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垂直混合微流控芯片的茶多酚电化学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垂直混合微流控芯片的茶多酚电化学检测装置,属于化学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的制备、反应、分离和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电化学工作站控制电极电势以不同的速率,随时间以三角波形一次或多次反复扫描,在电势范围使电极上能交替发生不同的还原和氧化反应,并记录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流-电势曲线,此种方法称为循环伏安法。近些年来,已有不少研究人员研制出微流控芯片装置并采用电化学法中的循环伏安法检测物质成分含量,如中国专利CN207472894U的微流控芯片设计出注射器与微流控芯片连接,微流控芯片为上下两层搭建而成,操作注射器进料,从而进行检测,虽该检测装置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容易出现流体在芯片内部流场分布不定以及混合不均等问题,有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检测的准确性。另外,中国专利申请CN109967149A公开的微流控芯片设计了螺旋形混合通道,但是该装置只有一个检测单元,无法实现多通道同时检测,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通道微流控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且三者呈三明治型结构通过螺栓连接,其中,/n所述第一芯片上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刻蚀有两个第一凹槽、两个第一流道、第一微混合流道、第一丝网印刷电极插口和第一废液出料流道,其中,所述两个第一凹槽并列排布,两个第一流道分别与两个第一凹槽相通,所述两个第一流道与第一微混合流道相通使得两个第一流道和第一微混合流道形成第一三通进料流道,所述第一丝网印刷电极插口上刻蚀有第一电化学检测区,所述第一微混合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化学检测区相通,所述第一电化学检测区与第一废液出料流道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电化学检测区沿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通道微流控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包括第一芯片、第二芯片和第三芯片且三者呈三明治型结构通过螺栓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芯片上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刻蚀有两个第一凹槽、两个第一流道、第一微混合流道、第一丝网印刷电极插口和第一废液出料流道,其中,所述两个第一凹槽并列排布,两个第一流道分别与两个第一凹槽相通,所述两个第一流道与第一微混合流道相通使得两个第一流道和第一微混合流道形成第一三通进料流道,所述第一丝网印刷电极插口上刻蚀有第一电化学检测区,所述第一微混合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化学检测区相通,所述第一电化学检测区与第一废液出料流道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电化学检测区沿第一芯片厚度的方向的深度大于第一丝网印刷电极插口;
所述第二芯片上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设有两个与第一凹槽形状相同的第二缺口以及刻蚀在第二芯片上的三通通槽、第二丝网印刷电极缺口和第二废液出料通槽,所述三通通槽的两个支路分别与两个第二缺口相通,所述三通通槽的第三个支路与第二丝网印刷电极缺口相通,所述第二丝网印刷电极缺口和第二废液出料通槽相通;
所述第三芯片刻蚀有第三凹槽、第三流道、第三微混合流道、第三电化学检测区、第三丝网印刷电极插口和第三废液出料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和刻蚀在第三芯片上的第三微混合流道形成第三三通进料流道,所述第一芯片和第三芯片对称,且以第二芯片作为对称中心;
所述第一凹槽、第二缺口和第三凹槽形成微量进料池,所述微量进料池用于进料,所述第一三通进料流道、三通通槽和第三三通进料流道组成完整的三通进料管路;所述第一电化学检测区和第三电化学检测区组成化学检测区;所述第一废液出料流道、第二废液出料通槽和第三废液出料流道形成废液出料管路;所述第一丝网印刷电极插口、第二丝网印刷电极缺口和第三丝网印刷电极插口组成丝网印刷电极插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通道微流控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或第三微混合流道为通道内部设有多个阻碍隔板的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单通道微流控芯片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赛,俞建峰,马军伟,高凡,吕晨霖,王磊,查振刚,谢耀聪,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