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氏乳杆菌及其在制备发酵乳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534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酵乳制品领域,公开了一种格氏乳杆菌及其在制备发酵乳中的应用,所述菌株为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LGZ 1029,于2019年4月1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简称为GDMCC,菌株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641。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益生菌格氏乳杆菌LGZ 1029为发酵剂,并与传统发酵乳发酵菌种复配进行发酵奶液发酵,制得格氏乳杆菌发酵乳。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极大地缩短了发酵时间,所制得发酵乳酸度适中、活菌数高、无乳清析出,且具有更好的流变学特性及持水力,口感粘滑、细腻,香气成分浓郁,4℃贮藏28d后活菌数仍在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格氏乳杆菌及其在制备发酵乳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酵乳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格氏乳杆菌及其在发酵乳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人们对益生菌食品日益浓厚的兴趣推动了世界各地益生菌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益生菌也越来越多地被纳入食品中,截止到2018年8月,我国共批准八个菌属大类的35种菌种可用于普通食品;两个菌属大类的7种菌种可用于婴幼儿食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真菌菌种11种、益生菌有三个菌属大类的10种菌种。中国最初的益生菌产品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至今市场上流通的菌种也是以国外引进的菌种为主。我国菌种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益生菌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国计民生的需要,国家和企业日益重视益生菌各方面技术的研发,尝试开发有自主权的菌种。格氏乳杆菌是一种人类肠道和阴道中的内在菌,可以从胃肠道、阴道或母乳中分离得到,目前已被卫生部批准作为益生菌在食品中使用。目前,国外学者在低龄婴儿肠道粪便中分离筛选出格氏乳杆菌,且有研究表明格氏乳杆菌具有调节腹部脂肪、预防由轮状病毒带来的腹泻、抑制炎症因子、抑制重点致病菌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等益生潜力。而国内学者对格氏乳杆菌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对其体外及生长特性的研究。在健康的宿主中,肠道微生物群的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肠道中潜在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生物存在某种和谐,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这种平衡受到干扰,导致各种肠道疾病。对于大多数细菌感染,直接使用非特异性抗生素,杀死肠道微生物群中所有微生物,往往会使肠道功能紊乱,极大延长肠道菌群平衡的恢复时间。肠道微生物平衡的恢复被认为是重要的,研究表明,保持一个健康和平衡的肠道菌群有助于保持健康和长寿。因此,可以通过在饮食中引入益生菌来增加肠道微生物群中促进健康的微生物的数量,益生菌会选择性地改变肠道微生物群成分,趋向有益人体健康的肠道平衡,在肠道微生态系统中显示出相对于其他细菌的竞争优势。目前发酵乳则被认为是人体摄入益生菌的主要载体,添加了益生菌的发酵乳可将益生菌的益生功能与发酵乳的健康功能完美地结合起来。近年来发酵乳产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很大的市场效应。因此,筛选能够适用于发酵乳制备的格氏乳杆菌,对于开发自主权的益生菌菌种,以及提高发酵乳产品的营养和保健作用,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格氏乳杆菌现有研究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株格氏乳杆菌并将其应用于发酵乳中,为发掘其益生潜性、应用于开发食疗性益生菌乳品提供理论分析和数据支持。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研究在广州1月龄婴儿肠道中进行菌株的筛选,应用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方法和形态学观察将分离的菌落进行鉴定,确认其为格氏乳杆菌,并命名为LGZ1029。一种格氏乳杆菌,所述菌株为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gasseri)LGZ1029,于2019年4月1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简称为GDMCC,菌株保藏编号为GDMCCNo:60641。所述菌株在制备发酵乳中的应用,包括步骤如下:(1)将发酵奶液与发酵容器于85~95℃杀菌处理20~30min,然后迅速冷却(至35~43℃);(2)以总接种量0.1~10%v/v接种发酵剂,于35~43℃发酵3~8h,并在4℃下后熟8~16h,制得发酵乳;所述发酵剂包括格氏乳杆菌LGZ1029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delbrueckiisubspbulgericus)的复配。优选地,所述格氏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体积比为1:(0.1~1):(0.1~1)。优选地,所述格氏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体积比为1:0.5:0.5。优选地,所述发酵奶液的组成为:10~14wt%脱脂奶粉和稀奶油的复原奶、全脂乳粉的复原奶或鲜奶,5~10wt%蔗糖,0~1.0wt%稳定剂,余量为水。所述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优选地,发酵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MRS液体培养基进行格氏乳杆菌及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活化及扩大培养,采用M17液体培养基进行嗜热链球菌的活化及扩大培养;(2)将扩大培养后的菌液离心后取菌泥,用无菌生理盐水离心洗涤2~3遍后,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复溶,将菌悬液接至脱脂乳粉培养基,4℃下保存备用,所述脱脂乳粉培养基配方为5~15%的脱脂奶粉与5~15%的海藻糖溶于生理盐水,80~90℃,杀菌30~120min后迅速冷却。优选地,所述发酵剂活菌数为108~109CFU/mL。优选地,所述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36~38℃,发酵时间为4~6h。上述方法制备的发酵乳酸度适中、活菌数高、无乳清析出。与商品发酵剂发酵制作的产品相比具有更好的流变学特性及持水力,口感粘滑、细腻,香气成分浓郁,4℃贮藏28d后活菌数仍在107CFU/mL以上。所述格氏乳杆菌经小鼠急性毒理实验检验结果表明,对雌雄性KM小鼠经口毒性LD50>10.0g/kg体重,属于实际无毒级。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格氏乳杆菌LGZ1029菌株分离自广州1月龄健康婴儿的肠道菌群,是人体的正常共生菌,无病原性。(2)本专利技术所用的主发酵剂菌种格氏乳杆菌能产生乳酸、乙酸、己酸等有机酸来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有拮抗作用,抑菌能力相较于市场上商业化使用较多的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更高,此外格氏乳杆菌LGZ1029还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3)本专利技术使用益生菌与传统发酵乳发酵菌种复配的方式进行发酵,较大地缩短了发酵时间,成本低,工艺简单,改善了单菌株发酵乳和传统发酵乳的不足,相比于传统发酵乳酸度适中、活菌数高、无乳清析出具有更好的流变学特性及持水力,口感粘滑、细腻,香气成分浓郁。(4)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发酵乳贮藏28d后活菌数仍在107CFU/mL以上,且格氏乳杆菌的胃肠液耐受性、胆盐耐受力、粘附性能力都较高,有利于在胃肠道中存活,发挥益生作用。(5)本专利技术从理论层面上丰富了人类对格氏乳杆菌在乳制品中应用的认识,可以进一步发掘其调节腹部脂肪、预防腹泻、抑制炎症因子、抑制重点致病菌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等益生潜力,相对使用传统药物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对人体无副作用。所述菌株为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gasseri)LGZ1029,于2019年4月16日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菌株保藏中心(简称为GDMCC),保存的菌株编号为GDMCC60641。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格氏乳杆菌LGZ1029的显微镜染色图。图2为实施例6中发酵乳的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曲线。图3为实施例6中发酵乳的剪切速率-表观粘度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所表示的范围。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氏乳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gasseri)LGZ 1029,于2019年4月1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简称为GDMCC,菌株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6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氏乳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格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gasseri)LGZ1029,于2019年4月1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简称为GDMCC,菌株保藏编号为GDMCCNo:60641。


2.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在制备发酵乳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1)将发酵奶液与发酵容器于85~95℃杀菌处理20~30min,然后迅速冷却;
(2)以总接种量0.1~10%v/v接种发酵剂,于35~43℃发酵3~8h,并在4℃下后熟8~16h,制得发酵乳;所述发酵剂包括格氏乳杆菌LGZ1029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delbrueckiisubspbulgericus)的复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氏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体积比为1:(0.1~1):(0.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氏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梅周钦育赵珊邝嘉华胡金双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