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73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卸料板,凸模对应设置于凹模的上方,卸料板与凹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卸料板内具有用于容纳加工后零件的卸料腔,凹模的型腔与卸料腔相连通,还包括油雾防护装置,卸料板的一侧具有进气孔,另一侧具有出料口,进气孔和出料口均与卸料腔相连通,油雾防护装置与卸料板固定连接并与出料口相连通。油雾防护装置安装在出料口外侧,成型后的零件在卸料板内由高压空气将零件吹出,零件经过油雾防护装置排出,油雾在油雾防护装置内汇集,并排出到外部的容器被集中收集,不再扩散在空气中,避免油雾对环境造成污染,减少了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A mould without oil mist pollu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
技术介绍
拉伸模具在工作时需要先将零件泡在配比拉伸油内,然后工人将零件用镊子放到定位板的定位孔内,凸模向下动作,将零件拉伸成型,成型后的零件在卸料板内由高压空气将零件吹出。现有技术中零件吹出时无保护装置,拉伸油雾易扩散在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工人身体健康有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防止拉伸油雾污染环境。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包括凸模、凹模、卸料板,所述凸模对应设置于所述凹模的上方,所述卸料板与所述凹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板内具有用于容纳加工后零件的卸料腔,所述凹模的型腔与所述卸料腔相连通,还包括油雾防护装置,所述卸料板的一侧具有进气孔,另一侧具有出料口,所述进气孔和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卸料腔相连通,所述油雾防护装置与所述卸料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油雾防护装置安装在出料口外侧,成型后的零件在卸料板内由高压空气将零件吹出,零件经过油雾防护装置排出,油雾在油雾防护装置内汇集,并排出到外部的容器被集中收集,不再扩散在空气中,避免油雾对环境造成污染,减少了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油雾防护装置包括保护管,所述保护管的一端与所述卸料板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另一端敞口并向下设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工后的零件被高压空气吹入保护管并从保护管另一端排出,油雾被吹向保护管的内壁,油雾在管壁汇集成液滴后从保护管另一端滴落,不会以油雾形态飘散在空中。进一步,所述油雾防护装置还包括油雾处理部件,所述油雾处理部件固定套设在所述保护管另一端的内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油雾处理部件收集或过滤排出的油雾,避免油雾飞散,增强防护效果。进一步,所述保护管的侧壁具有可打开的取料门,所述取料门对应设置于所述油雾处理部件的上方。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零件被油雾处理部件阻挡,无法取出,设置取料门便于拿取零件。进一步,还包括取料抽屉,所述保护管的侧壁具有取料口,所述取料口设置于所述油雾处理部件的上方,所述取料抽屉通过所述取料口穿设在所述保护管内。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工人拉出抽屉可以直接取出加工后的零件,方便快捷,可以一次取出多个零件,减少工人的工作强度。进一步,所述取料抽屉包括底板和端壁,所述底板为镂空的筛网,所述端壁与所述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取料口穿设所述保护管内,所述端壁与所述取料口卡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底板可供油雾通过,零件存放在底板上,端壁封闭取料口防止油雾飞散,通过拉动端壁可以取出底板,并取出零件。进一步,所述油雾处理部件为滤布。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滤布阻止油雾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油滴被滤布吸收,同时滤布具有孔隙,可以使高压空气正常通过无污染排放。进一步,还包括定位板和垫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凹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具有与所述凹模的型腔相连通的定位腔,所述垫板与所述卸料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待加工的零件放置在定位板的型腔内,利于零件定位,便于后续加工。垫板垫设在卸料板下方,由于卸料板内具有卸料腔,卸料板强度低,垫板用于支撑卸料板增强卸料板强度。进一步,还包括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与所述垫板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凹模、定位板和垫板均固定在下模座上并通过下模座与压力机连接。进一步,还包括凸模固定板和上模座,所述凸模固定板具有与所述凸模相适配的凸模固定孔,所述凸模套设在所述凸模固定孔内,所述凸模固定板与所述上模座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模通过凸模固定板与上模座固定,上模座与压力机压头相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的取料抽屉俯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凸模,2、凹模,3、卸料板,301、进气孔,302、出料口,4、保护管,5、油雾处理部件,6、取料门,7、取料抽屉,701、底板,702、端壁,8、定位板,9、垫板,10、凸模固定板,11、上模座,12、下模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包括凸模1、凹模2、卸料板3,所述凸模1对应设置于所述凹模2的上方,所述卸料板3与所述凹模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板3内具有用于容纳加工后零件的卸料腔,所述凹模2的型腔与所述卸料腔相连通,还包括油雾防护装置,所述卸料板3的一侧具有进气孔301,另一侧具有出料口302,所述进气孔301和所述出料口302均与所述卸料腔相连通,所述油雾防护装置与所述卸料板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出料口302相连通。具体的,所述模具为拉伸模具。凸模1对应设置于凹模2的型腔上方,凸模1与凹模2的型腔相适配。卸料板3固定设置于凹模2的下方。所述卸料腔的大小可以容纳加工后的零件。进气孔301和出料口302相对设置于卸料板3的两端。具体的,凹模2的型腔、进气孔301和出料口302均与卸料腔相连通,空气压缩机通过管道与进气孔301相连通。待加工的零件涂抹拉伸油后放置在凹模2型腔的上方,凸模1向下进入凹模2内拉伸成型,成型后的零件落入卸料板3内,空气压缩机向进气孔301内通入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卸料板3内零件吹入油雾防护装置。拉伸油形成的油雾随高压空气吹至油雾防护装置的内壁上,并在内壁汇集后排出,不会形成油雾污染。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油雾防护装置包括保护管4,所述保护管4的一端与所述卸料板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出料口302相连通,另一端敞口并向下设置。具体的,所述保护管4另一端的下方地面上对应放置有收集桶,吹出的零件掉落在收集桶内,便于工人收集零件成品。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定位板8和垫板9,所述定位板8与所述凸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垫板9与所述卸料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具体的,定位板8具有与待加工的零件相适配的定位腔,所述定位腔用于容纳待加工的零件,定位腔与凹模2的型腔对应设置并相连通,待加工的零件涂抹拉伸油后放置在定位板8的定位腔内。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下模座12,所述下模座12与所述垫板9固定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方案,还包括凸模固定板10和上模座11,所述凸模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包括凸模(1)、凹模(2)、卸料板(3),所述凸模(1)对应设置于所述凹模(2)的上方,所述卸料板(3)与所述凹模(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板(3)内具有用于容纳加工后零件的卸料腔,所述凹模(2)的型腔与所述卸料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雾防护装置,所述卸料板(3)的一侧具有进气孔(301),另一侧具有出料口(302),所述进气孔(301)和所述出料口(302)均与所述卸料腔相连通,所述油雾防护装置与所述卸料板(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出料口(302)相连通;所述油雾防护装置包括保护管(4),所述保护管(4)的一端与所述卸料板(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出料口(302)相连通,另一端敞口并向下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包括凸模(1)、凹模(2)、卸料板(3),所述凸模(1)对应设置于所述凹模(2)的上方,所述卸料板(3)与所述凹模(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卸料板(3)内具有用于容纳加工后零件的卸料腔,所述凹模(2)的型腔与所述卸料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雾防护装置,所述卸料板(3)的一侧具有进气孔(301),另一侧具有出料口(302),所述进气孔(301)和所述出料口(302)均与所述卸料腔相连通,所述油雾防护装置与所述卸料板(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出料口(302)相连通;所述油雾防护装置包括保护管(4),所述保护管(4)的一端与所述卸料板(3)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出料口(302)相连通,另一端敞口并向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防护装置还包括油雾处理部件(5),所述油雾处理部件(5)固定套设在所述保护管(4)另一端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4)的侧壁具有可打开的取料门(6),所述取料门(6)对应设置于所述油雾处理部件(5)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无油雾污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料抽屉(7),所述保护管(4)的侧壁具有取料口,所述取料口设置于所述油雾处理部件(5)的上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瑞宁高艳丽纪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龙满族自治县泰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泰和磁记录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