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套组件及中心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67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套组件及中心机构,涉及硫化设备的技术领域,钢套组件包括依次套设的第一节钢套和第二节钢套和第三节钢套;第一节钢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带槽和第一导向带;第一导向带的上表面高于第一导向带槽的上表面第一导向带用于与第二节钢套的内壁抵接;第二节钢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带槽和第二导向带;第二导向带用于与第三节钢套的内壁抵接;第二节钢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导向带槽和第三导向带;第三导向带用于与第一节钢套的外壁抵接。上述钢套组件改变了原有的三节钢套导向配合的方式,减少因钢套变形或者拉伤等缺陷导致的胶囊损伤及轮胎废次品,提高了钢套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维修成本。

Steel sleeve components and central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套组件及中心机构
本技术涉及硫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钢套组件及中心机构。
技术介绍
轮胎硫化机是电机带动齿轮泵和高压齿泵转动,具有机械式硫化机的结构特点,结构紧凑,刚性良好。目前,硫化机在安装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胶囊内啃的无损钢套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主要表现为钢套表面条状拉伤痕迹、钢套表面变形、二次使用钢套配合间隙大以及钢套台阶位孔直径变大。在现有技术中,无损钢套配合间隙大,在胎胚进灶过程中,胶囊处于真空状态吸附于钢套上,钢套受力后,无损钢套之间不同轴,钢套伸缩过程中就会产生毛刺,损伤钢套。因此,无损钢套出现的变形和表面拉伤等缺陷,会导致轮胎硫化进灶过程中胶囊损伤,增加轮胎废次品产生机率,同时处理故障必须更换新的无损钢套,导致维修成本增加及人员劳动强度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套组件及中心机构,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损钢套出现的变形和表面拉伤等缺陷,会导致轮胎硫化进灶过程中胶囊损伤,增加轮胎废次品产生机率,同时处理故障必须更换新的无损钢套,导致维修成本增加及人员劳动强度加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钢套组件,包括依次套设的第一节钢套和第二节钢套以及第三节钢套;第一节钢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带槽以及嵌入第一导向带槽的第一导向带;第一导向带的上表面高于第一导向带槽的上表面,且第一导向带用于与第二节钢套的内壁抵接;第二节钢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带槽以及嵌入第二导向带槽的第二导向带;第二导向带的上表面高于第二导向带槽的上表面,且第二导向带用于与第三节钢套的内壁抵接;第二节钢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导向带槽以及嵌入第三导向带槽的第三导向带;第三导向带的上表面高于第三导向带槽的上表面,且第三导向带用于与第一节钢套的外壁抵接。进一步的,第一导向带与第一导向带槽可拆卸连接;第二导向带与第二导向带槽可拆卸连接;第三导向带与第三导向带槽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第一导向带、第二导向带以及第三导向带上均设置有豁口。进一步的,第一导向带、第二导向带以及第三导向带均选用含铜四氟材料。进一步的,第一节钢套的高度L、第二节钢套的高度M以及第三节钢套的高度N应满足:L+70mm>M并且M>N。进一步的,第一导向带槽的侧壁与第二节钢套的内壁间隙配合;第二导向带槽的侧壁与第三节钢套的内壁间隙配合;第三导向带槽的侧壁与第一节钢套的外壁间隙配合。进一步的,第一导向带槽、第二导向带槽、第三导向带槽、第一导向带。第二导向带以及第三导向带分别为多个;多个第一导向带槽与多个第一导向带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二导向带槽与多个第二导向带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第三导向带槽与多个第三导向带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的,第一节钢套、第二节钢套以及第三节钢套的两端边沿处均设置为圆角。进一步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中心机构,包括上压盖及钢套组件;第三节钢套与上压盖配合。进一步的,上压盖的内壁上设置有第四导向带槽以及嵌入第四导向带槽的第四导向带;第四导向带的上表面高于第四导向带槽的上表面,且第四导向带用于与第三节钢套的外壁抵接。本技术提供的钢套组件,在安装过程中,当第一节钢套穿设于第二节钢套的内部时,第一导向带与第二节钢套的内壁抵接,第三导向带与第一节钢套的内壁抵接;当第二节钢套穿设于第三节钢套时,第二导向带与第三节钢套的内壁抵接。这种设置能够令第一节钢套、第二节钢套以及第三节钢套之间的摩擦部分为第一导向带、与第一导向带接触的第二节钢套的内壁、第三导向带、与第三导向带接触的第一节钢套的内壁、第二导向带、与第二导向带接触的第三节钢套的内壁。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一节钢套、第二节钢套以及第三节钢套三者之间的摩擦较少,改变了原有的三节钢套导向配合的方式,使钢套组件在随着中心机构轴升降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扰现象,降低损伤频次,从而减少因钢套变形或者拉伤等缺陷导致的胶囊损伤及轮胎废次品,提高了钢套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维修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中心机构,包括上压盖和上述的钢套组件,在安装过程中,当第一节钢套穿设于第二节钢套的内部时,第一导向带与第二节钢套的内壁抵接,第三导向带与第一节钢套的内壁抵接;当第二节钢套穿设于第三节钢套时,第二导向带与第三节钢套的内壁抵接。这种设置能够令第一节钢套、第二节钢套以及第三节钢套之间的摩擦部分为第一导向带、与第一导向带接触的第二节钢套的内壁、第三导向带、与第三导向带接触的第一节钢套的内壁、第二导向带、与第二导向带接触的第三节钢套的内壁。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一节钢套、第二节钢套以及第三节钢套三者之间的摩擦较少,改变了原有的三节钢套导向配合的方式,使钢套组件在随着中心机构轴升降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扰现象,降低损伤频次,从而减少因钢套变形或者拉伤等缺陷导致的胶囊损伤及轮胎废次品,提高了钢套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维修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套组件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压盖的截面图。图标:1-第一节钢套;2-第二节钢套;3-第三节钢套;4-第一导向带;5-第一导向带槽;6-第二导向带;7-第二导向带槽;8-第三导向带;9-第三导向带槽;10-上压盖;11-第四导向带;12-第四导向带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套设的第一节钢套和第二节钢套以及第三节钢套;/n所述第一节钢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带槽以及嵌入所述第一导向带槽的第一导向带;所述第一导向带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导向带槽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导向带用于与所述第二节钢套的内壁抵接;/n所述第二节钢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带槽以及嵌入所述第二导向带槽的第二导向带;所述第二导向带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导向带槽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导向带用于与所述第三节钢套的内壁抵接;/n所述第二节钢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导向带槽以及嵌入所述第三导向带槽的第三导向带;所述第三导向带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三导向带槽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三导向带用于与所述第一节钢套的外壁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套设的第一节钢套和第二节钢套以及第三节钢套;
所述第一节钢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带槽以及嵌入所述第一导向带槽的第一导向带;所述第一导向带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导向带槽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导向带用于与所述第二节钢套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二节钢套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带槽以及嵌入所述第二导向带槽的第二导向带;所述第二导向带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导向带槽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导向带用于与所述第三节钢套的内壁抵接;
所述第二节钢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导向带槽以及嵌入所述第三导向带槽的第三导向带;所述第三导向带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三导向带槽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三导向带用于与所述第一节钢套的外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带与所述第一导向带槽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带与所述第二导向带槽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导向带与所述第三导向带槽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带、所述第二导向带以及所述第三导向带上均设置有豁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钢套的高度L、所述第二节钢套的高度M以及所述第三节钢套的高度N应满足:L+7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培珠田忠安何绍彪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