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立军专利>正文

用于管道修复的翻转式内衬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309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经济的用于管道修复的翻转式内衬软管,它是由多层毛毡层、夹设在毛毡层之间的网格布层以及与毛毡层粘合的塑料膜层构成的片材卷缝成的筒状中空软管,塑料膜层位于反翻后的软管的内层,在缝制的接缝处涂粘有密封胶并粘接有塑料密封条,浸渍过环氧树脂的中空软管的各结构层之间以及软管外壁与被修复的外部管道内壁间通过环氧树脂粘连固化并构成一与被修复管道内壁紧密贴围的内衬管。(*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管,特别是一种用于管道修复的翻转式内衬软管。在目前的管道介质输送中,由于介质对管道的冲刷腐蚀以及外部空气、土壤中有害成份及水液对管道的外部腐蚀和氧化,使得管道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损坏,这种损坏既包括腐蚀冲刷造成管道壁由厚变薄及渗漏,也包括外部腐蚀氧化对管道的破坏,每当遇到此类情况时或管道使用达到一定年限后,均要对管道进行更换,因为,这种渗漏以及可能发生的渗漏在一些易燃、易爆的介质输送中都是不充许的(比如天然气、煤气管道及某些化工原料),一旦更换,不但需要巨额投资,而且要花费很大的人力费用将旧管道起挖出来,然后,再将新管道敷设下去而大量的旧管道则由于无法修复和无很好的修复办法而无法利用,只好当作废钢铁,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在一些强腐蚀行业及与人们食用领域相关的一些行业,例如食品加工、酿造行业的介质输送中,人们为了达到防腐、防渗漏而不得不采用一些价格昂贵的不锈钢等材料。致使设备成本高居不下,同时,也造成了材料的浪费。所以,近些年来,多有在一般金属器皿中采用内加不锈钢或玻璃钢或无毒塑料衬套的方式来达到既满足使用要求,又能降低成本的目的。目前,有在废旧管道中直接插设固体塑料套管的办法,但是其管道通径减少太多,故不经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在内充压力介质的作用下方便地从管道法兰端由外向内沿被修复管通内壁向纵深反翻压入的浸渍有环氧树脂的内衬软管,该内衬软管反翻后构成了紧密贴粘在管道内部的既可防漏、又可承压,还具有输送作用的管中管,很好地解决了废旧管道的修复,可节省了大量投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是由多层毛毡层、夹设在毛毡层之间的网格布层以及与毛毡层粘合的塑料膜层构成的片材卷缝成的筒状中空软管,塑料膜层位于反翻后的软管的内层,在缝制的接缝处涂粘有密封胶并粘接有塑料密封条,浸渍过环氧树脂的中空软管的各结构层之间以及软管外壁与被修复的管道内壁间通过环氧树脂粘连固化并构成一与被修复管道内壁紧密贴围的内衬管。由上可见,本技术的显著效果如下第1由于其在加热固化前呈可反翻压入被修复管道内部的可翻转软管,因此,解决了内衬管的整体,快速敷设问题。第2由于反翻前的软管浸渍过合成树脂,因此,在反翻后的热固化过程中具有粘接剂和定型剂的作用,可使软管各结构层之间紧密粘接在一起并形成沿径向渗透的连接作用,同时,浸渍在软管的反翻后的毛毡层中的环氧树脂自然起到了将软管与管道内壁紧密粘结的粘合剂的作用。第3反翻后的位于软管内层的塑料膜层既是输送介质的光滑管壁、又是防止漏气漏水的承压层以及充压成型的作业层。第4多层毛毡的采用使得复合树脂的浸渍液能通过纤维空隙充分渗入并成为复合树脂的载体,而且,毛毡层在环氧树脂热固化后也自然成为新的玻璃钢管本体。第5缝制方法可以使修复内衬软管能按需构成不同的长度和直径尺寸,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第6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价格便宜,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附图实现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缝合前的片材的结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应用在废旧管道中的结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由多层毛毡层42、夹设在毛毡层42之间的网格布层43及与毛毡层42外表粘压在一起的塑料膜层41层叠成的复合片材卷对缝合成筒状软管4,在软管4的缝合处44粘连有塑膜密封条45,浸渍有环氧树脂的中空软管4的各结构层之间以及软管外壁与被修复的管道内壁间通过固化后的环氧树脂粘连固化在一起并构成一与管道内壁紧密贴连的硬质内衬管,塑料膜层41在反翻入管道内壁后位于内衬管的内层。参见图1至图4。多层毛毡层42为沿厚度方向针刺穿连叠落在一起的涤纶或丙轮毛毡层,夹设在多层毛毡层42之间的网格布层43为玻璃纤维或涤纶网格布层,塑料膜层41为聚氨脂塑料膜层。参见图1和图2。粘合塑料膜层41及塑膜密封条45的粘合剂可选用万能胶。本技术的具体成型及反翻衬入过程如下内衬软管具有多层复合结构,是由聚氨脂膜层、多层涤纶(或丙纶)毛毡、涤纶网格布(或玻璃纤维网格布)经粘接、热压后形成有一定厚度的一体复合型结构软管原料胚,再根据待修复管道的管径及长度,经裁剪、缝合、粘接接缝工序,最后形成实用内衬软管。在该软管结构中聚氨脂膜层在翻转作业中起密封作用,以防止作业时漏水或漏气,保证翻转作业时软管翻转所需压力;毛毡与涤纶网格布复合层由于存在大量的纤维空隙,可以充分浸渍复合树脂并成为复合树脂的载体,并在复合树脂热固化后起增强作用而形成玻璃钢内管,涤轮网格布(或玻璃纤维网格布)与毛毡复合层在翻转作业时起主承压作用,网格布起增强承压能力的作用。由于内衬软管使用的聚氨脂膜、涤纶毛毡、涤纶网格布等材料均具有可延伸性。因此,在软管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在翻转作业时,能够紧紧贴附于管道1内壁并形成光滑的管中管。参见图1至图4。管道翻转玻璃钢内衬修复技术是将浸渍了复合树脂的复合软管,利用水压或气压反翻压入待修复管道中并紧贴粘接在管壁上,经加热固化形成玻璃钢管中管的一项管道修复技术。内衬软管既是复合树脂的载体,又在翻转作业中起承压,防漏作用,还在固化成型后起增强作用,因此,内衬软管在内衬修复技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参见图4。权利要求1.用于管道修复的翻转式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它由多层毛毡层(42)、夹设在毛毡层(42)之间的网格布层(43)及与毛毡层(42)外表粘压在一起的塑料膜层(41)层叠成的复合片材卷对缝合成筒状软管(4),在软管(4)的缝合处(44)粘连有塑膜密封条(45),浸渍有环氧树脂的中空软管(4)的各结构层之间以及软管外壁与被修复的管道内壁间通过固化后的环氧树脂粘连固化在一起并构成一与管道内壁紧密贴连的硬质内衬管,塑料膜层(41)在反翻入管道内壁后位于内衬软管的内层。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道修复的翻转式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多层毛毡层(42)为沿厚度方向针刺穿连叠落在一起的涤纶或丙轮毛毡层,夹设在多层毛毡层(42)之间的网格布层(43)为玻璃纤维或涤纶网格布层,塑料膜层(41)为聚氨脂塑料膜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经济的用于管道修复的翻转式内衬软管,它是由多层毛毡层、夹设在毛毡层之间的网格布层以及与毛毡层粘合的塑料膜层构成的片材卷缝成的筒状中空软管,塑料膜层位于反翻后的软管的内层,在缝制的接缝处涂粘有密封胶并粘接有塑料密封条,浸渍过环氧树脂的中空软管的各结构层之间以及软管外壁与被修复的外部管道内壁间通过环氧树脂粘连固化并构成一与被修复管道内壁紧密贴围的内衬管。文档编号F16L55/16GK2283774SQ9720161公开日1998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5日专利技术者王传海, 曾立军, 王明岐, 赵铁成, 王光亚 申请人:曾立军, 王明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管道修复的翻转式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它由多层毛毡层(42)、夹设在毛毡层(42)之间的网格布层(43)及与毛毡层(42)外表粘压在一起的塑料膜层(41)层叠成的复合片材卷对缝合成筒状软管(4),在软管(4)的缝合处(44)粘连有塑膜密封条(45),浸渍有环氧树脂的中空软管(4)的各结构层之间以及软管外壁与被修复的管道内壁间通过固化后的环氧树脂粘连固化在一起并构成一与管道内壁紧密贴连的硬质内衬管,塑料膜层(41)在反翻入管道内壁后位于内衬软管的内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海曾立军王明岐赵铁成王光亚
申请(专利权)人:曾立军王明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