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雅慧专利>正文

鳗鱼规范化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696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鳗鱼规范化生态养殖方法,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养殖鳗鱼的肉质、疾病抗性、营养价值较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在养殖池设置供水装置,定期启动供水装置后实现鳗鱼止水养殖、流水养殖交替进行;养殖池池底间隔挖掘深水池,相邻深水池之间形成浅水池;将河蟹与鳗鱼混合养殖后形成食物链;饲养台定时喂食配合饲料和肉食饲料,鳗鱼在遮阳区内进食;进食完成后,鳗鱼在向阳区内运动进行消化训练,通过照明灯照射向阳区来刺激鳗鱼运动。满足鳗鱼好动、昼伏夜出、趋旋光性强、喜流水等生活习惯,增强鳗鱼肉质的鲜味,提高鳗鱼养殖的营养价值,增强鳗鱼疾病抗性,减少药物使用,从而达到生态化生长。

Standardized ecological culture method of 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鳗鱼规范化生态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养殖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鳗鱼规范化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此外鳗鱼与鲑鱼类似具有洄游特性。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我国鳗鱼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闽江、珠江流域、海南岛及江河湖泊中。鳗鱼在深海中产卵繁殖,在淡水环境中成长。性情凶猛、贪食、好动、昼伏夜出、趋旋光性强、喜流水、好暖。鳗鱼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E,含量分别是普通鱼类的60倍和9倍。其中维生素A为牛肉的100倍、猪肉的300倍以上。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对于预防视力退化、保护肝脏、恢复精力有很大益处。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同样很丰富。鳗鱼还含有丰富的“好”脂肪。其中所含的磷脂,为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另外,鳗鱼还含有被俗称为“脑黄金”的DHA及EPA(深海鱼油成分,DHA为二十二碳六烯酸,EPA为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比其他海鲜、肉类均高,而DHA和EPA被证实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此外,鳗鱼还含有大量的钙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也有一定的效果。最让女士动心的是,鳗鱼的皮、肉都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养颜美容、延缓衰老,故被称之为“可吃的化妆品”。鳗鱼在营养方面惟一明显的缺陷就是几乎不含维生素C,吃鳗鱼时应搭配一些蔬菜能弥补这个缺陷。鳗鱼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鳗鲡体内含有一种很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强精壮肾的功效,是年轻夫妇、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鳗是富含钙质的水产品,经常食用,能使血钙值有所增加,使身体强壮。鳗的肝脏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夜盲人的优良食品。然而,现有的鳗鱼养殖技术,大部分为人工止水饲养,小部分为流水放养。现有的人工止水饲养,通过定量、定时、定位喂食来快速催熟鳗鱼,在此过程中忽略了鳗鱼的自然生长习性,导致鳗鱼的肉质、疾病抗性、营养价值下降;而流水放养,受放养场地影响,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鳗鱼规范化生态养殖方法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鳗鱼规范化生态养殖方法,使鳗鱼在保持原有自然习性的条件下生长,满足鳗鱼好动、昼伏夜出、趋旋光性强、喜流水等生活习惯,增强鳗鱼肉质的鲜味,提高鳗鱼养殖的营养价值,增强鳗鱼疾病抗性,减少药物使用,从而达到生态化生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鳗鱼规范化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宽4-5m、深1-1.2m的条形养殖池,在养殖池两端之间设置实现养殖池形成自循环流动活水的供水装置,定期启动供水装置后实现鳗鱼止水养殖、流水养殖交替进行;S2:在养殖池池底间隔挖掘供鳗鱼白天潜伏的深水池,深水池深0.5-0.8m、长6-8m;相邻深水池之间形成供鳗鱼夜出活动的浅水池,浅水池水深为0.5-0.6m,浅水池的长度为3-4m;S3:在浅水池池底两侧挖设将相邻深水池连通的连通渠,两个连通渠之间形成浅水台,连通渠底面高度比深水池底面高度大0.1-0.2m;在连通渠底面种植黑藻;S4:将河蟹与鳗鱼混合养殖后形成食物链;S5:在浅水台顶端两侧悬空设置饲养台,并在浅水台顶端设置呈波形状的流水板,流水板沿浅水台长度方向布设;流水板的两侧斜坡种植有苦草,流水板的中间斜坡铺设鹅卵石后形成向阳区,流水板的两波谷与浅水台顶面形成遮阳区;饲养台定时喂食配合饲料和肉食饲料,鳗鱼在遮阳区内进食;进食完成后,鳗鱼在向阳区内运动进行消化训练,通过照明灯照射向阳区来刺激鳗鱼运动。优选的,所述条形养殖池为折线型或螺旋型。优选的,所述河蟹与鳗鱼的放养密度比为1:(4-5)。优选的,所述流水板的波长为1.5-1.8m,振幅为0.15m-0.2m。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间隔设置的深水池和浅水池满足了鳗鱼昼伏夜出的习性;供水装置和流水板配合,可实现止水养殖、流水养殖交替进行,流水经过流水板后产生一定波浪,刺激鳗鱼运动,有助于消化,增强肉质品质;同时,鳗鱼进食时,流水板下方的遮阳区为鳗鱼提供了进食场所;照明灯照射向阳区,可引导鳗鱼运动来提高运动量,从而增强疾病抗性;鳗鱼与河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喂养,促使鳗鱼保持自然捕食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条形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条形养殖池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鳗鱼规范化生态养殖方法,如图1与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建宽4-5m、深1-1.2m的条形养殖池,在养殖池两端之间设置实现养殖池形成自循环流动活水的供水装置,定期启动供水装置后实现鳗鱼止水养殖、流水养殖交替进行。在本实施例中,条形养殖池为折线型,还可为螺旋型,可减少养殖池的占地面积,同时便于养殖池两端形成自循环流动活水。步骤二,在养殖池池底间隔挖掘供鳗鱼白天潜伏的深水池,深水池深0.5-0.8m、长6-8m;相邻深水池之间形成供鳗鱼夜出活动的浅水池,浅水池水深为0.5-0.6m,浅水池的长度为3-4m。步骤三,在浅水池池底两侧挖设将相邻深水池连通的连通渠,两个连通渠之间形成浅水台,连通渠底面高度比深水池底面高度大0.1-0.2m。在连通渠底面种植黑藻。步骤四,将河蟹与鳗鱼混合养殖后形成食物链。河蟹与鳗鱼的放养密度比为1:(4-5)。河蟹还可为贝类或杂鱼。步骤五,在浅水台顶端两侧悬空设置饲养台,并在浅水台顶端设置呈波形状的流水板,流水板沿浅水台长度方向布设。流水板的两侧斜坡种植有苦草,流水板的中间斜坡铺设鹅卵石后形成向阳区,流水板的两波谷与浅水台顶面形成遮阳区。流水板的波长为1.5-1.8m,振幅为0.15m-0.2m。饲养台定时喂食配合饲料和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鳗鱼规范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S1:构建宽4-5m、深1-1.2m的条形养殖池,在养殖池两端之间设置实现养殖池形成自循环流动活水的供水装置,定期启动供水装置后实现鳗鱼止水养殖、流水养殖交替进行;/nS2:在养殖池池底间隔挖掘供鳗鱼白天潜伏的深水池,深水池深0.5-0.8m、长6-8m;相邻深水池之间形成供鳗鱼夜出活动的浅水池,浅水池水深为0.5-0.6m,浅水池的长度为3-4m;/nS3:在浅水池池底两侧挖设将相邻深水池连通的连通渠,两个连通渠之间形成浅水台,连通渠底面高度比深水池底面高度大0.1-0.2m;在连通渠底面种植黑藻;/nS4:将河蟹与鳗鱼混合养殖后形成食物链;/nS5:在浅水台顶端两侧悬空设置饲养台,并在浅水台顶端设置呈波形状的流水板,流水板沿浅水台长度方向布设;流水板的两侧斜坡种植有苦草,流水板的中间斜坡铺设鹅卵石后形成向阳区,流水板的两波谷与浅水台顶面形成遮阳区;/n饲养台定时喂食配合饲料和肉食饲料,鳗鱼在遮阳区内进食;进食完成后,鳗鱼在向阳区内运动进行消化训练,通过照明灯照射向阳区来刺激鳗鱼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鳗鱼规范化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宽4-5m、深1-1.2m的条形养殖池,在养殖池两端之间设置实现养殖池形成自循环流动活水的供水装置,定期启动供水装置后实现鳗鱼止水养殖、流水养殖交替进行;
S2:在养殖池池底间隔挖掘供鳗鱼白天潜伏的深水池,深水池深0.5-0.8m、长6-8m;相邻深水池之间形成供鳗鱼夜出活动的浅水池,浅水池水深为0.5-0.6m,浅水池的长度为3-4m;
S3:在浅水池池底两侧挖设将相邻深水池连通的连通渠,两个连通渠之间形成浅水台,连通渠底面高度比深水池底面高度大0.1-0.2m;在连通渠底面种植黑藻;
S4:将河蟹与鳗鱼混合养殖后形成食物链;
S5:在浅水台顶端两侧悬空设置饲养台,并在浅水台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学武林雅慧马令法杨敬军吴昊霖常毓巍何淑玲
申请(专利权)人:林雅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