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元件驱动的LED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4166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分立元件驱动的LED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印刷电路板中设置有第一金属电极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层和有第二金属电极的第二印刷电路板层,使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相对设置,以形成与所述LED背光电路连接的第一存储电容,从而将LED背光电路所需的电容器集成在印刷电路板内,大大减小了LED背光电路的体积,解决了现有的Mini‑LED背光电路体积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立元件驱动的LED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属于显示
,尤其涉及分立元件驱动的LED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等显示设备不断向着轻薄化、大屏化、低功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Mini-LED显示屏是一种采用数十微米级的LED晶体,实现0.5-1.2毫米像素颗粒的显示屏,为了减小Mini-LED显示屏的体积,显示屏中的像素点之间的间隔越来越小,像素点的驱动电路的体积也越来越小。然而,现有的Mini-LED背光电路中采用的电容器通常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导致成本和产品体积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分立元件驱动的LED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LED背光电路体积较大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LED背光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LED背光电路;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设置有第一金属电极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层和设置有第二金属电极的第二印刷电路板层;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相对设置,以形成与所述LED背光电路连接的第一存储电容,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均与所述LED背光电路电性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均为金属铜片。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之间设有绝缘电介质。可选的,所述绝缘电介质为聚丙烯薄膜。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平行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层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层之间设有第三印刷电路板层。可选的,所述LED背光组件还包括:用于封装所述LED背光电路的封装体;其中,所述封装体包括:电源接口、扫描线接口、第一数据线接口、第一存储电容接口以及接地接口;所述LED背光电路包括:第一LED芯片、第一电子开关管以及第二电子开关管;所述第一LED芯片的正极端与所述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扫描线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一存储电容接口共接,所述第一LED芯片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接地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存储电容接口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与所述接地接口连接。可选的,所述LED背光电路还包括:第二LED芯片、第三电子开关管、第四电子开关管、第三LED芯片、第五电子开关管以及第六电子开关管;所述封装体还包括:第二数据线接口、第三数据线接口、第二存储电容接口、第三存储电容接口;所述第二LED芯片的正极端、所述第三LED芯片的正极端与所述电源接口共接,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数据线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出端、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二存储电容接口连接,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扫描线接口连接,所述第二LED芯片的负极端与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数据线接口连接,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出端、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三存储电容接口连接,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扫描线接口连接,所述第三LED芯片的负极端与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层还设有第三金属电极和第四金属电极,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层还设有第五金属电极和第六金属电极,所述第三金属电极与所述第五金属电极相对设置,以形成第二存储电容,所述第四金属电极与所述第六金属电极相对设置,以形成第三存储电容;所述第二存储电容接口与所述第三金属电极连接,所述第五金属电极与所述接地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存储电容接口与所述第四金属电极连接,所述第六金属电极与所述接地接口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管、所述第四电子开关管、所述第五电子开关管以及所述第六电子开关管均为MOS管。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多个所述LED背光组件呈阵列设于印刷电路板上;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显示面板电性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分立元件驱动的LED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印刷电路板中设置有第一金属电极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层和有第二金属电极的第二印刷电路板层,使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相对设置,以形成与所述LED背光电路连接的第一存储电容,从而将LED背光电路所需的电容器集成在印刷电路板内,大大减小了LED背光电路的体积,解决了现有的LED背光电路,尤其是Mini-LED背光电路体积较大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LED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LED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LED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LED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或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Mini-LED是采用精密器件以及精密的封装方式实现次毫米级的像素颗粒的一种显示屏,因此,Mini-LED又名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具有较高的集成度,能够实现一毫米以下的更小点间距。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LED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LED背光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和设于印刷电路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印刷电路板和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LED背光电路;/n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设置有第一金属电极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层和设置有第二金属电极的第二印刷电路板层;/n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相对设置,以形成与所述LED背光电路连接的第一存储电容,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均与所述LED背光电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印刷电路板和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的LED背光电路;
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设置有第一金属电极的第一印刷电路板层和设置有第二金属电极的第二印刷电路板层;
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相对设置,以形成与所述LED背光电路连接的第一存储电容,其中,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均与所述LED背光电路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和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均为金属铜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之间设有绝缘电介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介质为聚丙烯薄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层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层之间设有第三印刷电路板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背光组件还包括:用于封装所述LED背光电路的封装体;
其中,所述封装体包括:电源接口、扫描线接口、第一数据线接口、第一存储电容接口以及接地接口;所述LED背光电路包括:第一LED芯片、第一电子开关管以及第二电子开关管;
所述第一LED芯片的正极端与所述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扫描线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数据线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一存储电容接口共接,所述第一LED芯片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管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接地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存储电容接口与所述第一金属电极连接,所述第二金属电极与所述接地接口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郎林智远马刚谢相伟闫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