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672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用于实现敏感负载的双电源供电切换,包括:一永磁操动机构,提供双电源切换的动力;两组真空灭弧室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永磁操动机构两侧;若干电磁斥力机构,与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相对应,设置在所述永磁操动机构和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之间;若干连接附件,将所述永磁操动机构、所述电磁斥力机构以及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连接。本双电源切换装置切换时间短、通态损耗小、执行切换时只需要一次指令即可实现主开关断开与备用开关导通的联动,或主开关导通与备用开关断开的联动,控制简单,可靠性高。

A dual power switc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速开关
,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系统和用电设备的发展,现代工业、医疗等领域中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持续供电。利用双电源自动转换装置和双电源切换开关的双路供电方案是确保用电设备持续供电的有效解决方案。现有双电源切换开关的逻辑顺序是先断开主电源,然后接通备用电源,需要检测控制单元发送分闸、合闸两次指令,其控制及延时程序相对于分合闸同时进行的机构而言,控制程序复杂,动作可靠性差。传统机械式开关的切换时间通常为数十毫秒,这种短暂断电对于大多数负载而言可以接受。然而,有一些高敏感负载,对供电持续性的要求更加苛刻,此时需要响应速度更快的双电源切换开关来满足需求。虽然新型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式开关的切换时间通常可达数毫秒甚至更短时间,但其通态损耗较大,发热严重,因此需要相应配置较大规模的散热设备,增加了成本和设备复杂程度。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切换开关的切换时间长、通态损耗大、控制程序复杂,动作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切换时间短、通态损耗小、执行切换时只需要一次指令即可实现主开关断开与备用开关导通的联动,或主开关导通与备用开关断开的联动,控制简单,可靠性高的双电源切换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用于实现敏感负载的双电源供电切换,包括:一永磁操动机构,提供双电源切换的动力;两组真空灭弧室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永磁操动机构两侧,一组为主电源开关、另一组为备用电源开关;若干电磁斥力机构,与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相对应,设置在所述永磁操动机构和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之间,提供使所述真空灭弧室熄弧的电磁斥力以及双电源切换的补充动力;若干连接附件,将所述永磁操动机构、所述电磁斥力机构以及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连接,在进行双电源切换时,所述连接附件将所述永磁操动机构提供的动力以及所述电磁斥力机构提供的补充动力从一侧电源开关传递到另一侧电源开关,使所述另一侧电源开关合闸。进一步地,所述永磁操动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中空壳体;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外壳两侧,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包饶在动铁芯外侧,并与所述动铁芯之间留有间隙;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电磁线圈中间,且环绕在所述动铁芯的中部并吸附于所述外壳内侧;连杆,所述连杆两端分别穿过两侧所述端盖,且所述连杆通过螺纹紧固于所述动铁芯的两端;动铁芯,所述动铁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动铁芯带动所述连杆移动。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包括:真空灭弧室、动触头以及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接触时,所述双电源切换装置合闸,所述真空灭弧室用于在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断路后迅速熄弧并抑制电流。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还包括进线母排以及出线母排,所述进线母排与所述静触头搭接,所述出线母排与所述动触头搭接。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电磁斥力机构,包括斥力线圈、斥力盘、软连接线、固定连杆以及压缩弹簧,所述斥力线圈套设在所述固定连杆上,所述斥力盘通过所述软连接线与所述出线母排相连接,所述斥力线圈与所述斥力盘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斥力盘、所述动触头以及所述固定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包围在所述固定连杆外侧。进一步地,每一所述连接附件,包括绝缘拉杆、辅助拉杆,所述绝缘拉杆与所述固定连杆活动连接,所述辅助拉杆与所述绝缘拉杆及所述连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斥力线圈呈环状,所述斥力盘呈与所述斥力线圈匹配的盘状。进一步地,所述永磁体为环形。本技术提供的双电源切换装置可实现数毫秒级的切换速度,可靠保证敏感负载的双电源供电切换;采用了真空灭弧室,具有较小的通态损耗;执行切换时只需要一次指令即可实现主开关断开与备用开关导通的联动,或主开关导通与备用开关断开的联动,控制简单,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装置和方法的实施方案,并与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符合本技术的优点和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永磁操动机构2-真空灭弧室机构3-电磁斥力机构4-连接附件11-外壳12-端盖13-电磁线圈14-永磁体15-连杆16-动铁芯21-真空灭弧室22-动触头23-静触头24-进线母排25-出线母排31-斥力线圈32-斥力盘33-软连接线34-固定连杆35-压缩弹簧41-绝缘拉杆42-辅助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用于实现敏感负载的双电源供电切换。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双电源切换装置包括一永磁操动机构1、两组真空灭弧室机构2、若干电磁斥力机构3以及若干连接附件4。一永磁操动机构1提供双电源切换的动力;两组真空灭弧室机构2,对称设置在永磁操动机构1两侧,一组为主电源开关、另一组为备用电源开关;若干电磁斥力机构3,与真空灭弧室机构2相对应,设置在永磁操动机构1和真空灭弧室机构2之间,提供使真空灭弧室21熄弧的电磁斥力以及双电源切换的补充动力;若干连接附件4,将永磁操动机构1、电磁斥力机构3以及真空灭弧室机构2连接,在进行双电源切换时,连接附件4将永磁操动机构1提供的动力以及电磁斥力机构3提供的补充动力从一侧电源开关传递到另一侧电源开关,使另一侧电源开关合闸。永磁操动机构1,包括:外壳11、端盖12、电磁线圈13、永磁体14、连杆15、动铁芯16。外壳11为中空壳体;端盖12设置在外壳11两侧,与外壳11固定连接;电磁线圈13包饶在动铁芯16外侧,并与动铁芯16之间留有间隙;永磁体14位于电磁线圈13中间,永磁体14为环形,且环绕在动铁芯16的中部并吸附于外壳11内侧;连杆15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端盖12,且连杆15通过螺纹紧固于动铁芯16的两端;动铁芯16设置在外壳11内部,动铁芯16带动连杆15移动。真空灭弧室机构2,包括:真空灭弧室21、动触头22以及静触头23,动触头22与静触头23接触时,双电源切换装置合闸,真空灭弧室21用于在动触头22与静触头23断路后迅速熄弧并抑制电流。真空灭弧室机构2,还包括进线母排24以及出线母排25,进线母排24与静触头23搭接,出线母排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用于实现敏感负载的双电源供电切换,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永磁操动机构,提供双电源切换的动力;/n两组真空灭弧室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永磁操动机构两侧,一组为主电源开关、另一组为备用电源开关;/n若干电磁斥力机构,与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相对应,设置在所述永磁操动机构和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之间,提供使所述真空灭弧室熄弧的电磁斥力以及双电源切换的补充动力;/n若干连接附件,将所述永磁操动机构、所述电磁斥力机构以及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连接,在进行双电源切换时,所述连接附件将所述永磁操动机构提供的动力以及所述电磁斥力机构提供的补充动力从一侧电源开关传递到另一侧电源开关,使所述另一侧电源开关合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切换装置,用于实现敏感负载的双电源供电切换,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永磁操动机构,提供双电源切换的动力;
两组真空灭弧室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永磁操动机构两侧,一组为主电源开关、另一组为备用电源开关;
若干电磁斥力机构,与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相对应,设置在所述永磁操动机构和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之间,提供使所述真空灭弧室熄弧的电磁斥力以及双电源切换的补充动力;
若干连接附件,将所述永磁操动机构、所述电磁斥力机构以及所述真空灭弧室机构连接,在进行双电源切换时,所述连接附件将所述永磁操动机构提供的动力以及所述电磁斥力机构提供的补充动力从一侧电源开关传递到另一侧电源开关,使所述另一侧电源开关合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操动机构,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为中空壳体;
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所述外壳两侧,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包绕在动铁芯外侧,并与所述动铁芯之间留有间隙;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电磁线圈中间,且环绕在所述动铁芯的中部并吸附于所述外壳内侧;
连杆,所述连杆两端分别穿过两侧所述端盖,且所述连杆通过螺纹紧固于所述动铁芯的两端;
动铁芯,所述动铁芯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动铁芯带动所述连杆移动。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波王开元李福生施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