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腈碳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90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其特征是先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去胶化,将制备的阻燃上浆剂对碳纤维进行上浆整理,然后,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阳离子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阴离子阻燃剂分别交替吸附。阻燃实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阻燃整理后的碳纤维的初始极限氧指数达到了29%以上;经过10次水洗后,其极限氧指数没有明显下降,仍然达到了28%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碳纤维具有较强的阻燃性,全部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小。

A flame retardant finishing method of polyacrylonitrile carbon fi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腈碳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碳纤维微球
,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
技术介绍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2%以上或者以碳的同素异形体为结构单元所组成的新型纤维材料,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质量轻、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其在航天、军事、汽车、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碳纤维的主要原料为聚丙烯腈,占据碳纤维市场90%以上,其余来源于黏胶和沥青等。随着碳纤维的快速发展,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很多领域对碳纤维的阻燃性能有较高要求,开发一种具有阻燃性能的碳纤维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较多学者对碳纤维的阻燃性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157894.5公布了一种阻燃碳纤维浸料及制备方法,其包括碳纤维层和阻燃环氧树脂,其中阻燃环氧树脂浸渍在碳纤维层,该方法制备工艺比较复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571583.8公布了环保阻燃碳纤维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材料包括聚酰胺、碳纤维、聚偏氟乙烯、复合阻燃剂、分散剂等,该方法中的复合阻燃剂会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鉴于现有技术的缺点,急需寻求一种应用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泛的碳纤维阻燃整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以往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本专利技术先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去胶化,将制备的阻燃上浆剂对碳纤维进行上浆整理,然后,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阳离子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C和阴离子阻燃剂分别交替吸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碳纤维的去胶化:将碳纤维置于丙酮溶剂中,温度调定为50~55℃,脱胶时间为1~2h,浴比为1∶20~30;步骤二:碳纤维的上浆整理:碳纤维经导辊进入装有阻燃上浆剂的上浆槽,经浸润后,再由挤胶辊进入干燥炉烘干,上浆量控制在1.0%~1.5%;步骤三: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浸入1~5%的PDAC,浸入时间为5~10min,取出,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浸入阻燃剂溶液,浸入时间为5~10min,取出,自然晾干;步骤四:将步骤三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采用步骤三的方法进行浸入和晾干操作,重复2次,得到阻燃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上述的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所述的步骤二中阻燃上浆剂的制备方法为:称取适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丙烯酸、乙烯基磷酸酯和过硫酸铵引发剂,将全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和占总量1/3的丙烯酸、乙烯基磷酸酯和过硫酸铵引发剂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控制温度为75~85℃,搅拌1~2h;然后将剩余2/3的丙烯酸、乙烯基磷酸酯和过硫酸铵引发剂溶于少量去离子水后滴加到刚刚搅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控制在2~3h,滴加完毕后,保温2~3h,保温结束后用NaOH溶液中和至pH=7~8,即制得上浆剂乳液;优选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g)、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g)、丙烯酸(mol)、乙烯基磷酸酯(mol)和过硫酸铵(g)的质量比为:0.5~1∶1~2∶0.1~0.2∶0.2~0.4∶0.5~1。上述的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所述的步骤三中阻燃剂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一定质量的丙烯酸和乙烯基磷酸酯同时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配置为单体溶液,备用,优选地,丙烯酸和乙烯基磷酸酯的摩尔比为1∶0.2~0.4;然后在搅拌条件下,控制温度为79~81℃,将配置好的单体与过硫酸铵引发剂分别滴加到装有一定量去离子水的四口烧瓶中,优选地,过硫酸铵的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0.1~0.4%;滴加时间控制在2~3h,滴加完毕后,保温3~4h,最后冷却,即制得阻燃剂溶液;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得所述阻燃剂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15000。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本专利技术先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去胶化,将制备的阻燃上浆剂对碳纤维进行上浆整理,然后,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阳离子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C)和阴离子阻燃剂分别交替吸附。本专利技术采用阻燃上浆剂和阴离子阻燃剂包裹在碳纤维的表面,共同起到阻燃的作用。(2)乙烯基磷酸酯是一种优良的有机阻燃剂,本专利技术采用聚合的方法将其制备为上浆剂和阴离子阻燃剂。(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碳纤维的初始极限氧指数达到了29%以上;经过10次水洗后,其极限氧指数没有明显下降,仍然达到了28%以上;其阻燃效果仍然没有明显削弱,表明碳纤维的阻燃效果较强。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碳纤维具有较强的阻燃性,全部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碳纤维的去胶化:将碳纤维置于丙酮溶剂中,温度调定为55℃,脱胶时间为1.5h,浴比为1∶25。步骤二:碳纤维的上浆整理:碳纤维经导辊进入装有阻燃上浆剂的上浆槽,经浸润后,再由挤胶辊进入干燥炉烘干,上浆量控制在1.2%;所述的阻燃上浆剂的制备方法为:称取0.8g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5g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0.15mol丙烯酸、0.3mol乙烯基磷酸酯和0.8g过硫酸铵引发剂,将全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和占总量1/3的丙烯酸、乙烯基磷酸酯和过硫酸铵引发剂溶解于200mL的去离子水中,控制温度为80~82℃,搅拌1.5h;然后将剩余2/3的丙烯酸、乙烯基磷酸酯和过硫酸铵引发剂溶于50mL去离子水后滴加到刚刚搅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控制在2.5h,滴加完毕后,保温2.5h,保温结束后用NaOH溶液中和至pH=7~8,即制得上浆剂乳液。步骤三: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浸入3%的PDAC,浸入时间为8min,取出,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浸入阻燃剂溶液,浸入时间为8min,取出,自然晾干;所述的阻燃剂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0.1mol丙烯酸和0.03mol乙烯基磷酸酯同时溶解于50mL去离子水中配置为单体溶液;然后在搅拌条件下,控制温度为79~81℃,将配置好的单体与过硫酸铵引发剂分别滴加到装有50mL去离子水的四口烧瓶中,优选地,过硫酸铵的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0.2%;滴加时间控制在2.5h,滴加完毕后,保温3.5h,最后冷却,即制得阻燃剂溶液;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得所述阻燃剂的重均分子量为9500。步骤四:将步骤三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采用步骤三的方法进行浸入和晾干操作,重复2次,得到阻燃聚丙烯腈基碳纤维a。实施例2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碳纤维的去胶化:将碳纤维置于丙酮溶剂中,温度调定为50℃,脱胶时间为1.5h,浴比为1∶20。步骤二:碳纤维的上浆整理:碳纤维经导辊进入装有阻燃上浆剂的上浆槽,经浸润后,再由挤胶辊进入干燥炉烘干,上浆量控制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n步骤一:碳纤维的去胶化:将碳纤维置于丙酮溶剂中,温度调定为50~55℃,脱胶时间为1~2h,浴比为1∶20~30;/n步骤二:碳纤维的上浆整理:碳纤维经导辊进入装有阻燃上浆剂的上浆槽,经浸润后,再由挤胶辊进入干燥炉烘干;/n所述步骤二中阻燃上浆剂的制备方法为:称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丙烯酸、乙烯基磷酸酯和过硫酸铵引发剂,将全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和占总量1/3的丙烯酸、乙烯基磷酸酯和过硫酸铵引发剂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控制温度为75~85℃,搅拌1~2h;然后将剩余2/3的丙烯酸、乙烯基磷酸酯和过硫酸铵引发剂溶于少量去离子水后滴加到刚刚搅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控制在2~3h,滴加完毕后,保温2~3h,保温结束后用NaOH溶液中和至pH=7~8,即制得上浆剂乳液;所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g)、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g)、丙烯酸(mol)、乙烯基磷酸酯(mol)和过硫酸铵(g)的比值为:(0.5~1)∶(1~2)∶(0.1~0.2)∶(0.2~0.4)∶(0.5~1);/n步骤三: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浸入质量分数为1~5%的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浸入时间为5~10min,取出,自然晾干,将晾干后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浸入阻燃剂溶液,浸入时间为5~10min,取出,自然晾干;/n所述步骤三中阻燃剂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丙烯酸和乙烯基磷酸酯同时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配置为单体溶液,备用,所述丙烯酸和乙烯基磷酸酯的摩尔比为1∶0.2~0.4;然后在搅拌条件下,控制温度为79~81℃,将配置好的单体与过硫酸铵引发剂分别滴加到装有去离子水的四口烧瓶中,所述过硫酸铵的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0.1~0.4%;滴加时间控制在2~3h,滴加完毕后,保温3~4h,最后冷却,即制得阻燃剂溶液;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得所述阻燃剂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15000;/n步骤四:将步骤三处理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采用步骤三的方法进行浸入和晾干操作,重复2次,得到阻燃聚丙烯腈基碳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阻燃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一:碳纤维的去胶化:将碳纤维置于丙酮溶剂中,温度调定为50~55℃,脱胶时间为1~2h,浴比为1∶20~30;
步骤二:碳纤维的上浆整理:碳纤维经导辊进入装有阻燃上浆剂的上浆槽,经浸润后,再由挤胶辊进入干燥炉烘干;
所述步骤二中阻燃上浆剂的制备方法为:称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丙烯酸、乙烯基磷酸酯和过硫酸铵引发剂,将全部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和占总量1/3的丙烯酸、乙烯基磷酸酯和过硫酸铵引发剂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控制温度为75~85℃,搅拌1~2h;然后将剩余2/3的丙烯酸、乙烯基磷酸酯和过硫酸铵引发剂溶于少量去离子水后滴加到刚刚搅拌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时间控制在2~3h,滴加完毕后,保温2~3h,保温结束后用NaOH溶液中和至pH=7~8,即制得上浆剂乳液;所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g)、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g)、丙烯酸(mol)、乙烯基磷酸酯(mol)和过硫酸铵(g)的比值为:(0.5~1)∶(1~2)∶(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雄义邓健刘仰硕王军蔡亚军于泽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