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013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黄豆预处理;S2、制曲:黄豆碎料、面粉和菌种粉混合后进行厚层通风制曲,得到大曲;S3、制醪:在大曲中加入盐水混合均匀,得到酱醪;S4、发酵:将酱醪进行发酵;S5、淋油,获得酱油原油;所述步骤S4中,在发酵过程中取正常原油加热产生的底部沉淀液添加到酱醪中,然后继续发酵。该工艺通过添加正常原油加热产生的底部沉淀液促进发酵,可在确保酱油原油品质的同时,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能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与传统的发酵工艺所制备的酱油原油相比,所得的酱油原油色泽红亮、口感滋味鲜美浓厚、酱香味浓郁,且理化、微检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发酵工艺所制备的酱油原油。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f high salt and dilute soy sau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调味品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工艺。
技术介绍
酱油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记载,在唐代时期,酱油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酱油俗称豉油,主要由大豆、淀粉、小麦、食盐经过制曲、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起源于我国,是一种富含营养价值的常用调味品。酱油是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多种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酱油已成为我国调味品行业最大的产品之一,且在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广为流传。酱油风味独特,每年全球产量约有1000多万吨。国内对于酱油中耐盐乳酸菌的研究起歩较晚,在2002年才出现了先固后稀酿造工艺中添加酵母、乳酸菌的研究,而日本对耐盐乳酸菌的研究更为深入,主要集中在酵母和乳酸菌的相互作用关系。目前在改善酱油风味领域,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酵母的研究比较多,而对添加耐盐乳酸菌的研究则较少,一般都是对耐盐乳酸菌的分离、特性研究,但对于乳酸菌的蛋白质利用率及添加量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黄豆预处理;/nS2、制曲:黄豆碎料、面粉和菌种粉混合后进行厚层通风制曲,得到大曲;/nS3、制醪:在所得大曲中加入盐水混合均匀,得到酱醪;/nS4、发酵:将所述酱醪进行发酵;/nS5、淋油,获得酱油原油;/n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发酵过程中取正常原油加热产生的底部沉淀液添加到所述酱醪中,然后继续发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黄豆预处理;
S2、制曲:黄豆碎料、面粉和菌种粉混合后进行厚层通风制曲,得到大曲;
S3、制醪:在所得大曲中加入盐水混合均匀,得到酱醪;
S4、发酵:将所述酱醪进行发酵;
S5、淋油,获得酱油原油;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发酵过程中取正常原油加热产生的底部沉淀液添加到所述酱醪中,然后继续发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发酵12~17天时,取正常原油加热产生的底部沉淀液添加到所述酱醪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发酵14~16天时,取正常原油加热产生的底部沉淀液添加到所述酱醪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式高盐稀态酱油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正常原油是通过如下步骤得到的:
P1、黄豆预处理;
P2、制曲:黄豆碎料、面粉和菌种粉混合后进行厚层通风制曲,得到正常大曲;
P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康李顺胡晓龙董修涛王月涛周萌萌游星付寒奇李海明郭文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