽相连通,所述成型槽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两个移动槽分别位于模腔的两侧,所述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移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上方设有缓冲块,固定块和缓冲块均位于对应的移动槽内,两个移动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两个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滑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相接触,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载板,承载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两个滑槽的顶部内壁上均开设有转动槽,承载板的顶部延伸至对应的转动槽内,所述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上固定套设有齿轮,齿轮与对应的齿条相啮合,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缓冲槽,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上均滑动安装有连接杆,位于同一个缓冲槽内的两个连接杆的顶端均与对应的缓冲块的底部相焊接,所述缓冲槽远离缓冲槽开口的一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块,两个移动块均位于对应的两个连接杆之间,且两个移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推动杆,两个推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弹簧,两个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移动块相互远离的一侧相焊接。优选的,两个滑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两个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对应的第一限位槽的侧壁滑动连接。优选的,两个转动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安装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的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转动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柱形槽,柱形槽内转动安装有柱形块,两个柱形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转动杆相互靠近的一侧相焊接。优选的,所述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两个连接杆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的侧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矩形槽,缓冲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矩形块,矩形块与对应的矩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滑杆,移动块与对应的滑杆滑动连接,弹簧套设于对应的滑杆上,缓冲槽远离缓冲槽开口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第三限位槽,移动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与对应的第三限位槽的侧壁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移动板、固定块、缓冲块、滑槽、承载板、齿条、转动槽、转动杆、齿轮、安装槽和旋转电机相配合,通过旋转电机带动转动杆进行旋转,通过转动杆带动齿轮进行旋转,通过齿轮带动齿条向上进行移动,通过齿条带动承载板进行移动,通过承载板带动固定块进行移动,通过固定块带动缓冲块向上进行移动;(2)、通过缓冲块、连接杆、移动块、推动杆、滑杆、弹簧、第三限位槽、第三限位块、矩形槽和矩形块相配合,通过缓冲块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推动杆进行移动,通过推动杆带动移动块进行移动,通过移动块拉伸弹簧,弹簧伸展时产生的力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便于将成型的驱动轴毛坯从模具本体内顶出,省时省力,且在顶出时具有缓冲的作用,防止成型的驱动轴毛坯受到损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模具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模具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模具的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具本体、2成型槽、3模腔、4移动槽、5移动板、6固定块、7缓冲块、8滑槽、9承载板、10齿条、11转动槽、12转动杆、13齿轮、14安装槽、15旋转电机、16缓冲槽、17连接杆、18移动块、19推动杆、20滑杆、21弹簧、22第三限位槽、23第三限位块、24矩形槽、25矩形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参考图1-4,本实施例中提出了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工件加工:对钢材工件进行切割加工,并采用测量仪器对切割加工后的工件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方可使用;S2:加热:对S1中所述的加工合格的工件进行加热;S3:初步挤压:对S2中所述的加热后的工件的一端加工成锥形,加工完成后将锥形一端的尺寸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方可使用;S4:二次加热:对S3中所述的工件再次加热;S5:挤压成型:对S4中所述的加热后的工件放进模具内挤压成型,制得驱动轴毛坯半成品;S6:检验:对S5中所述的驱动轴毛坯成品的质量和尺寸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即可批量加工。参考图1-4,本实施例还提出了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成型槽2,且模具本体1上开设有模腔3,模腔3与成型槽2相连通,成型槽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4,两个移动槽4分别位于模腔3的两侧,移动槽4内滑动安装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工件加工:对钢材工件进行切割加工,并采用测量仪器对切割加工后的工件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方可使用;/nS2:加热:对S1中所述的加工合格的工件进行加热;/nS3:初步挤压:对S2中所述的加热后的工件的一端加工成锥形,加工完成后将锥形一端的尺寸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方可使用;/nS4:二次加热(法兰盘直径超过300mm):对S3中所述的工件再次加热;/nS5:挤压成型:对S4中所述的加热后的工件放进模具内挤压成型,制得驱动轴毛坯成品;/nS6:检验:对S5中所述的驱动轴毛坯半成品的质量和尺寸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即可批量加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工件加工:对钢材工件进行切割加工,并采用测量仪器对切割加工后的工件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S2:加热:对S1中所述的加工合格的工件进行加热;
S3:初步挤压:对S2中所述的加热后的工件的一端加工成锥形,加工完成后将锥形一端的尺寸进行测量,测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S4:二次加热(法兰盘直径超过300mm):对S3中所述的工件再次加热;
S5:挤压成型:对S4中所述的加热后的工件放进模具内挤压成型,制得驱动轴毛坯成品;
S6:检验:对S5中所述的驱动轴毛坯半成品的质量和尺寸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即可批量加工。


2.驱动轴毛坯热挤压成型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成型槽(2),且模具本体(1)上开设有模腔(3),模腔(3)与成型槽(2)相连通,所述成型槽(2)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4),两个移动槽(4)分别位于模腔(3)的两侧,所述移动槽(4)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板(5),移动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6),固定块(6)的上方设有缓冲块(7),固定块(6)和缓冲块(7)均位于对应的移动槽(4)内,两个移动槽(4)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8),两个移动板(5)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滑槽(8)相互远离的一侧内壁相接触,所述移动板(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载板(9),承载板(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10),两个滑槽(8)的顶部内壁上均开设有转动槽(11),承载板(9)的顶部延伸至对应的转动槽(11)内,所述转动槽(11)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2),转动杆(12)上固定套设有齿轮(13),齿轮(13)与对应的齿条(10)相啮合,所述固定块(6)的顶部开设有缓冲槽(16),缓冲槽(1)的两侧内6壁上均滑动安装有连接杆(17),位于同一个缓冲槽(16)内的两个连接杆(17)的顶端均与对应的缓冲块(7)的底部相焊接,所述缓冲槽(16)远离缓冲槽(16)开口的一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块(18),两个移动块(18)均位于对应的两个连接杆(17)之间,且两个移动块(18)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知卫李警卫许伟伟李娟子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道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