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51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叠加设置的上偏光片、上基板、下基板和下偏光片,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设有ITO单层,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设有ITO电极,所述ITO电极设有地线,所述ITO单层与所述ITO电极的地线通过银浆连接导通。通过导电银浆将ITO单层与ITO电极的地线导通,以使得ITO单层的静电得以导出,从而避免对LCD模组及显示画面造成影响。

A displa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晶显示模组中通常在上基板的上表面设置ITO单层,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ITO单层中的静电无法导出,通过测试对其施加静电,从±6KV开始出现LCD模组重启,然后自动恢复;在±8KV时此现象更加明显且会出现画面错乱的现象,由此可知当静电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对LCD模组及显示画面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通过导电银浆将ITO单层与ITO电极的地线导通,以使得ITO单层的静电得以导出,从而避免对LCD模组及显示画面造成影响。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叠加设置的上偏光片、上基板、下基板和下偏光片,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设有ITO单层,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设有ITO电极,所述ITO电极设有地线,所述ITO单层与所述ITO电极的地线通过银浆连接导通。进一步地,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连接有FPC,所述ITO电极的地线与所述FPC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下偏光片下方的铁架,所述FPC通过露铜与所述铁架导通。进一步地,所述FPC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电路层,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金属散热层。进一步地,所述FPC还包括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基材层、所述电路层以及所述金属散热层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电路层、所述金属散热层接触的导热层。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与外部导热结构连接的导热体,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导热层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散热层的结构为网状结构、条状结构、波浪状结构或蜂窝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FPC包括本体、连接部和金手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金手指设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设有两个相互错开设置的补强板。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补强板的宽度不一。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的外表面设有菱形滚花。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导电银浆将ITO单层与ITO电极的地线导通,以使得ITO单层的静电得以导出,从而避免对LCD模组及显示画面造成影响。下基板的上表面连接有FPC,ITO电极的地线与FPC连接。通过地线与FPC连接,以使得静电通过FPC导出,避免对LCD模组及显示画面造成影响。还包括设于下偏光片下方的铁架,该铁架用于承载上偏光片、上基板、下基板和下偏光片,FPC通过露铜与铁架导通,通过FPC与铁架导通,以使得ITO电极的地线从铁架导出,以避免对LCD模组及显示画面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FPC的改进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FPC的另一种改进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叠加设置的上偏光片1、上基板2、下基板3和下偏光片4,所述上基板2的上表面设有ITO单层5,所述下基板3的上表面设有ITO电极6,所述ITO电极6设有地线,所述ITO单层5与所述ITO电极6的地线通过银浆7连接导通。通过导电银浆7将ITO单层5与ITO电极6的地线导通,以使得ITO单层5的静电得以导出,从而避免对LCD模组及显示画面造成影响。进一步地,所述下基板3的上表面连接有FPC8,所述ITO电极6的地线与所述FPC8连接。通过地线与FPC8连接,以使得静电通过FPC8导出,避免对LCD模组及显示画面造成影响。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下偏光片4下方的铁架,该铁架用于承载上偏光片1、上基板2、下基板3和下偏光片4,所述FPC8通过露铜与所述铁架导通,通过FPC8与铁架导通,以使得ITO电极6的地线从铁架导出,以避免对LCD模组及显示画面造成影响。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该FPC8包括基材层81,基材层81的上表面设置有电路层82,基材层81的下表面设置有金属散热层83,其设置方式可以为电路层82、金属散热层83分别通过双面胶粘贴于基材层81上。由于基材层81的厚度较薄,FPC8上的热量可以通过基材层81扩散到金属散热层83,该金属散热层83能够有效增大FPC8的散热面积,起到均匀散热的作用,从而提高了FPC8的散热效率。其中基材层81可以为聚酰亚胺、聚酯、聚砜或聚四氟乙烯中的任意一种,双面胶为丙烯酸胶层或环氧树脂胶层中的任意一种,该金属散热层83可以为铜箔层。进一步地,FPC8还包括至少一个贯穿基材层81、电路层82以及金属散热层83的通孔84,该通孔84的内壁设置有与电路层82、金属散热层83接触的导热层,利用通孔84处良好的导热性能,可电性连接基材层81两侧的电路层82以及金属散热层83,发挥良好的导热功能,且导热层可提供导热功能,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其中,该导热层可以为铜胶导电油墨层。进一步地,在通孔84内设置有与外部导热结构连接的导热体,该导热体从电路层82的一侧与外部导热结构相连接,还与通孔84内的导热层相接触,以使得电路层82、金属散热层83可以通过通孔84与外部导热结构相连接,从而使得FPC8中的热量通过该通孔84中的导热体扩散至外部导热结构,以进一步提高FPC8的散热效率。优选地,为了使通孔84可以与外部导热结构相连接,该通孔84设置于FPC8的边缘位置。进一步地,该金属散热层83为均匀散热结构,其结构可以为网状结构、条状结构、波浪状结构或蜂窝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通过该均匀散热结构,能够更好地提高散热效果。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所述FPC8包括本体85、连接部86和金手指87,所述连接部86与所述本体85连接,所述金手指87设于所述连接部86远离所述本体85的一端,所述连接部86的两侧设有两个相互错开设置的补强板88。传统的FPC8设计中,通常不设有补强板88或将补强板88设于同一位置且补强板88的宽度相同,导致拔出FPC8时,所施加的压力集中在同一条直线上,导致FPC8线路微断。本技术提供的FPC8由于两个补强板88分别位于连接部86的两侧且相互错开设置,当拔出FPC8时,两侧补强板88给FPC8的压力并不在同一条线段上,弯折时应力也不会集中在同一条直线上,由此避免应力集中,金手指87处的线路容易微断的问题,提高产品良率。进一步地,本技术中所指的两个相互错开设置的补强板88可以是分别设于两个不同位置;也可以是中心点位置相同,但两个补强板88的宽度不同,其只要使两个补强板88弯折时的应力不集中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其可避免应力集中,金手指87处的线路容易微断的问题,提高产品良率。本实施例中,补强板88包括第一补强板和第二补强板,每个补强板88的宽度各不相同,其中心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以使补强板88的边缘处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叠加设置的上偏光片、上基板、下基板和下偏光片,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设有ITO单层,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设有ITO电极,所述ITO电极设有地线,所述ITO单层与所述ITO电极的地线通过银浆连接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叠加设置的上偏光片、上基板、下基板和下偏光片,所述上基板的上表面设有ITO单层,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设有ITO电极,所述ITO电极设有地线,所述ITO单层与所述ITO电极的地线通过银浆连接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的上表面连接有FPC,所述ITO电极的地线与所述FPC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下偏光片下方的铁架,所述FPC通过露铜与所述铁架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FPC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电路层,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金属散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FPC还包括至少一个贯穿所述基材层、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思伟侯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