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接管锻造用模组件及锻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289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斜接管锻造用模组件并基于该膜组件提供了一种斜接管的锻造方法。其中模组件由第一膜组件和第二膜组件组成,第一膜组件主要用于将柱形坯料上部墩粗并向一侧倾斜,柱形坯料的下部则成型为斜接管的管部,从而保证墩粗倾斜的部位可以连同管部一同放入第二膜组件,然后在第二膜组件中,经按压最终形成斜接管。与现有技术的对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1.借助模组件,进行仿形锻造并锻造出45度角度,操作简单方便;2.能够保证金属流线的顺利完成;3.有效减小锻压截面积,并保证锻件被充分锻透,进而缩减锻后热处理保温时间。4.减小车削加工余量,缩短加工周期。

Die components and forging methods for the forging of miter tub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接管锻造用模组件及锻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斜接管锻造
,具体涉及一种斜接管锻造用模组件及锻造方法。
技术介绍
斜接管能够很好地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调整流体之间的混合和能量交换,获取理想的阻尼,进而影响系统的流体力学性能和系统整体推力。斜接管的传统制造工艺主要为自由锻造,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三种:1、坯料经拔长后,墩粗成台阶轴,然后冲孔、切割;2、坯料经拔长后,墩粗成偏心轴,然后冲孔、切割;3、两件合锻,即坯料经拔长后,墩粗成台阶轴,然后冲孔、锯出45°斜面、再切割。上述方法存在缺陷有:加工余量较多,锻压截面积较大,不利于被充分锻透,且加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斜接管锻造用模组件及斜接管的锻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斜接管锻造用模组件,包括: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成型模和第一上压板;所述第一成型模的顶部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由与水平面成45°夹角的平面切削而成,所述第一成型模顶部斜面处开设有用于成型斜接管管部的竖直孔;所述第一上压板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接管锻造用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成型模(2-1)和第一上压板(2-2);所述第一成型模(2-1)的顶部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由与水平面成45°夹角的平面切削而成,所述第一成型模顶部斜面处开设有用于成型斜接管管部(1-1)的竖直孔(2-3);所述第一上压板(2-2)用于从上方挤压坯料(4);/n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包括可拆卸的第二成型模组和第二上压板(3-2);所述第二成型模组顶部端面为水平面且开设有孔(3-3),所述孔(3-3)的形状、尺寸均与预成型的斜接管(1)相适应,且所述孔(3-3)用于与斜接管斜面部(1-2)相适应的部分位于上方且为竖直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接管锻造用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成型模(2-1)和第一上压板(2-2);所述第一成型模(2-1)的顶部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由与水平面成45°夹角的平面切削而成,所述第一成型模顶部斜面处开设有用于成型斜接管管部(1-1)的竖直孔(2-3);所述第一上压板(2-2)用于从上方挤压坯料(4);
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包括可拆卸的第二成型模组和第二上压板(3-2);所述第二成型模组顶部端面为水平面且开设有孔(3-3),所述孔(3-3)的形状、尺寸均与预成型的斜接管(1)相适应,且所述孔(3-3)用于与斜接管斜面部(1-2)相适应的部分位于上方且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上压板(3-2)用于从上方挤压坯料,第二压板(3-2)的底部为水平面且四周尺寸≥所述孔的顶部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接管锻造用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压板(2-2)的底部设有缺口(2-2-1),所述缺口一侧的内侧壁为坡面(2-2-2),且坡面(2-2-2)与缺口顶壁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所述第一上压板(2-2)开始挤压坯料(4)前,所述坯料顶部位于缺口内,且靠近通孔最高点处的坯料与坡面(2-2-2)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接管锻造用模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敏刚王守华王东来张荣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圣贤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