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开关互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9075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开关互锁装置,属于供电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用于控制端部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一转杆、用于控制另一端部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二转杆、与第一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锁紧第二转杆的第一连杆机构以及与第二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锁紧第一转杆的第二连杆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多开关互锁装置,可实现多个开关互锁的修改和调整,实现一个开关开启时,其余开关被锁定不能打开的目的,防止在某一个开关打开时将其他开关打开的误操作,造成短路事故。结构体积小安装操作简单,并且使用机械互锁的方式在一个开关开启时将其余开关锁定,安全性与稳定性更好。

Multi switch interlock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ulti switch interlock devic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a first rotary rod for controlling the opening or closing of an end switch, a second rotary rod for controlling the opening or closing of another end switch, a first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for locking the second rotary ro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tary rod drive, and a second rotary rod drive connection for locking the first rotary rod Second linkage. The multi switch interlock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modification and adjustment of multiple switch interlocks, realize the purpose that when one switch is opened, the other switches are locked and cannot be opened, and prevent the misoperation of opening other switches when one switch is opened, resulting in a short circuit accident. The structure is small in size, easy to install and operate, and uses mechanical interlock to lock other switches when one switch is opened, so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are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开关互锁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供电配电设备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多开关互锁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不间断电源的直流供电系统中,通过隔离开关实现充电器、充放电单元和蓄电池之间的连接与断开,实现充电器为电池与负载供电和电池的充放电维护。但是存在操作隔离开关时容易误将两个或者多个隔离开关同时合闸的情况,此时就会发生多个电源短路等恶性事故,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必须在多路电源切换开关上增加互锁结构。在某路开关已经闭合的情况下,其余路开关触不能闭合,避免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多个隔离开关同时合闸。但是目前现有的互锁结构大多采用电气控制多个隔离开关之间互锁,稳定性与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开关互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隔离开关互锁结构大多采用电气控制,稳定性与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开关互锁装置,包括用于控制端部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一转杆、用于控制另一端部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二转杆、与所述第一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锁紧所述第二转杆的第一连杆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二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锁紧所述第一转杆的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转杆通过转动控制端部开关打开时,所述第一转杆借助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二转杆锁紧固定;所述第二转杆通过转动控制另一端部开关打开时,所述第二转杆借助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一转杆锁紧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多开关互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杆之间用于控制中间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三转杆和与所述第三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锁紧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杆的第三连杆机构;所述第三转杆通过转动控制中间开关打开时,借助所述第三连杆机构锁紧固定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通过转动控制端部开关打开时,借助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二转杆与所述第三转杆锁紧固定;所述第二转杆通过转动控制另一端部开关打开时,所述第二转杆借助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三转杆锁紧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转杆与所述第三连杆机构的数量均为多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转杆通过转动控制中间开关打开时,所述第三转杆借助所述第三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杆以及其余所述第三转杆锁紧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上部设置有在所述用于锁紧所述第二转杆与第三转杆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转杆或第三转杆且于所述卡接槽连通的让位孔;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上部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三转杆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转杆或第三转杆且于所述卡接槽连通的让位孔;所述第三连杆机构上部设置有在所述用于锁紧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以及其余第三转杆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转杆或第二转杆或第三转杆且于所述卡接槽连通的让位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上的让位孔均位于所述卡接槽靠近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上的让位孔均位于所述卡接槽靠近所述第二转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机构上的让位孔均位于所述卡接槽靠近所述第三转杆的一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以及所述第三连杆机构沿所述第一转杆的长度方向层叠设置;在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三连杆机构上的让位孔内,所述第二转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三连杆机构上的让位孔内,所述第三转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三连杆机构以及其他第三连杆机构上的让位孔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杆侧面的第一滑动片以及套装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杆的外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一滑动片的第一传动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杆上且可随所述第一转杆转动的第一转动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片与所述第一滑动片之间且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片以及所述第一滑动片的端部铰接设置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转杆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片一同转动,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片带动所述第一滑动片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杆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转杆两侧的第三滑动片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三转杆与所述第三滑动片的第三传动结构;所述第三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转杆上且可随所述第三转杆转动的第三转动片和两个设置在所述第三转动片与所述第三滑动片之间且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三转动片以及第三滑动片的端部铰接设置的第三连接片;第三转杆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三转动片转动,并通过两第三连接片带动两所述第三滑动片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多开关互锁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端部开关之间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用于支撑安装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与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导向固定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开关互锁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第一转杆以及第二转杆的转动分别控制不同的开关的打开与闭合,并且还设置有与第一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锁紧第二转杆的第一连杆机构以及与第二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锁紧第一转杆的第二连杆机构;第一转杆通过转动控制端部开关打开时,第一转杆借助第一连杆机构将第二转杆锁紧固定;第二转杆通过转动控制另一端部开关打开时,第二转杆借助第二连杆机构将第一转杆锁紧固定。本专利技术多开关互锁装置,可实现多个开关互锁的修改和调整,实现一个开关开启时,其余开关被锁定不能打开的目的,防止在某一个开关打开时将其他开关打开的误操作,造成短路事故。结构体积小安装操作简单,并且使用机械互锁的方式在一个开关开启时将其余开关锁定,安全性与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开关互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多开关互锁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滑动片以及第三滑动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一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采用的第三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转杆;2、第二转杆;3、第三转杆;4、第一连杆机构;41、第一滑动片;42、第一传动结构;421、第一转动片;422、第一连接片;43、让位孔;44、卡接槽;5、第三连杆机构;51、第三滑动片;52、第三传动结构;521、第三转动片;522、第三连接片;6、第二连杆机构;7、支撑架;8、导向固定座;9、状态指示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开关互锁装置进行说明。多开关互锁装置,包括用于控制端部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一转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开关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控制端部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一转杆、用于控制另一端部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二转杆、与所述第一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锁紧所述第二转杆的第一连杆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二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锁紧所述第一转杆的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转杆通过转动控制端部开关打开时,所述第一转杆借助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二转杆锁紧固定;所述第二转杆通过转动控制另一端部开关打开时,所述第二转杆借助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一转杆锁紧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开关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控制端部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一转杆、用于控制另一端部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二转杆、与所述第一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锁紧所述第二转杆的第一连杆机构以及与所述第二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锁紧所述第一转杆的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转杆通过转动控制端部开关打开时,所述第一转杆借助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二转杆锁紧固定;所述第二转杆通过转动控制另一端部开关打开时,所述第二转杆借助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一转杆锁紧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开关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开关互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杆之间用于控制中间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三转杆和与所述第三转杆传动连接用于锁紧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杆的第三连杆机构;所述第三转杆通过转动控制中间开关打开时,借助所述第三连杆机构锁紧固定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通过转动控制端部开关打开时,借助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二转杆与所述第三转杆锁紧固定;所述第二转杆通过转动控制另一端部开关打开时,所述第二转杆借助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三转杆锁紧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开关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杆与所述第三连杆机构的数量均为多个;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转杆通过转动控制中间开关打开时,所述第三转杆借助所述第三连杆机构将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第二转杆以及其余所述第三转杆锁紧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开关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上部设置有在所述用于锁紧所述第二转杆与第三转杆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转杆或第三转杆且于所述卡接槽连通的让位孔;所述第二连杆机构上部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三转杆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转杆或第三转杆且于所述卡接槽连通的让位孔;所述第三连杆机构上部设置有在所述用于锁紧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以及其余第三转杆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转杆或第二转杆或第三转杆且于所述卡接槽连通的让位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开关互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上的让位孔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安王思聪杜伟李聪谢启源张永鑫杨海涌端木宇翔严振杰倪丹陆佩芳吴冰清
申请(专利权)人: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