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的上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809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自卸车领域,是一种自卸车的上装结构。其特征是下纵梁固定在承重底盘上,上纵梁焊接在车厢下;底板凸起平面与平面底板相连,所述的底板斜面下与平面底板相连,所述的底板斜面上与边板竖面相连,边板竖面上与边板凸起面相连;车厢的中横梁加强筋与上纵梁进行连接焊,边横梁加强筋扣焊在底板边平面上,立体三角筋分别与边横梁加强筋与上纵梁焊接,翻转座支撑横梁两端焊接在上纵梁之间。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此种结构在满足箱体强度的前提下,让箱体的重量更加趋于轻量化。

A loading structure of dump tr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到自卸车领域,是一种自卸车的上装结构。
技术介绍
自卸车市场的日益扩大,对于自卸车产品需求的行业类型越来越多,自卸车上装的种类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城市渣土运输的封闭型U型渣土车、工程运输的矩形箱自卸车,以及针对需要实现的相应功能研发的各种结构性上装,都是在满足国家法规,或者同时满足各地域对相应车型的编制文件之下设计制造出来。随着国家法规的不断变化,自卸车类目的车型公告参数也产生变化,加上地域性法规的要求和对大型车辆一直提出的安全性问题,自卸车的上装结构由原来的基本只以载装为目的的简单化,演变为现在各种结构性的差异、各种附加功能所带来附加产品的安装。此类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使得对于自卸车的上装设计必须以安全性能作为第一出发点,另一方面各种附加产品的安装使得自卸车上装总体重量越来越重,公告参数所限制的整备质量却一直没有变化,那么对于自卸车的上装箱体重量则需要设计制造的越来越轻才能满足公告参数及法规的要求。可见现阶段的自卸车市场,安全性、轻量化是必不可少的设计根本,如何做到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贴合市场、扩大市场。本方案的这种新型自卸车结构形式就是在安全性、轻量化的基础上研发设计出来的。自卸车因为功能性的不同上装结构种类繁多,箱体下面的主体纵梁结构却大同小异没有太多变化,都是采用矩形管的配合结构,该结构具备一定截面高度来保证主体纵梁的强度,所以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主体纵梁的截面总高度无法做出太大的数值变化。另一方面自卸车货箱的箱高尺寸皆有公告参数规定限制无法随意变化,那么自卸车的箱体重心离地位置基本与主体纵梁的截面高度成正比。本方案在主体纵梁结构上做出新型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自卸车货箱重心的离地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自卸车的上装结构。自卸车的货箱部分基本由前、侧、底、后四部分框架组成,该主体结构上如何能够更加优化设计,最终决定箱体重量的轻重之分,针对市场上越来越轻量化的需求,本方案在边底板的设计上做出一种新型结构。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自卸车的上装结构,其特征是下纵梁固定在承重底盘,上纵梁焊接在车厢下;底板凸起平面与平面底板相连,所述的底板斜面下与平面底板相连,所述的底板斜面上与边板竖面相连,边板竖面上与边板凸起面相连;车厢的中横梁加强筋与上纵梁进行连接焊,边横梁加强筋扣焊在底板边平面上,立体三角筋分别与边横梁加强筋与上纵梁焊接,翻转座支撑横梁两端焊接在上纵梁之间。所述的下纵梁截面为上部呈尖点的上凸型管状结构。所述的上纵梁截面为中部凹陷的凹型W状结构所述的横梁加强筋为U型折弯件。所述的边横梁加强筋为W型冲压成型件,截面形状为W形。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此种结构在满足箱体强度的前提下,让箱体的重量更加趋于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厢仰视示意图。在图中:1、下纵梁;2、上纵梁;3、平面底板;4、底板凸起平面;5、底板斜面;6、边板竖面;7、边板凸起面;8、车厢;9、中横梁加强筋;10、边横梁加强筋;11、纵梁;12、立体三角筋;13、翻转座支撑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下纵梁1和上纵梁2组成自卸车货箱底部的主体纵梁,下纵梁1截面为上部呈尖点的上凸型管状结构,上纵梁2截面为中部凹陷的凹型W状结构。下纵梁1和上纵梁2贴合之后,下纵梁1的顶点部分正好置于上纵梁2的中间凹陷部分,两者呈完全贴合在一起的状态。此主体纵梁结构不仅能满足支撑箱体的强度要求,主体纵梁的截面总高对于原来的自卸车产品的主体纵梁截面高度大大降低了,同时此主体纵梁的凹凸啮合形式让上下纵梁无法相对左右偏移运动,增加了自卸车货箱的稳定性;平面底板3直面部分、底板凸起平面4、底板斜面5部分共同组成了底板结构形式,平面底板3直面部分为底板底部的加强筋类钢材提供焊接位置,底板凸起平面4凸起部分为此底板结构的强度起到加强作用,一方面此凸起部分需折制成型,为底板增加了四道折制筋加强,另一方面此凸起部分让底架中部的加强筋钢材可以具备更高的截面高度。还有一方面则是自卸车装载货物时,当货物落下冲击砸撞底板时,该凸起部分具有更高的抗砸强度。底板斜面5部分作为过渡斜面形状,取消了以前边底板呈直角连接然后在底板与边板之间焊斜坡板的结构形式,减少了钢材用量,减轻了箱体重量。边板竖面6和边板凸起面7共同组成了边板结构形式,边板凸起面7直接作为原来边板加强横筋的外形及作用,即满足公告要求的外形形状,同时减少了附加横筋的使用,降低了箱体重量。图2为新型自卸车结构的底架结构部分,其中中横梁加强筋9为U型折弯件,开口朝向底板扣焊在底板凸起面上,两端与纵梁11进行连接焊,该中横梁具备更高的截面高度,强度更好。边横梁加强筋10为W型冲压成型件,截面形状为W形,竖面顶点及中部凸起顶点三点共面,扣焊在底板边平面上,该W形结构对比U型结构而言,因为主体纵梁的截面高度降低,纵梁11的截面高度也不会太高,那么边横梁的截面高度不能超过纵梁11的截面高度,在有效的高度范围内采用W型边横梁强度更高,抗扭性更好。立体三角筋12为边横梁加强筋10与纵梁11连接焊处的加强件,防止底板受压晃动导致焊缝处焊缝开裂。底板为底架所有材料的焊接主体。翻转座支撑横梁13为自卸车箱体翻转用翻转座的焊接横梁。以上各组件共同组成该新型自卸车结构的底部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卸车的上装结构,其特征是下纵梁(1)固定在承重底盘上,上纵梁(2)焊接在车厢(8)下;底板凸起平面(4)与平面底板(3)相连,所述的底板斜面(5)下与平面底板(3)相连,所述的底板斜面(5)上与边板竖面(6)相连,边板竖面(6)上与边板凸起面(7)相连;车厢(8)的中横梁加强筋(9)与纵梁(11)进行连接焊,边横梁加强筋(10)扣焊在底板边平面上,立体三角筋(12)分别与边横梁加强筋(10)与纵梁(11)焊接,翻转座支撑横梁(13)两端焊接在纵梁(1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车的上装结构,其特征是下纵梁(1)固定在承重底盘上,上纵梁(2)焊接在车厢(8)下;底板凸起平面(4)与平面底板(3)相连,所述的底板斜面(5)下与平面底板(3)相连,所述的底板斜面(5)上与边板竖面(6)相连,边板竖面(6)上与边板凸起面(7)相连;车厢(8)的中横梁加强筋(9)与纵梁(11)进行连接焊,边横梁加强筋(10)扣焊在底板边平面上,立体三角筋(12)分别与边横梁加强筋(10)与纵梁(11)焊接,翻转座支撑横梁(13)两端焊接在纵梁(11)之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全坤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华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