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矩形变厚板上快速检验的检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39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矩形变厚板上快速检验的检尺,所述检尺设置呈矩形长条形状,其上表面依次设有第一段等厚区、第一段过渡区、第二段等厚区、第二段过渡区和第三段等厚区,每个区域间均还设有检验线;所述检验线,包括设于第一段等厚区与第一段过渡区之间的薄变厚起始拐点,设于第一段过渡区与第二段等厚区之间的薄变厚结束拐点,设于第二段等厚区与第二段过渡区之间的厚变薄起始拐点,及设于第二段过渡区与第三段等厚区之间的厚变薄结束拐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单且使用方便,可以大幅缩短检验时间,检验质量也受人员因素影响大幅减弱,提高了生产检验效率和减少了检验误差。

A measuring ruler for fast inspection of rectangular variable thickness pla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矩形变厚板上快速检验的检尺
本技术涉及变厚板检测器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矩形变厚板上快速检验的检尺。
技术介绍
变厚板,是一种在长度方向上厚度呈规律性不断变化的冷轧板,是近几年在国内快速发展的汽车零部件用板。其生产工序一般为变厚轧制、变厚剪切成矩形板交付用户使用。因剪切后每块变厚板上都是不同的厚度分布和长度分布,人工对其尺寸检验则较为复杂。通常情况下,检验人员需要将变厚板放置于检验台上,利用千分尺在变厚拐点附近处每间隔1mm左右连续测量,直至找到厚度连续变化的拐点,然后进行标记,利用同样方法找到另外几个拐点,然后测量各拐点之间长度,与标准长度对比,如果超出长度公差,则为不合格,在公差范围内则为合格。上述方法虽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耗时相当严重,检验一张变厚板则需耗时十分钟左右,且会因不同检验人员的手法和数量程度发生较大误差,影响生产检验效率及检验判定质量。因此,需通过设计和改进出一种适合矩形变厚板检验的专用简易工具,以适应快速准确检验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矩形变厚板上快速检验的检尺,简单且使用方便,可以大幅缩短检验时间,检验质量也受人员因素影响大幅减弱,提高了生产检验效率和减少了检验误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矩形变厚板上快速检验的检尺,所述检尺设置呈矩形长条形状,其上表面依次设有第一段等厚区、第一段过渡区、第二段等厚区、第二段过渡区和第三段等厚区,每个区域间均还设有检验线;所述检验线,包括设于第一段等厚区与第一段过渡区之间的薄变厚起始拐点,设于第一段过渡区与第二段等厚区之间的薄变厚结束拐点,设于第二段等厚区与第二段过渡区之间的厚变薄起始拐点,及设于第二段过渡区与第三段等厚区之间的厚变薄结束拐点;所述检尺一端部与薄变厚起始拐点之间间距为第一段等厚区的标准长度,薄变厚起始拐点与薄变厚结束拐点之间间距为第一段过渡区的标准长度,厚变薄起始拐点与厚变薄结束拐点之间间距为第二段过渡区的标准长度,厚变薄结束拐点与检尺另一端部之间间距为第三段等厚区的标准长度。所述检尺的宽度为10mm~60mm。所述检验线上还设有相应的标准厚度。所述第一段等厚区、第一段过渡区、第二段过渡区和第三段等厚区上均还设有相应的标准长度。所述第二段等厚区上还设有变厚板的零件号。所述检尺下表面与上表面设置相同。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矩形变厚板上快速检验的检尺,还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1)本技术检尺在检验时,可将检尺直接对齐放在剪切后的变厚板上,利用千分尺在对应检尺相应拐点处测量变厚板厚度,根据厚度公差和长度公差进行检验判定,简单易用;2)本技术检尺在检验判定时间上大幅缩短,提升了生产及检验效率;3)本技术检尺的正面、反面均可使用,尺寸精确,坚固耐用,避免了卷尺活动的测量误差;4)在测量一些长度较长的变厚板时,原有的方法需要两人配合拉尺检验,而本技术检尺只需一人即可完成,提升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安全检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全检尺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请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矩形变厚板上快速检验的检尺,所述检尺1设置呈矩形长条形状,宽度设置在10mm~60mm之间,沿其长度方向的上表面从左往右依次设置了第一段等厚区2、第一段过渡区3、第二段等厚区4、第二段过渡区5和第三段等厚区6等五个区域,每个区域间的标准厚度拐点处还刻有检验线,检验线是垂直于长度方向,分布在检尺1宽度两端。较佳的,所述检验线,包括刻于第一段等厚区2与第一段过渡区3之间的薄变厚起始拐点7(1.2mm变1.8mm),刻于第一段过渡区3与第二段等厚区4之间的薄变厚结束拐点8(1.2mm变1.8mm),刻于第二段等厚区4与第二段过渡区5之间的厚变薄起始拐点9(1.8mm变1.2mm),及刻于第二段过渡区5与第三段等厚区6之间的厚变薄结束拐点10(1.8mm变1.2mm)。较佳的,所述检尺1左侧一端部与薄变厚起始拐点7之间间距为第一段等厚区2的标准长度,薄变厚起始拐点7与薄变厚结束拐点8之间间距为第一段过渡区3的标准长度,薄变厚结束拐点8与厚变薄起始拐点9之间间距为第二段等厚区4的标准长度,厚变薄结束拐点10与检尺1右侧一端部之间间距为第三段等厚区6的标准长度。较佳的,所述检验线上还设有相应的标准厚度标识,如薄变厚起始拐点7上对应刻有1.2,薄变厚结束拐点8上对应刻有1.8,厚变薄起始拐点9上对应刻有1.8,厚变薄结束拐点10上对应刻有1.2。较佳的,所述每个区域内均还刻有相应的标准长度标识,如第一段等厚区2内对应刻有100,第一段过渡区3对应刻有60,第二段过渡区5对应刻有60,第三段等厚区6内对应刻有100。较佳的,所述第二段等厚区4内还刻有相应变厚板的零件号,每个型号都对应具有专用的检尺,快捷方便,提升工作效率。较佳的,所述检尺1下表面与上表面设置相同,使检尺1正面、反面均可使用,尺寸精确,坚固耐用,避免了卷尺活动的测量误差。请结合图2所示,本技术检尺1具体使用方式为,矩形变厚板100剪切完成后,将本检尺1放置于变厚板100上层,将检尺1与变厚板100边部对齐,利用千分尺在变厚板100上对应检尺1上薄变厚起始拐点7、薄变厚结束拐点8、厚变薄起始拐点9及厚变薄结束拐点10这四个点位置处进行测量,薄变厚起始拐点7标准值为1.2mm±0.05,薄变厚结束拐点8标准值为1.8mm±0.05,厚变薄起始拐点9标准值为1.8±0.05,厚变薄结束拐点10标准值为1.2±0.05,当测量值超出公差范围,可在该拐点左侧右侧±2mm范围内进行修正测量,符合上述标准即可判定此零件合格。若超出±2mm范围,则判定为不合格。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矩形变厚板上快速检验的检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尺设置呈矩形长条形状,其上表面依次设有第一段等厚区、第一段过渡区、第二段等厚区、第二段过渡区和第三段等厚区,每个区域间均还设有检验线;/n所述检验线,包括设于第一段等厚区与第一段过渡区之间的薄变厚起始拐点,设于第一段过渡区与第二段等厚区之间的薄变厚结束拐点,设于第二段等厚区与第二段过渡区之间的厚变薄起始拐点,及设于第二段过渡区与第三段等厚区之间的厚变薄结束拐点;/n所述检尺一端部与薄变厚起始拐点之间间距为第一段等厚区的标准长度,薄变厚起始拐点与薄变厚结束拐点之间间距为第一段过渡区的标准长度,厚变薄起始拐点与厚变薄结束拐点之间间距为第二段过渡区的标准长度,厚变薄结束拐点与检尺另一端部之间间距为第三段等厚区的标准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矩形变厚板上快速检验的检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尺设置呈矩形长条形状,其上表面依次设有第一段等厚区、第一段过渡区、第二段等厚区、第二段过渡区和第三段等厚区,每个区域间均还设有检验线;
所述检验线,包括设于第一段等厚区与第一段过渡区之间的薄变厚起始拐点,设于第一段过渡区与第二段等厚区之间的薄变厚结束拐点,设于第二段等厚区与第二段过渡区之间的厚变薄起始拐点,及设于第二段过渡区与第三段等厚区之间的厚变薄结束拐点;
所述检尺一端部与薄变厚起始拐点之间间距为第一段等厚区的标准长度,薄变厚起始拐点与薄变厚结束拐点之间间距为第一段过渡区的标准长度,厚变薄起始拐点与厚变薄结束拐点之间间距为第二段过渡区的标准长度,厚变薄结束拐点与检尺另一端部之间间距为第三段等厚区的标准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栋杰徐裕之江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钢包装钢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