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907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灭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其包括:动力传输机构、灭弧室组件、联动机构和连接铜排组,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的前侧壁上方固定安装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多个所述灭弧室组件,多个所述灭弧室组件通过固定螺杆相固定螺接,两个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多个所述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动力绝缘件、联轴器、连接触头、动接触银点位和静接触银点位,所述动力绝缘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所述连接触头,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因过大放电电弧引起的灭弧室烧毁或击穿短路问题,增加了灭弧腔内的空间,拓宽了灭弧装置的选用,使设备在发生飞弧时快速有效的解决掉的综合效果。

A double power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dual power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component, a linkage mechanism and a connecting copper bar group. Two rotating shafts are fixedly installed above the front side wall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 plurality of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components are fixedly installed on the two rotating shafts, and a plurality of arc extinguishing chamber components are fixedly installed through fixed screws The rod phase is fixed and screwed, and a plurality of the linkage mechanisms are fixedly installed on the two rotating shafts. The linkage mechanism includes a power insulator, a coupling, a connecting contact, a dynamic contact silver point position and a static contact silver point position. The bottom of the power insulator is fixedly installed with the coupling,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bottom of the coupling is fixedly installed with the connecting contact, so as to avoid excessive discharge The problem of arc chamber burnout or breakdown short circuit caused by arc increases the space of arc chamber, widens the selection of arc extinguishing device, and makes the equipment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solve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in case of flash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灭弧装置
,具体为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
技术介绍
电弧是气体放电的一种形式。气体放电分为自持放电与非自持放电两类,电弧属于气体自持放电中的弧光放电。试验证明,当在大气中开断或闭合电压超过10V、电流超过0.5A的电路时,在触头间隙(或称弧隙)中会产生一团温度极高、亮度极强并能导电的气体,称为电弧。由于电弧的高温及强光,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焊接、熔炼、化学合成、强光源及空间技术等方面。对于有触点电器而言,由于电弧主要产生于触头断开电路时,高温将烧损触头及绝缘,严重情况下甚至引起相间短路、电器爆炸,从而酿成火灾、危及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在有触点电器中,触头接通和分断电流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电弧的产生及熄灭。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对电器具有一定的危害。通过对电弧现象的介绍,分析其产生和熄灭的原因,介绍电器常用的灭弧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电弧在电器中的影响。当电源电压超过数十伏、开断电流在数十安以上时,为减少电弧对触头的烧损和限制电弧扩展的空间,通常需要采取加强灭弧能力的措施,为此而采用的装置称为灭弧装置。一个灭弧装置可以采用某一种方法进行熄弧。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是综合采用几种方法,以增加灭弧效果。例如拉长和冷却电弧往往是一起运用的。现有技术当中的灭弧装置采用的是相对应开闭方式共用同腔室一个灭弧室异向灭弧方式容易造成因过大放电电弧引起的灭弧室烧毁或击穿短路问题,同时灭弧的空间有限,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双电源灭弧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双电源灭弧装置,增加了安装灭弧室的空间,使灭弧室装置得到了很大的开发空间,避免了因过大放电电弧引起的灭弧室烧毁或击穿短路问题,把原来同腔室异方向灭弧方式更改为异腔室同方向灭弧方式,两个单独个体灭弧装置分工工作,增加了灭弧腔内的空间,拓宽了灭弧装置的选用,使设备在发生飞弧时快速有效的解决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其包括:动力传输机构、灭弧室组件、联动机构和连接铜排组,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的前侧壁上方固定安装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多个所述灭弧室组件,多个所述灭弧室组件通过固定螺杆相固定螺接,两个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多个所述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动力绝缘件、联轴器、连接触头、动接触银点位和静接触银点位,所述动力绝缘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所述连接触头,所述联轴器的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所述动接触银点位,所述腔室壳体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所述第三连接铜排,所述第三连接铜排的顶部中央位置和右侧端均固定安装所述静接触银点位,所述腔室壳体的内壁右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铜排,所述腔室壳体的内壁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铜排。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电源灭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灭弧室组件包括腔室壳体、左灭弧室、右灭弧室和多断口,所述腔室壳体的内壁左侧固定安装所述左灭弧室,所述腔室壳体的内壁右侧固定安装所述右灭弧室,所述左灭弧室和所述右灭弧室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所述多断口。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电源灭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接触银点位与底部所述静接触银点位相配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电源灭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铜排、所述第二连接铜排和所述第三连接铜排的外侧端部均螺接有内六角螺栓。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电源灭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左灭弧室和所述右灭弧室上均均匀的开设有多个透气孔,多个所述透气孔的直径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电源灭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电源灭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多断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多断口与所述左灭弧室或者右灭弧室的前后两侧壁卡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电源灭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传输机构的前侧壁上方固定安装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均卡接有限位卡套。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利用动力传输机构控制转轴的旋转,利用转轴带动联动机构的运转,联动机构上的动力绝缘件与第三连接铜排上的静接触银点位相闭合或者断开,实现开闭的作用,增加了安装灭弧室的空间,使灭弧室装置得到了很大的开发空间,避免了因过大放电电弧引起的灭弧室烧毁或击穿短路问题,把原来同腔室异方向灭弧方式更改为异腔室同方向灭弧方式,两个单独个体灭弧装置分工工作,增加了灭弧腔内的空间,拓宽了灭弧装置的选用,使设备在发生飞弧时快速有效的解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图中:100动力传输机构、110转轴、120固定螺杆、200灭弧室组件、210腔室壳体、220左灭弧室、230右灭弧室、240多断口、300联动机构、310动力绝缘件、320联轴器、330连接触头、340动接触银点位、350静接触银点位、400连接铜排组、410第一连接铜排、420第二连接铜排、430第三连接铜排、500限位杆、510限位卡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增加了安装灭弧室的空间,使灭弧室装置得到了很大的开发空间,避免了因过大放电电弧引起的灭弧室烧毁或击穿短路问题,把原来同腔室异方向灭弧方式更改为异腔室同方向灭弧方式,两个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传输机构(100)、灭弧室组件(200)、联动机构(300)和连接铜排组(400),所述动力传输机构(100)的前侧壁上方固定安装两个转轴(110),两个所述转轴(110)上固定安装多个所述灭弧室组件(200),多个所述灭弧室组件(200)通过固定螺杆(120)相固定螺接,两个所述转轴(110)上固定安装多个所述联动机构(300),所述联动机构(300)包括动力绝缘件(310)、联轴器(320)、连接触头(330)、动接触银点位(340)和静接触银点位(350),所述动力绝缘件(310)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联轴器(320),所述联轴器(320)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所述连接触头(330),所述联轴器(320)的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所述动接触银点位(340),所述腔室壳体(210)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所述第三连接铜排(430),所述第三连接铜排(430)的顶部中央位置和右侧端均固定安装所述静接触银点位(350),所述腔室壳体(210)的内壁右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铜排(420),所述腔室壳体(210)的内壁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铜排(4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传输机构(100)、灭弧室组件(200)、联动机构(300)和连接铜排组(400),所述动力传输机构(100)的前侧壁上方固定安装两个转轴(110),两个所述转轴(110)上固定安装多个所述灭弧室组件(200),多个所述灭弧室组件(200)通过固定螺杆(120)相固定螺接,两个所述转轴(110)上固定安装多个所述联动机构(300),所述联动机构(300)包括动力绝缘件(310)、联轴器(320)、连接触头(330)、动接触银点位(340)和静接触银点位(350),所述动力绝缘件(310)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联轴器(320),所述联轴器(320)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所述连接触头(330),所述联轴器(320)的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所述动接触银点位(340),所述腔室壳体(210)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所述第三连接铜排(430),所述第三连接铜排(430)的顶部中央位置和右侧端均固定安装所述静接触银点位(350),所述腔室壳体(210)的内壁右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铜排(420),所述腔室壳体(210)的内壁上方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铜排(4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灭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组件(200)包括腔室壳体(210)、左灭弧室(220)、右灭弧室(230)和多断口(240),所述腔室壳体(210)的内壁左侧固定安装所述左灭弧室(220),所述腔室壳体(210)的内壁右侧固定安装所述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兴宇科技沧州有限公司陈星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