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475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包括校正上模和校正下模,所述校正上模的底部开设有上模型腔,并且校正下模的顶部开设有下模型腔,所述校正上模的底部镶嵌有冲孔凸模,并且校正下模的顶部镶嵌有冲孔凹模,所述校正下模的内部开设有落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锻造工艺技术领域。该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通过校正上模的底部开设有上模型腔,并且校正下模的顶部开设有下模型腔,校正上模的底部镶嵌有冲孔凸模,并且校正下模的顶部镶嵌有冲孔凹模,校正下模的内部开设有落料口,模具结构简单,在锻件校正过程中,同步完成了锻件的冲孔作业,不仅减少模具及设备投入,且提高了锻造生产效率。

A compound die for punch correction of large forging front ax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
本技术涉及锻造工艺
,具体为一种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明显,而汽车数量的增加更使这些问题日益严重,因而,轻型、节能、环保、安全、舒适及低成本成为各汽车制造厂家追求的目标,根据国外研究数据表明,汽车整车质量减轻100kg,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另外轻量化也对环保又好处,汽车整车质量减轻100kg,CO2排放量可减少约5g/km,同时,轻量化可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零件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因此,轻量化对于消费者、企业以及社会环境都是有益的,而汽车前轴镂空是今后前轴的发展方向之一,对开拓市场具有重大意义。现有技术中,由于前轴锻件镂空,按正常考虑,需要增新加设备,且造成锻造效率降低,如何克服以上困难,是开发汽车前轴镂空所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实现在锻件校正过程中同时完成锻件的冲孔作业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包括校正上模和校正下模,所述校正上模的底部开设有上模型腔,并且校正下模的顶部开设有下模型腔,所述校正上模的底部镶嵌有冲孔凸模,并且校正下模的顶部镶嵌有冲孔凹模,所述校正下模的内部开设有落料口,所述校正下模的内部且位于下模型腔的底部开设有顶料孔,所述顶料孔的内部设置有顶料杆,所述校正上模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并且校正下模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优选的,所述校正上模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固定螺孔,并且校正上模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固定螺孔。优选的,所述校正下模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固定螺孔,并且校正下模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固定螺孔。优选的,所述校正上模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键槽,并且校正上模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定位槽。优选的,所述校正下模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键槽,并且校正下模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定位槽。优选的,所述顶料杆的行程为15毫米。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通过校正上模的底部开设有上模型腔,并且校正下模的顶部开设有下模型腔,校正上模的底部镶嵌有冲孔凸模,并且校正下模的顶部镶嵌有冲孔凹模,校正下模的内部开设有落料口,校正下模的内部且位于下模型腔的底部开设有顶料孔,顶料孔的内部设置有顶料杆,校正上模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并且校正下模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模具结构简单,在锻件校正过程中,同步完成了锻件的冲孔作业,不仅减少模具及设备投入,且提高了锻造生产效率。(2)、该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通过校正上模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固定螺孔,并且校正上模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固定螺孔,校正下模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固定螺孔,并且校正下模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固定螺孔,校正上模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键槽,并且校正上模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校正下模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键槽,并且校正下模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定位槽,便于对模具的定位固定和吊装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校正上模结构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校正下模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校正上模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校正下模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中:1-校正上模、2-校正下模、3-上模型腔、4-下模型腔、5-冲孔凸模、6-冲孔凹模、7-落料口、8-顶料孔、9-顶料杆、10-第一矩形槽、11-第二矩形槽、12-第一固定螺孔、13-第二固定螺孔、14-第三固定螺孔、15-第四固定螺孔、16-第一键槽、17-第一定位槽、18-第二键槽、19-第二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包括校正上模1和校正下模2,锻模模膛的形状和尺寸按热锻件图画线制造,校正上模1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固定螺孔12,并且校正上模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固定螺孔13,校正下模2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固定螺孔14,并且校正下模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四固定螺孔15,校正上模1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键槽16,并且校正上模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7,校正下模2顶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键槽18,并且校正下模2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9,校正上模1的底部开设有上模型腔3,并且校正下模2的顶部开设有下模型腔4,锻件与模具纵向和横向单边间隙全部2.5mm,校正上模1的底部镶嵌有冲孔凸模5,并且校正下模2的顶部镶嵌有冲孔凹模6,校正下模2的内部开设有落料口7,校正下模2的内部且位于下模型腔4的底部开设有顶料孔8,顶料孔8的内部设置有顶料杆9,顶料杆9的行程为15毫米,校正上模1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10,并且校正下模2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1,该模具安装在前轴校正模架上。使用时,使用时,将前轴锻件放置在校正下模2的下模型腔4内,然后冲孔凸模5随设备滑块下落,先接触到锻件冲孔部位,完成锻件部分的冲孔作业,之后,随着设备滑块的继续下移,完成锻件的校正作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包括校正上模(1)和校正下模(2),所述校正上模(1)的底部开设有上模型腔(3),并且校正下模(2)的顶部开设有下模型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上模(1)的底部镶嵌有冲孔凸模(5),并且校正下模(2)的顶部镶嵌有冲孔凹模(6),所述校正下模(2)的内部开设有落料口(7),所述校正下模(2)的内部且位于下模型腔(4)的底部开设有顶料孔(8),所述顶料孔(8)的内部设置有顶料杆(9),所述校正上模(1)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10),并且校正下模(2)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包括校正上模(1)和校正下模(2),所述校正上模(1)的底部开设有上模型腔(3),并且校正下模(2)的顶部开设有下模型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上模(1)的底部镶嵌有冲孔凸模(5),并且校正下模(2)的顶部镶嵌有冲孔凹模(6),所述校正下模(2)的内部开设有落料口(7),所述校正下模(2)的内部且位于下模型腔(4)的底部开设有顶料孔(8),所述顶料孔(8)的内部设置有顶料杆(9),所述校正上模(1)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10),并且校正下模(2)的正面与背面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模锻前轴冲孔校正复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上模(1)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固定螺孔(12),并且校正上模(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固定螺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勇刘中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神力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