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膜结构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014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绝缘膜结构及电池,绝缘膜结构的底包部沿第一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侧包部,第一侧包部的两端分别与底包部的两端平齐,底包部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二侧包部,至少一个第一侧包部沿第一方向的两端连接有第三侧包部,且与同一第二侧包部相邻的第三侧包部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大于电芯沿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第二侧包部与相邻的第三侧包部之间设置有缺口,缺口的底部朝底包部一侧设置有切口,切口远离缺口的一端距离底包部预设间距。电池包括电芯,电芯外表面包覆上述绝缘膜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绝缘膜结构和电池,提高了电池的绝缘性能和外观美观性,降低了电芯包膜的成本。

An insulating membrane structure and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膜结构及电池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生产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绝缘膜结构及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工作寿命长、工作电压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采用电力作为驱动的设备中,如手机、电脑、电动汽车等。其中,应用于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的锂电池一般被称为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外壳通常为纯铝材质或不锈钢材质,为对动力电池进行绝缘保护和美化动力电池的外观,动力电池的外壳通常包覆有一层绝缘保护膜。现有动力电池的包膜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从电芯侧边开始包膜、底部和顶部贴覆绝缘片的“回”型包膜方式,另一种是从电芯底部开始包膜、侧边折叠的“U”型包膜方式。在“回”型包膜方式中,电芯底部会裸露铝壳,底部贴覆的绝缘片容易产生脱落,当动力电池包意外落水后,该种包膜方式难以起到防水和绝缘作用,导致电池短路甚至爆炸等问题;“U”型包膜方式虽能解决电芯底部裸露的问题,但包膜后,绝缘保护膜在电芯两侧底脚处的重叠层数过多,导致电池整体厚度增加,从而导致包膜后的电芯实际尺寸测量出现偏差,在制作模组PACK时,会因重叠层数多导致电芯之间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结构(1)包括矩形的底包部(11),所述底包部(11)用于完全包覆电芯(2)的电芯底面(21),所述底包部(11)沿第一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侧包部(12),所述第一侧包部(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包部(11)的两端平齐,所述底包部(1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二侧包部(13),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n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包部(12)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连接有第三侧包部(14),或每个所述第一侧包部(12)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三侧包部(14),且每个所述第二侧包部(13)均相邻地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侧包部(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结构(1)包括矩形的底包部(11),所述底包部(11)用于完全包覆电芯(2)的电芯底面(21),所述底包部(11)沿第一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一侧包部(12),所述第一侧包部(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包部(11)的两端平齐,所述底包部(1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连接有第二侧包部(13),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包部(12)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连接有第三侧包部(14),或每个所述第一侧包部(12)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三侧包部(14),且每个所述第二侧包部(13)均相邻地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侧包部(14);
与同一所述第二侧包部(13)相邻的所述第三侧包部(14)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电芯(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二侧包部(13)与相邻的所述第三侧包部(14)之间设置有缺口(15),所述缺口(15)的底部朝所述底包部(11)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切口(16),所述切口(16)远离所述缺口(15)的一端距离所述底包部(11)预设间距,所述第二侧包部(13)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底包部(1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16)与所述底包部(11)边缘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等于所述切口(16)与所述底包部(1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预设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膜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思源黎月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