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砂热解的高效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606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油砂热解的高效换热装置,包括外墙体,外墙体包覆加热腔体;支撑轴位于加热腔体中心,其两端固定于管板;料管穿过支撑板成组均匀布置在加热腔体内;支撑板等间距设置并错开45°固定于支撑轴上;迷宫密封环设置在外墙体与加热腔体之间;敲打装置固定于外墙体1上端;具有提高传热效率和连续操作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油砂热解的高效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砂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油砂热解的高效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油砂因其可炼化降解成各种石油制品,且已探明储量资源十分丰富,因而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石油替代能源。目前油砂处理技术主要有:洗涤处理技术、有机溶剂提取技术、热解干馏技术。其中热解干馏技术产油率高,所制备的油品质好,易实现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然而现有油砂热解技术装置中存在诸多问题:加热装置对加热炉加热不均,传热效率低下;连续操作性不强,设备能耗较大,极大的降低了油砂热解效率,严重制约油砂产业的长足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油砂热解的高效换热装置,其解决了现有的加热装置热效率低下的问题,具有热效率高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油砂热解的高效换热装置,包括外墙体和加热腔体,所述外墙体包覆加热腔体;所述加热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油砂流动的料管。进一步:所述加热腔体内还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通过管板与加热腔体连接;管板包括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支撑轴的一端与第一管板连接,支撑轴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板连接;支撑轴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板;料管依次穿过若干支撑板,料管的一端与第一管板固定,料管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管板。进一步: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热介质流通孔,支撑轴的一端与第一管板连接,支撑轴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板连接。进一步:所述加热腔体内设置有敲打装置,敲打装置的上端与外墙体固定连接,敲打装置的下端可自由摆动,敲打装置与所述若干支撑板在同一平面内。进一步:所述若干支撑板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若干第一拨片和第二拨片间隔分布在支撑板上。进一步:所述两个支撑板为一组在同一平面内180°对称设置,每组支撑板等间距间隔并交错45°均匀布置在支撑轴上。进一步:所述外墙体与加热腔体之间设置有迷宫密封环,迷宫密封环位于外墙体与加热腔体之间的热介质有效弥散夹层区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油砂通过料管随着加热腔体转动螺旋式向前推进,增加了料管内油砂的受热行程,同时减缓油砂在料管内油砂的流动进度,提高了该加热装置的热效率;2.通过管板设置于加热腔体两端,用于支撑轴和料管的固定和支撑;3.通过支撑板间错位45°间隔安装,有效对热介质起到扰流作用,大幅度提高料管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进一步提高热效率。4.通过敲打装置被支撑板上第一拨片托起后随加热腔体转动并与第一拨片脱离,其在重力作用下做单摆运动,当敲打装置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运动至最低点时,此时恰好与转动至此的第二拨片碰撞。从而震动支撑板,并将能量传递给料管,使料管内半粘态油砂与料管壁脱离,有效避免油砂粘结料管壁后流量减少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5.通过在外墙体与加热腔体之间设置迷宫密封环,以阻碍热介质经外墙体与加热腔体之间夹层快速流失,有效提高了热介质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出了整个装置的具体结构组成,其中图中的箭头为热介质流向;图2是实施例图1所示油砂热装置A-A向截面示意图,示意出了拨片的具体结构以及安装位置。图中,1、外墙体;11、出气口;12、进气口;2、加热腔体;21、出口孔;22、入口孔;3、支撑轴;31、流通孔;4、管板;41、第一管板;42、第二管板;5、支撑板;51、第一拨片;52、第二拨片;6、料管;7、敲打装置;8、迷宫密封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油砂热解的高效换热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外墙体1,外墙体1为保温砖砌墙,其包覆热介质,外墙体1的左端上部设有出气口11,右端下部设有进气口12,外墙体1内包覆有加热腔体2,加热腔体2的左端设置有热介质出口孔21,加热腔体2的右端设置有热介质入口孔22;加热腔体2内设置有支撑轴3,支撑轴3通过管板4与加热腔体2连接;管板4包括第一管板41和第二管板42,加热腔体2的一端与第一管板41连接,加热腔体2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板42连接;支撑轴3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板5;若干支撑板5上穿设有料管6,料管6的一端与第一管板41固定,料管6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管板42。本实施例中油砂经加热腔体2内的料管6进入,油砂随加热腔体2转动螺旋式向前推进。热介质由外墙体1的进气口12进入加热腔体2,一部分弥散于加热腔体2中对进料区后端料管6内油砂进行加热,热介质一部分经支撑轴3中心快速流向进料区前端对料管6内油砂进行加热,从而高效地对料管6前后端同时进行热交换,热介质经加热腔体2与料管6内油砂完成热交换后,经引风机从外墙体1的出气口11流出。由于料管6随着加热腔体2转动呈螺旋式向前推进,增加了料管6的加热路程,同时减缓油砂在料管6内的流动进度,热介质经加热腔体2与料管6内油砂完成热交换后,经引风机从外墙体1的出气口流出。油砂通过料管6随着加热腔体2转动呈螺旋式向前推进,增加了料管6内油砂受热行程,同时减缓油砂在料管6内油砂的流动进度,提高了该加热装置的热效率。实施例2在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参照图1,支撑轴3设置在加热腔体2中心位置,其两端固定于管板4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轴3位于加热腔体2中心,使得加热腔体2在转动过程更加平稳,增加加热腔体2的稳定性。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2或3或4的基础上,参照图1,支撑轴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热介质流通孔31,支撑轴3的一端与第一管板41连接,支撑轴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板4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热介质由外墙体1进气口12流入加热腔体2后,可由支撑轴3一端的流通孔31经自身中心快速从另一端流出,从而对进料区前端的料管6内的油砂实现快速热交换。实施例4在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的基础上,参照图1和图2,加热腔体2内设置有敲打装置7,敲打装置7的上端与外墙体1固定连接,敲打装置7的下端可自由摆动,敲打装置7与若干支撑板5在同一平面内。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腔体2转动带动支撑轴3转动,支撑轴3转动带动支撑板5转动,支撑板5转动托起击打装置,击打装置被托起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单摆运动,当敲打装置7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动能运动至最低点时,击打装置与支撑板5发生碰撞,支撑板5发生震动,支撑板5将震动传递给料管6,使料管6内半粘态油砂与料管6壁脱离,从而使热交换不充分的半粘态油砂不黏结于料管6壁,保证了料管6内油砂流通量,进而保证了油砂连续化生产,同时使得油砂加热的更加均匀充分。实施例5在实施例1或2或3或4或5或6的基础上,参照图2,若干支撑板5的边缘设置有若干第一拨片51和第二拨片52,若干第一拨片51和第二拨片52间隔分布在支撑板5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拨片51和第二拨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油砂热解的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体(1)和加热腔体(2),所述外墙体(1)包覆加热腔体(2);所述加热腔体(2)内设置有用于油砂流动的料管(6);所述加热腔体(2)内还设置有支撑轴(3),所述支撑轴(3)通过管板(4)与加热腔体(2)连接;所述管板(4)包括第一管板(41)和第二管板(42),所述支撑轴(3)的一端与第一管板(41)连接,所述支撑轴(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板(42)连接;所述支撑轴(3)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板(5);所述料管(6)依次穿过若干支撑板(5),所述料管(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板(41)固定,所述料管(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管板(42);所述支撑轴(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热介质流通孔(31),所述支撑轴(3)的一端与第一管板(41)连接,所述支撑轴(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板(42)连接;所述加热腔体(2)内设置有敲打装置(7),所述敲打装置(7)的上端与外墙体(1)固定连接,所述敲打装置(7)的下端可自由摆动,所述敲打装置(7)与所述若干支撑板(5)在同一平面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油砂热解的高效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墙体(1)和加热腔体(2),所述外墙体(1)包覆加热腔体(2);所述加热腔体(2)内设置有用于油砂流动的料管(6);所述加热腔体(2)内还设置有支撑轴(3),所述支撑轴(3)通过管板(4)与加热腔体(2)连接;所述管板(4)包括第一管板(41)和第二管板(42),所述支撑轴(3)的一端与第一管板(41)连接,所述支撑轴(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板(42)连接;所述支撑轴(3)上设置有若干支撑板(5);所述料管(6)依次穿过若干支撑板(5),所述料管(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板(41)固定,所述料管(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管板(42);所述支撑轴(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热介质流通孔(31),所述支撑轴(3)的一端与第一管板(41)连接,所述支撑轴(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板(42)连接;所述加热腔体(2)内设置有敲打装置(7),所述敲打装置(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凡王广收赵玉良吕江余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