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29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包含隔震层及管线结构。隔震层包含上层结构、下层结构及隔震垫分别与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可错动地相连。管线结构具有上层管线接头、下层管线接头及第一管线,上层管线接头及下层管线接头分别埋设于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内,第一管线的端部分别与上层管线接头及下层管线接头相接而设置于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间,其中第一管线进一步包含第一弹性部分,第一弹性部分随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错动时挠曲以减缓对管线结构造成的冲击。(*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具体而言,本技术关于一种配设 于隔震层的管线结构,以减少隔震层受震时对管线结构可能产生的冲击。
技术介绍
为使建筑结构具有较佳的耐震性, 一般于结构主体与基础间设置隔震垫。隔震垫 由钢板与橡胶一层层堆积所形成,而具有弹性恢复力的弹性装置,可隔离建筑结构主 体与地壳,陶氐地震力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冲击,并可吸收部分地震能量。然而对于一 般建构有隔震层的建筑结构而言,由于隔震垫两端戶膽结的结构体具有受震后妊移 动的特性,因此如何在隔震层间进行管线的配置与设计,以降低隔震层受震时对管线 造成的冲击,便是兴建隔震垫结构时所需的进一步配套。图1所示为习知隔震层管线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隔震层20具有隔震垫 23分别与上层结构21与下层结构22可错动地相连,管线结构30则笔直穿JUl层结 构21及下层结构22,且部份容置于上层结构21及下层结构22间。如图1所示,虽 然上层结构21及下层结构22于管线结构30通过处设有一开孔,且开孔的内缘与管线 结构30相隔有一间隙,以避免隔震层20受震时因结构体错动而对管线结构30造成冲 击。然而,此种配置方式仍有可能因隔震层20的受震幅度过剧,使得开孔内缘碰撞管 线结构30而造成管线结构30的损坏,并产生管线不通畅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掛共一种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可减缓隔震层受震时 因结构体错动X寸管线结构戶膽成的冲击,并进一步免管线的不通畅。本技术的另一 目的在于樹共一种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管线结构包含至少一 管线具有弹性部分设置于隔震层间,可随隔震层的结构体错动时挠曲,以避免隔震层震对管线结构可能造成的损坏。本技术的另一 目的在于劍共一种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隔震层,埋设管线接头处设有ih/K槽,避免管线损坏时发生漏水。本技术的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包含隔震层及管线结构。隔震层具有上层结构、 下层结构及隔震垫,其中隔震垫分别与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可错动地相连;管线结构 具有上层管线接头、下层管线接头及第一管线,其中上层管线接头及下层管线接头分 别埋设于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内,第一管线的端部分别与上层管线接头及下层管线接 头相接而设置于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间,且第一管线包含第一弹性部分,第一弹性部 分随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错动时挠曲。在较佳实施方式中,管线结构另包含有第二管 线与第一管线相连通,第二管线旁设于第一管线且其端部分别与上层管线接头及下层 管线接头相连,其中第二管线进一步包含另一弹性部分,且另一弹性部分随上层结构 及下层结构错动时挠曲。本技术提供的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减缓了隔震层受震时因结构体错动对管 线结构戶膽成的冲击和损坏,并进一频免了管线的不通畅及 避免管线损坏时发生漏水。附图说明图1所示习知的隔震层管线结构;图2a所示为本技术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侦舰亂 图2b为图2a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作动图3a所示为本技术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侦舰图3b为图3a 所示较佳实施例的作动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20隔震层21上层结构22下层结构23隔震垫30管线结构本专利技术200隔震层210上层结构220下层结构230隔穀300管线结构310上层難接头320下层管线接头400第一管线500第二管线600弹性部分700控制阀800ih7jC槽810泄水孔820泄水管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樹共一种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供与设有隔震层的建筑结构配合4顿。 此处所言设有隔震层的建筑结构,指配置有隔震垫的建筑结构,当建筑结构因外力而 发生相对位移,隔震垫建筑结构具有吸收因地震、风力或其它外力产生的建筑位移动 育级防止倾覆的特性。本技术的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较佳应用于楼房建筑结构, 例如家用住宅、另慳或宿舍、t鹏、旅馆等建筑物。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 型的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亦可应用于如商用大楼、厂房建筑、仓储建筑、医院病房、 车站机场等或其它类型的复合式建筑结构。本技术的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较佳 可减缓隔震层受震时因结构体错动对管线结构戶腊成的冲击,并进一步避免管线的不 通畅。此外,本技术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其管线结构较佳包含至少一管线具有 弹性部分设置于隔震层间,可随隔震层的结构体错动时挠曲,以避免隔震层受震时对 管线结构可會隨成的损坏。图2a及图2b所示为本技术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在如图2a 及图2b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包含隔震层200及管线结构300 。 隔震层200具有上层结构210、下层结构220及隔震垫230,其中隔震垫230由钢板与橡胶一层层堆积所形成,内含有^IS心,且分别与上层结构210及下层结构220可错 动地相连。如图2a及图2b所示,隔震垫230较佳设置于建筑结构的楼层间,然而在 不同实施例中,隔震垫230亦可设置于建筑结构主体与基础之间。如图2a及图2b的 较佳实施例所示,由于隔震垫230本身具一定禾號的延展性,因此一旦隔震垫建筑结 构受震,隔震层200可藉由隔震垫230于水平方向上产生的横向位移,抵消部份地震能量。如图2a及图2b的较佳实施例所示,管线结构300穿过隔震层200,且部份设置 容纳于上层结构210及下层结构220间。如图2a及图2b所示,管线结构300较佳具 有上层管线接头310、下层管线接头320及第一管线400。在此较佳实施例中,上层管 线接头310及下层管线接头320分别埋设于上层结构210及下层结构220内,亦即, 上层管线接头310及下层管线接头320较佳于施工现场进行混凑社浇置以形,板结 构时,即一体/^^于上层结构210及下层结构220内。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于 上层结构210及下层结构220预留一开孔,而将上层管线接头310及下层管线接头320 以铆钉或其它方式与上层结构210及下层结构220密接。如图2a及图2b所示,上层 管线接头310及下层管线接头320较佳具有接合部(未标示),而分别与暴露于上层结 构210外的一上部管线及下层结构220外的一下部管线接合形成管线结构300。如图2a及图2b的较佳实施例所示,管线结构300进一步包含第一管线400,且 第一管线400的端部分别与上层管线接头310及下层管线接头320相接而设置于上层 结构210及下层结构220间。如图2a及图2b所示,第一管线400较佳进一步包含弹 性部分600,当隔震层200受震而使上层结构210及下层结构220发生错动,弹性部 分600随上层结构210及下层结构220的错动而挠曲,以减缓对管线结构300造成的 冲击。在如图2a及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部分600较佳包含成形为第一管线400 的全部或一部,而与上层管线接头310及下层管线接头320相连。如图2a及图2b的 较佳实施例所示,弹性部分600设置于第一管线400的中段部份,然而在其它不同实 施例中,弹性部分600较佳亦包含形成于第一管线400 ,与上层管线接头310及下 层管线J^ 320相连处。此外,当第一管线400的^皆成形为弹性部分600,隔震层200将具有更大幅度的水平位移空间。如图2a及图2b的较佳实施例所示,管线结构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震层管线设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隔震层,具有一上层结构、一下层结构及一隔震垫,其中隔震垫分别与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可错动地相连;以及    一管线结构,具有一上层管线接头、一下层管线接头及一第一管线,其中上层管线接头及下层管线接头分别埋设于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内,第一管线的端部分别与上层管线接头及下层管线接头相接而设置于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间,且第一管线包含一弹性部分,弹性部分随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错动时挠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衍樑
申请(专利权)人:润弘精密工程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