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力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32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力管,包括管体组件和减振组件;管体组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固定连接,并位于第二管体的周侧,第二管体的中心线与第一管体的中心线垂直;减振组件包括支撑环、多个伸缩杆和多个减振弹簧,支撑环位于第一管体的内部,支撑环的中心线与第一管体的中心线重叠,且支撑环的外径小于第一管体的内径,多个伸缩杆一端与第一管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环固定连接,并沿支撑环的周侧均匀分布,多个减振弹簧抵持在支撑环与第一管体之间,并分别环绕多个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抑制轴承往复运动和振动,缓冲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间的摩擦,从而避免扭力管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力管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的
,尤其涉及一种扭力管。
技术介绍
目前,扭力管的作用一般是连接竖管和横梁,轴承置于扭力管与竖管的连接处,当轴承工作时会产生往复的作用力,从而导致扭力管破损,同时,轴承的振动容易引起轴承与扭力管发生共振,也会导致扭力管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扭力管,包括管体组件和减振组件;所述管体组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周侧,所述第二管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线垂直;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支撑环、多个伸缩杆和多个减振弹簧,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所述支撑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线重叠,且所述支撑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多个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并沿所述支撑环的周侧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减振弹簧抵持在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并分别环绕多个所述伸缩杆。其中,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减振橡胶垫,所述减振橡胶垫与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并环绕所述支撑环的周侧,所述减振橡胶垫位于所述支撑环内。其中,所述管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抵持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对称分布。其中,所述第一加强筋上具有多个凸楞,多个所述凸楞沿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方向分布,并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管体组件还包括法兰盘和多个第二加强筋,所述法兰盘与所述第二管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抵持在所述法兰盘与所述第二管体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管体具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加强层位于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法兰盘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加强层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壁厚。其中,所述第二管体具有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二加强层位于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加强层的壁厚等于所述第一加强层的壁厚。其中,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表面覆盖有镀铬层。其中,所述扭力管还包括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所述法兰盘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法兰盘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本技术的扭力管,所述第二管体用于连接横梁,所述第一管体内的所述支撑环套接轴承,轴承工作时产生的往复作用力经所述支撑环传递到多个所述伸缩杆和多个所述减振弹簧,通过多个所述伸缩杆和多个所述减振弹簧的伸缩运动将往复作用力抵消,所述伸缩杆与所述减振弹簧同时具有减振功能,减少了轴承振动对所述第一管体的影响,避免了所述扭力管在轴承往复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摩擦力增加或者轴承带动所述扭力管振动,导致所述扭力管与轴承发生共振,进而导致扭力管破损的情况。本技术的扭力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抵消轴承运动的往复作用力,同时抑制轴承振动,从而避免扭力管破损,解决了传统扭力管容易与轴承发生共振,进而导致扭力管破损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扭力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管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100-扭力管、10-管体组件、20-减振组件、11-第一管体、12-第二管体、21-支撑环、22-减振弹簧、13-第一加强筋、131-凸楞、14-法兰盘、15-第二加强筋、121-第一加强层、122-第二加强层、23-橡胶圈、24-伸缩杆、25-减振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扭力管100,包括管体组件10和减振组件20;所述管体组件包括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所述第二管体12与所述第一管体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1的周侧,所述第二管体12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管体11的中心线垂直;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支撑环21、多个伸缩杆24和多个减振弹簧22,所述支撑环21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1的内部,所述支撑环21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管体11的中心线重叠,且所述支撑环2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体11的内径,多个所述伸缩杆24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环21固定连接,并沿所述支撑环21的周侧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减振弹簧22抵持在所述支撑环21与所述第一管体11之间,并分别环绕多个所述伸缩杆2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体12用于连接横梁,所述第一管体11内的所述支撑环21套接轴承,轴承工作时产生的振往复作用力经所述支撑环21传递到多个所述伸缩杆24和多个所述减振弹簧22,通过多个所述伸缩杆24和多个所述减振弹簧22的伸缩运动将往复作用力抵消,同时也减少了轴承振动对所述第一管体11的影响,避免了所述扭力管100在轴承往复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管体11与所述第二管体12的摩擦力增加或者轴承带动所述扭力管100振动导致所述扭力管100与轴承发生共振,进而导致扭力管100破损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减振组件20还包括减振橡胶垫25,所述减振橡胶垫25与所述支撑环21固定连接,并环绕所述支撑环21的周侧,所述减振橡胶垫25位于所述支撑环2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所述减振橡胶垫25,不仅可以起到限位防滑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抵消轴承运动时的一部分作用力。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组件10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3,所述第一加强筋13抵持在所述第一管体11和所述第二管体1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的连接处比较薄弱,连接处受外力过大时,容易导致所述第一管体11与所述第二管体12分离,所述第一加强筋13的作用就是使所述第一管体11与所述第二管体12连接更加紧固,从而避免所述第一管体11与所述第二管体12受外力分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13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3对称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称分布的多个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力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组件和减振组件;/n所述管体组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周侧,所述第二管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线垂直;/n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支撑环、多个伸缩杆和多个减振弹簧,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所述支撑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线重叠,且所述支撑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多个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并沿所述支撑环的周侧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减振弹簧抵持在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并分别环绕多个所述伸缩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力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组件和减振组件;
所述管体组件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周侧,所述第二管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线垂直;
所述减振组件包括支撑环、多个伸缩杆和多个减振弹簧,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所述支撑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线重叠,且所述支撑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多个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并沿所述支撑环的周侧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减振弹簧抵持在所述支撑环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并分别环绕多个所述伸缩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减振橡胶垫,所述减振橡胶垫与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并环绕所述支撑环的周侧,所述减振橡胶垫位于所述支撑环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抵持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对称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培李莉李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源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