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数控磨床的曲轴装夹测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553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数控磨床的曲轴装夹测量结构,包括:所述夹具单元包括相对布置于工作台上的活动顶针座、随动顶针座,且随动顶针座上通过随动气缸连接有旋转电机、顶针锥套,顶针锥套上通过连接套同轴连接有定位套筒;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通过固定座安装于磨床机身上的翻转电机,且翻转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升降气缸连接有测量探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通过定位套筒有效限制曲轴加工时的轴颈圆跳动,提高系统加工刚性,同时测量结构的控制过程稳定高效,大大提高装夹效率,提高测量精度,减少生产成本。

A measurement structure of crankshaft clamping for CNC gr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数控磨床的曲轴装夹测量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数控磨床的曲轴装夹测量结构,属于曲轴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曲轴是发动机中承受冲击载荷、传递动力的重要零件。曲轴磨床主要用于对发动机曲轴的曲柄颈和主轴颈进行磨削加工,从而使曲轴达到所需的尺寸和精度。曲轴在加工完成后需要测量仪对曲轴颈的宽度进行测量,为保证测量的准确型,测量仪通常安装在磨床上,从而在曲轴加工完成后直接对其进行测量。而现有的加工方式存在装夹定位精度不高,曲轴的周向定位难以控制,在曲轴批量生产过程中,由于曲轴后轴颈圆跳动较大,容易使曲轴加工时轴颈圆跳动难以控制,导致磨削工序加工难度增大,甚至工件报废等。且现有的测量仪采用双爪收张前进后退式测量,容易造成测爪碰撞曲轴止推面,导致测量假象,至使曲轴偏磨,严重时将导致产品报废或撞砂轮,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数控磨床的曲轴装夹测量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等特点,通过定位套筒有效限制曲轴加工时的轴颈圆跳动,提高系统加工刚性,同时测量结构控制简单,测量精度较高。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数控磨床的曲轴装夹测量结构,包括工作台、磨床机身、夹具单元和检测单元;其中,所述夹具单元包括相对布置于工作台上的活动顶针座、随动顶针座,且活动顶针座上通过主动气缸驱动连接有活动顶针;所述随动顶针座上通过随动气缸连接有旋转电机、顶针锥套,通过旋转电机带动顶针锥套的转动;所述顶针锥套的中心孔内通过弹簧连接有随动顶针,且顶针锥套上通过连接套同轴连接有定位套筒;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布置于磨床机身上活动顶针座一侧的固定座,且固定座上水平安装有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轴上通过支架垂直设置有升降气缸,且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测量探头,通过翻转电机实现升降气缸的0-180°翻转;所述连接套上连接有延伸至曲轴曲柄处的拨杆,通过拨杆与曲轴曲柄的配合带动曲轴的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测量探头采用T18测量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分别与定位套筒、顶针锥套的外侧呈锥度螺纹配合,以保证定位套筒、顶针锥套的同轴度。进一步的,所述顶针锥套的中心孔外端设置有顶针套,以防止随动顶针脱出顶针锥套的中心孔。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顶针通过轴承与主动气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数控磨床的曲轴装夹测量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通过定位套筒有效限制曲轴加工时的轴颈圆跳动,提高系统加工刚性,使加工测量过程更加稳定;2、磨床机身上的测量结构在装夹曲轴时呈收缩状态且测量探头转动至向上,避免曲轴与测量探头的碰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大大提高装夹效率,减少生产成本,且气缸的控制过程稳定高效,位移精度较高,有效提高测量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1、工作台,2、活动顶针座,3、随动顶针座,4、主动气缸,5、活动顶针,6、随动气缸,7、顶针锥套,8、弹簧,9、随动顶针,10、连接套,11、定位套筒,12、磨床机身,13、旋转电机,14、固定座,15、翻转电机,16、支架,17、升降气缸,18、测量探头,19、拨杆,20、顶针套,21、曲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为一种用于数控磨床的曲轴装夹测量结构,包括工作台1、磨床机身12、夹具单元和检测单元;其中,所述夹具单元包括相对布置于工作台1上的活动顶针座2、随动顶针座3,且活动顶针座2上通过主动气缸4驱动连接有活动顶针5;所述随动顶针座3上通过随动气缸6连接有旋转电机13、顶针锥套7,通过旋转电机13带动顶针锥套7的转动;所述顶针锥套7的中心孔内通过弹簧8连接有随动顶针9,且顶针锥套7上通过连接套10同轴连接有定位套筒11;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布置于磨床机身12上活动顶针座2一侧的固定座14,且固定座14上水平安装有翻转电机15;所述翻转电机15的输出轴上通过支架16垂直连接有升降气缸17,且升降气缸17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测量探头18,通过翻转电机15实现升降气缸17的0-180°翻转;所述连接套10上连接有延伸至曲轴17曲柄处的拨杆19,通过拨杆19与曲轴17曲柄的配合带动曲轴的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探头18采用T18测量传感器;所述连接套10分别与定位套筒11、顶针锥套7的外侧呈锥度螺纹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针锥套7的中心孔外端设置有顶针套20;所述活动顶针5通过轴承与主动气缸4的活塞杆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装夹时升降气缸17呈收缩状态,且翻转电机15带动测量探头18转动至向上,然后将曲轴放置在机床主轴端定位套筒内,对准弹簧顶尖,然后通过主动气缸4带动活动顶针5顶紧曲轴,使定位套筒端面与曲轴轴颈台阶面实现完好贴合;加工及检测过程中,通过主动气缸4与随动气缸6的配合实现曲轴21的轴向位移,旋转电机13通过拨杆19与曲轴21曲柄的配合带动曲轴的转动,以实现曲轴21轴颈面的加工、检测,加工测量过程更加稳定;测量时通过翻转电机15带动测量探头18转动至向下,通过升降气缸13实现测量探头18的升降调整,调整过程稳定高效,位移精度较高,有效提高测量精度。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数控磨床的曲轴装夹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磨床机身(12)、夹具单元和检测单元;/n其中,所述夹具单元包括相对布置于工作台(1)上的活动顶针座(2)、随动顶针座(3),且活动顶针座(2)上通过主动气缸(4)驱动连接有活动顶针(5);所述随动顶针座(3)上通过随动气缸(6)连接有旋转电机(13)、顶针锥套(7),通过旋转电机(13)带动顶针锥套(7)的转动;所述顶针锥套(7)的中心孔内通过弹簧(8)连接有随动顶针(9),且顶针锥套(7)上通过连接套(10)同轴连接有定位套筒(11);/n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布置于磨床机身(12)上活动顶针座(2)一侧的固定座(14),且固定座(14)上水平安装有翻转电机(15);所述翻转电机(15)的输出轴上通过支架(16)垂直连接有升降气缸(17),且升降气缸(17)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测量探头(18),通过翻转电机(15)实现升降气缸(17)的0-180°翻转;所述连接套(10)上连接有延伸至曲轴(21)曲柄处的拨杆(19),通过拨杆(19)与曲轴(21)曲柄的配合带动曲轴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数控磨床的曲轴装夹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磨床机身(12)、夹具单元和检测单元;
其中,所述夹具单元包括相对布置于工作台(1)上的活动顶针座(2)、随动顶针座(3),且活动顶针座(2)上通过主动气缸(4)驱动连接有活动顶针(5);所述随动顶针座(3)上通过随动气缸(6)连接有旋转电机(13)、顶针锥套(7),通过旋转电机(13)带动顶针锥套(7)的转动;所述顶针锥套(7)的中心孔内通过弹簧(8)连接有随动顶针(9),且顶针锥套(7)上通过连接套(10)同轴连接有定位套筒(11);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布置于磨床机身(12)上活动顶针座(2)一侧的固定座(14),且固定座(14)上水平安装有翻转电机(15);所述翻转电机(15)的输出轴上通过支架(16)垂直连接有升降气缸(17),且升降气缸(17)的活塞杆上连接有测量探头(18),通过翻转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银海胡锦泉戴光洲陈杰沈红岩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鑫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